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子瑜 《科教文汇》2010,(17):1-1,7
学校是儿童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学校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班集体、教师、同伴关系。班集体是儿童在学校中的"家",是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师就是这个"家"中最权威的"家长",主导儿童的一切行为,而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自我、人格以及学习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等都有帮助,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1)
被同伴拒绝儿童(peer rejection)是指在同伴交往中几被多数儿童所排斥、拒绝、不受欢迎,总是处于孤立地位的儿童。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中,倾向于采取不友好或者暴力的交往模式,从而导致了他们被同伴拒绝的状况。研究表明,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被同伴拒斥的原因,根据儿童的发展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同伴拒斥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缓解紧张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顺利发展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自我概念和人格以及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大的作用。留守儿童对同伴有更强的依赖性。所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定、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永明 《科教文汇》2014,(17):206-207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可以促进幼儿获得良好个性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获得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据此提出通过活动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同伴关系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间形成相互协助意识及其人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本文试图对通辽市A幼儿园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现状调查,呈现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脉络特点,找出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中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儿童青少年短期或长期的社会适应困难。有效提高幼儿同伴关系中混龄交往的互动性,有利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扩大混龄交往范围,并充分发挥混龄交往的优势,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早期同伴关系,也为儿童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个人内部冲突和社会性冲突中有的儿童缺乏有效的方式化解,于是采取攻击行为,阻碍了社会化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和特点才能进行有效干预,帮助小学生克服攻击行为,学会合理解决问题,促进其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情绪社会化一直以来都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儿童情绪社会化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其他方面社会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本文从社会化要求的角度来分析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认为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林凡 《科教文汇》2008,(15):140-141
儿童作为早期社会化的主体,生理、心理都不太成熟,主要通过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政治、经济变革的转型时期,造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在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家庭、学校和社会传媒、同伴群体共同创造的供以模仿的榜样或权威形象遭到损害,对个体心理影响和行为约束力失去作用。使儿童很难将其转化为个体自身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于是使面临社会化发展任务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产生了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0.
郭腾飞 《科教文汇》2011,(2):43-43,69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在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同伴关系最新研究领域的有关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燕妮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95-195,197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情绪理解是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而情绪理解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采用情景故事方法考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教育建议:(1)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理解能力。(2)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科教文汇》2007,(9X):76-77
在个人内部冲突和社会性冲突中有的儿童缺乏有效的方式化解,于是采取攻击行为,阻碍了社会化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和特点才能进行有效干预,帮助小学生克服攻击行为,学会合理解决问题,促进其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次旦 《西藏科技》2015,(3):47-48
幼儿品德教育应培养幼儿社会化发展为立足点,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群体文化,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是社会化。儿童的学习主要是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培养正确的与他人相处,培养成与同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之长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28)
3~6岁独生儿童与非独生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同伴交往能力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家长应为儿童创造交往机会,扩大儿童交往范围,也应针对儿童不同特点,适时进行重点引导;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提升自身交往意识与能力,也应适当提高对儿童生活自理与同伴交往的要求;家长需调整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同伴冲突,并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提升亲子交往质量,从而为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献英  朱龙凤 《大众科技》2016,(12):112-114
共情、同伴接纳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特别是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文章从父母教养方式和共情、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共情之间关系着手,回顾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促进同伴关系和共情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曾莉 《内江科技》2009,30(8):22-23
小学生攻击行为是指那些“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小学生攻击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发展的危害,影响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预防、控制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我概念是关于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社会接受性等的知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社会交往等。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一所福利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陈会昌教授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为调查工具,对4—7岁儿童进行全样本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福利机构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其中自我概念发展水平最低,通过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儿童的生活地、疾病情况和受教育程度与自我概念发展有显著差异,并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创设自然情景、拓宽教育领域等有效教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韦新 《百科知识》2023,(6):84-86
<正>同伴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最重要、最频繁的接触者,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与社会性发展。但笔者发现在幼儿园里,总有一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被排斥、被拒绝。如果不对被拒绝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会使其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被拒绝,长此以往,对其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研究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实际状况、为什么同伴会对受欢迎幼儿和被拒绝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等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