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龙凤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51-57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推动农村教育体制创新,更能将其培育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加速乡村振兴步伐,推动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文章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从制度保障、技术技能、产业发展、教育配套和区域协同五个方面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大教育应按照"发展开放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拓展技能培训"的思路,深入农村社区普及高等教育,为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近十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实施"一网两工程"为基本形式,以职教中心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实施"一网两工程"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举措,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一网两工程",努力增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黔西北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出现反贫困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黔西北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央已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扩展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农村群众已开始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但是农村职教基础薄弱,主要问题是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办学条件不足,农村职业学校吸引力不大,农村职业教育还没有找到有效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市场机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要缓解"三农"问题,政府可以从多个方面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条件,体现市场经济背景,突出市场需求导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为"三农"服务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阐述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就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就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提出若干建议.农村职业教育科学的、理性的、本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大省"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提升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农村职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农业大省"如何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这一作用,切实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准确定位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引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这些都是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作用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论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教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职教论坛》2005,(18):31-32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农村职业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需要改革传统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脱离农村现实的弊端,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突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全面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农村职业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需要改革传统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脱离农村现实的弊端,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突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全面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诠释新型农民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关于“新型”农民的概念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一个比较全面而简洁的定义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学校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徙等都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其中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新型”农民应当是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和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所适应的技能水平的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使得农民能够接受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公平的城乡教育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的顺利成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使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一道公平地享受国民教育,必将有利于改观农村教师目前处于专业化相对不利的弱势地位,体现出有利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3.
"读书无用论"的出现和盛行偏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轨道,是教育系统内外部不公正的复合衍生物。教育系统外部的不公正表现为教育资源与权利的分配不公正,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公正表现为个体发展层面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14.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农村一场改革运动。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开展这场“新农村建设”的运动,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在内容和重点上,应是着力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等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出发;在政策和措施上,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从财力物力上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投入,从组织力量上切实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5.
"送教下乡"是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项惠农工程和惠民工程。通过全日制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强其致富技能。然而,在开展"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到课率不高,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难有保证。透过以上问题,查原因、找症结,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达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尽管发端于乡村社会内部,具有社会自发和自我组织的特点,但其从社会自发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则是国家行政推动的结果,是"民主下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化的乡村整合方式,是晚清以降现代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整合乡村社会的延续。现代国家通过"民主下乡",推行民主取向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形态上看 ,“乡土”向“农村”的蜕变源于“他者”的进入 ,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从不同侧面不断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在性、自然性和完整性。“他者”进入的冲击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对血缘人伦的覆盖 ;而在新时期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小说中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给人们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波动 ,往往体现为一种乡土性的苦闷、焦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的全过程(1795-1822),是他的交响乐的前奏、准备、试验、缩影,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乐思.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五首《D大调奏鸣曲》“田园“OP.28是贝多芬最钟爱的一首乐曲,他第一次在各乐章中采用了统一的主题素材,凭借近乎完美的音乐技巧,确立了自己的中期风格,表现出苍劲有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序论 1920年代韩国虽然为了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使农村起死回生,从俄国引入实施了Vnardo农村启蒙思想,使韩国的农村取得了一些改变,可是在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却成了受日本驱使的奴隶,韩国农村再次处于极度贫困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