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立足生活三大准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本文即从以上三大准则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规则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道德与法治》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渗透遵纪守法观念,教会学生文明礼仪规则。这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教材改版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在生活中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养成守法意识,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其中,规则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好地树立低段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通过研究教材、课堂实践、反思总结,让学生去感知规则、反思规则、践行规则。  相似文献   

4.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基点和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课外素材,拓展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引发情感体验。可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规则,在情境中认同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规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需要完善规则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5.
杨富民 《甘肃教育》2020,(24):88-89
<正>按照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初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法治社会规则的认同感,接受并完成各类知识内容的内化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性格、思想发展实际情况,经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初中生本身就处于叛逆期,且追求个性发展需要,难免会存在规则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规则意识是引导学生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思想认知,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履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发掘课程中有关规则意识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社会实践等活动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人,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构建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和实践。创设趣味情境、丰富学习活动、优化导学方法、延伸生活实践等策略,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趣味学习的机会。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够快速形成教学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  相似文献   

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的培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林玲 《亚太教育》2024,(3):33-36
从教育心理学和法治教育的大背景出发,深度剖析法治意识在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法治教育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可能性,并针对目前法治意识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注重营造法治环境、丰富教学活动等。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法治意识培养策略,培养出具有健全法律意识的未来公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0.
规则是社会赖以生存以及稳定运营最基本的保障。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规则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能够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利用更加积极且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健康思维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树立更加完善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修养。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推动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传统人治模式转向现代法治模式。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变化,导致传统社会伦理规则被现代社会法理规则所替代,进而引起规则意识的变迁。现代社会规则意识的建构由礼治型规则意识转向法治型规则意识,要求深入研究法治型规则意识的内涵和规则意识变迁的基本原理。既要自觉建构,也需自发生长,既要考虑规则自身,也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方能完成规则意识转型这一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梅艳玲 《甘肃教育》2020,(4):106-106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时,笔者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规则意识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内容,片面注重价值层面的教育是偏离规则意识教育方向的。中小学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上,既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规则教育,也要进行道德规则、习惯规则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内容,同时知晓规则的形成;要采取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冯丽君 《教师》2020,(12):95-96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加速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各个学校和专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更应该得到重视,并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接下里的文章中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研究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借助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旨在通过多样化、针对性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丰富体验,真切感受到社会规则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规则认同感,提高遵守规则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良好人格品质,是在和谐的具有催生性的环境中动态生成的。缺少相宜的环境作土壤,缺少相宜的活动作载体,单靠某种外部刺激的技术性手段训练是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难以培养内在的人格品质。我校承接“小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养成与研究”课题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积极构建人格化的教育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的人格催生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载体,促进了学生规则意识内化和自主构建,促使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认可,同时高效课堂也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也可以加强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找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文章首先分析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引导查访,观察生活;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亲历实践,体验生活;纵横联系、感情生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