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教学时,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续编故事,通过故事延伸理解课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挥想象的空间,提供训练表达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一、《骆驼和羊》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3.
长处与短处     
你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我班的孩子就刚听过。通过故事,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是不对的。   活动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一下自己身边的小伙伴都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孩子们兴趣可高了,摩拳擦掌,振振有词,很有点评论家的味道呢 !而被评论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点头称是,坦诚相认。   一时间,班里兴起了“长处与短处”热,小朋友间常用这两个词互相提醒,互相学习。那么老师在孩子的眼中,会有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4.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 ,它以童话的形式、拟人的手法讲述了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为高好、矮好争论不休 ,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 ,告诉人们 :对自己不能只看到长处 ,对别人不能只看到短处 ,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课文融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好教材。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按如下方法进行 :一、从整体入手 ,图文结合 ,了解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感知能力。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分四段叙写的。文中配有 3幅插图 ,分别与课文 2、3、4自然段配合。教学时 ,教师首先从课题入手…  相似文献   

5.
《骆驼和羊》一课的最后一句是:“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这句话是全文中心的点睛处,也是课文的重点,更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后,出示了三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长处”和“短处”两个词分别填在相应的空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第三册《骆驼和羊》是一篇寓言,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到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到短处。通过对教材分析,我认为本课具体有以下 4个特点。   1.逻辑严密。本课第一自然段讲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第二自然段讲骆驼一抬头就能吃到伸到墙外的树叶,而羊却吃不着,证明高比矮好;第三自然段讲羊能走进又窄又矮的门吃到草,而骆驼却进不去,证明矮比高好;第四自然段讲它们找老牛评理,得出了结论。   2.图文…  相似文献   

7.
綦建春 《山东教育》2003,(13):36-36
学过《骆驼和羊》一课,我慷慨激昂地总结:骆驼和羊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正如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有哪些长处,还有哪些短处,需要不断学习改进呢?话音刚落,便有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于是,我首先叫起了小机灵鬼杰,只听他大声回答道:“我的缺点是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平时作业丢三落四,书写不认真,上课有时做小动作……”只听他一口气说了一大串,我不由觉得好笑:这不都是平时我给他的评语吗?大家都继续仰着脖子等他的下…  相似文献   

8.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说明看问题要全面,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看图学文”课型特点,引导学生将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学文前,先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大体了解讲了件什么事。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第一、二图画着谁,他俩准高准矮?②骆驼个子高有什么好处?③羊个子矮又有什么好处?④第三幅图增加了谁,为什么他们会在一块儿?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初读课,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被老师这样要求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取长补短”(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诚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一定要取长补短吗?我们认为的“长处”和“短处”就一定是学生的“长短”和“短处”吗?即使取了别人的长处就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吗?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些什么?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更多?脑科学和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五、由粗到细,借助思维的层次性特征。有的语言训练设计,乍看似乎已经到位,但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则还需要有一番粗中辨细的“修理”。如《骆驼和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意在于告诫人们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  相似文献   

11.
“寓言”课文的教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使学生懂得寓意,启智、明理。这个重点,也常是教学的难点。第三册《骆驼和羊》这篇寓言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地面地看问题,对自  相似文献   

12.
突出重点注重能力培养庞光辉《骆驼和羊》第一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有意思呢!请大家往前看。(板画骆驼、羊)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那么在这一高一矮的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骆驼和羊》。(板书...  相似文献   

13.
骆驼和羊     
骆驼和羊□湖南省怀化市氵舞水小学田艳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2.学习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就……”说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故事中懂得看问题要全面,尤其不能对自己只看长处,对别人只看短处。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出课文中每段的主要意思。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15.
看图学文《骆驼和羊》学法指导设计刘健(赣州市教研室)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课是看图学文。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为此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童话。课文有三幅图,分别配合课文的二、三、四殷。图和文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第四段是该课的重点,讲骆驼和羊找老牛评理,老牛指出他俩的不对之处。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优秀的人也有短处,再卑微的人也有长处。一个人,就是一个长处和短处共存的"共同体"。对己,优秀的人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卑微的人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对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妒忌;要容忍他人的短处,不计较。再优秀的人也有短处,所以优秀的人不必自傲;再卑  相似文献   

18.
1、要学会自我剖析,正确评价自己。人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正如《骆驼和羊》中的骆驼和羊一样,骆驼长得高,能够着高处的树叶,而羊长得矮,能钻进墙上的小门。在了解了骆驼和羊的长短之后,我们也要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与不足?经常这样反思,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助插图,感知课文。本课配有三幅插图,和2、3、4节课文相配。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从“图”入手进行教学。①指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边看边说,教师随机出现本课需学生掌握的生字及新词。②对照插图,轻读课文。要求是:运用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生字所组成的词,再到田字格里去看看这些字的字形;找出课文中和图意对应的段落,想一想课文讲了  相似文献   

20.
《骆驼和羊》(第三册)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引导学生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教学时可抓住难点突破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