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核心种质代表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它们就可基本了解整个种质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选取198个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Glu-1位点有18种亚基类型,以N、7+8、2+12亚基组成为主,通过品质分析显示2*、17+18、5+10为该位点的优质亚基类型,但所占比例较小.在Glu-A3位点检测到7种亚基,以c和a亚基为主,f最少,品质分析表明d亚基对面筋强度作用最大,但出现频率较低.由此可见我国小麦种质资源还是以劣质亚基组成为主,优质亚基和组合出现频率依然较低.并在其中3个品种Glu-A3位点检测到未知亚基,初步鉴定这些未知亚基为优质亚基.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目前克字号优质小麦的系谱及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特点,探索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选用5个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研究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积累规律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①品种不同,亚基出现的时间也不同。②不同亚基形成的顺序不同。10天左右2+12,7亚基较早出现,在15天左右9,5+10亚基开始出现,20天左右14+15亚基开始出现,出现顺序大致为2+12,7;9,5+10;14+15。③不同位点的亚基出现时间也不同。同一品种的Glu—D1和Glu—B1编码的亚基形成较早,Glu—A1编码的亚基形成较晚。④HMW—GS各个亚基在开花10天左右便开始形成,30~40天左右全部HMW—GS都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小麦种子贮藏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麦谷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构特点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这对于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小麦麦谷蛋白亚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提取分离、凝胶电泳(SDS-PAGE)、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等分离技术及其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多态性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2):75-79
确定小麦籽粒中麦谷蛋白亚基含量是分析麦谷蛋白亚基对加工品质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麦谷蛋白亚基提取方法对亚基定量影响很大。本研究在尝试多种提取条件后,分析麦谷蛋白亚基提取特性,确认20℃和14h为最大化提取HMW-GS和LMW-GS的最适温度和时间。采取此优化的方法提取188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麦谷蛋白亚基,分析麦谷蛋白亚基质量分数与SDS沉降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MW-GS、B区的LMW-GS和总麦谷蛋白亚基含量对品质影响最大。结合各品种麦谷蛋白亚基含量情况,初步筛选出钱交麦、内麦11、小偃6号和蚂蚱麦4个优质品种,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黄化苗为材料,采用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抽提,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等步骤分离出两种不同分布的PGIP.经SDS-PAGE分析:不溶性PGIP出现两条谱带,分子量为41KD和39KD,而可溶性PGIP出现一条谱带,分子量为41KD.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苍山地区两种短翅蝗虫染色体,结果表明: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ginis Zheng et Mao)2n(♂)=22+XO,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2L+8M+S+X,红胫缺背蝗(Anaptygus rufitibialusZheng et Mao)染色体数目为2n(♂)=16+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中央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3L+3M+2S+X;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8.
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大豆液泡膜H+-ATPase A亚基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电子克隆得到了蒺藜苜蓿液泡膜H+-ATPase A亚基cDNA,命名为MtVHA-A。该cD-NA长2750bp,其中含5’非翻译区220bp,开放阅读框1875bp,3’非翻译区655bp,其推断的编码产物由624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量为69kDa,与蜜柑、番茄、拟南芥、棉花等植物中液泡膜H+-ATPase A亚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0%以上,且有很高的功能区段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位于小麦醇溶蛋白图谱γ区的G ld1B3位点是小麦背景中黑麦1RS的标记位点,本实验利用黑麦和中国春小麦为对照,对1BL/1RS易位系77(2)进行了鉴定,完善了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程序和该技术在小麦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优质小麦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氮(x1)磷(x2)两因素效应模型=522.11+45.39x1+15.55x2-88.94x21-3.78x22-18.20x1x2(Rxy=0.99**)据此求得高产最大施肥量为每666.7 m2,施纯氮12.54kg,P2O512kg,并对单因素效应及两因素互作效应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