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结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初步学习给课文分段。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课题入手尝试阅读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写的是倔强的小红军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哪些句子描写小红军的外貌?哪…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 ,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1 揭题 :“峨眉”指的是四川省的峨眉山 ,那可是我国的名山 ,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峨眉山的录像)2 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一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预习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说。(在熟读课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高大的皂荚树》是九义六年制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篇状物类记叙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 ,是分两部分叙述的 :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部分讲春夏秋冬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第一部分共讲了三点 :1 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操场的东边。这样 ,皂荚树和操场就有了联系 ,一年四季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情几乎都与皂荚树有关。在介绍皂荚树位置的同时 ,课文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操场 ,操场原来是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不大的空地。写操…  相似文献   

5.
习作例文《高大的皂荚树》借物喻人,详细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提供方便,并饱含深情赞美:“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现在你去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我们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拟人,整齐的排比,诚然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好的范例,但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更给人以启迪.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细细品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皂荚树的奉献精神.课后,我又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  相似文献   

6.
着眼能力强化训练———“九义”教材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旅行家树》教例评析南宁市教科所谢玉屏〔教例〕第一课时一、比较引入1板题、读题。2引导比较:预习了《旅行家树》这篇课文,谁能说出它和《高大的皂荚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从内容、结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任务1 激发自读意识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1 指名读文 ,回顾全文内容。2 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 ,理清文章脉络。二、析疑定向 ,自读探索(一)学生自读质疑 ,师生归纳析疑1 学生自由读课文 ,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 学生提出的问题 ,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9.
突出自读读议结合︽开演之前︾教学谈文/李志宏莫庆年自读预习,初知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先认真默读预习提示,然后说说预习中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在“读读”、“想想”、“描写”和“什么事”、“为什么要”等下面画上圈点,为后面安排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培养自学...  相似文献   

10.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 ,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 ,运用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心设计 ,重视预习。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 ,有事可做 ,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 ,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 火烧云的形状…  相似文献   

11.
近日 ,听了一堂语文研讨课《高大的皂荚树》后 ,我感触颇深 ,觉得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度值得探究。评课时 ,与会老师多数认为 ,对于文中提到的“秋天 ,把成熟的皂荚儿摘下熬水洗手 ;冬天 ,把皂荚树的落叶扫到一堆 ,点燃了取暖”这些内容 ,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感悟皂荚树那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外 ,还应对学生进行环保、安全等教育。如 ,“把落叶点燃了 ,排出的废气是否会造成空气污染 ?”“点火时是否应注意用火安全 ?在什么地方点燃合适 ?”“用带钩子的杆去钩皂荚儿会不会影响皂荚树的生长 ?”……文中的做法与…  相似文献   

12.
根据“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训练重点,九义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中(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的,使学生懂得留心周围的事物对写好文章的重要性。在《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材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欢乐。  相似文献   

14.
[教例]“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课文第五自然段主要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其中重点写了十七孔桥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 ,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训练过程 :1 课文是怎样描写十七孔桥的?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2 填空 :昆明湖边通向湖心岛有一座石桥 ,叫。这座桥的特点是多 ,多 ,多。3 小狮子有什么特点?抓住“姿态不一”进行说话训练 :“这么多的小狮子 ,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有的……”。4 看录像片 ,引导学生欣…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1 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 领悟“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理解、积累并学习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3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读悟描写“潮来时”的课文内容 ;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 ,复习质疑1 上节课 ,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小结。)2 这节课 ,大家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帮助梳理 ,抓住重点问题导入教学。)二、直奔重点 ,指导读悟1 情景感受。我…  相似文献   

16.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中国石》安排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本课的预习重在课前“预习”中的两个问题:1.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战士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2.哪些自然段是讲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这两个问题对完成教学目标很有帮助,它...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一、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活动准备 :一个鸡蛋 ,一把铁锤。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 ,叫“铁锤锤蛋锤不碎” ,你们相信吗?二、学生讨论 :1 讨论 :“铁锤锤蛋锤不碎”你相信吗?为什么?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动手操作1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锤蛋”。2 观察 :看到什么?3 你想说什么?其他同学表现怎样?四、明确原因1 “铁锤锤蛋锤不碎”有几个意思?(①用铁锤子锤蛋 ,蛋不碎。②用铁锤子锤蛋 ,锤子碎不了。)2 这时你想说…  相似文献   

18.
一、质疑入情 :出示课题 :鸟情。(理解课题的意思 :鸟情 ,即鸟的感情。)鸟怎么会有感情?与谁有感情?为什么会有感情?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了。二、初读悟情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 ,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初步感受“我”和小鸟之间的感情。三、精读品情 :1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说说鸟与谁有感情?2 默读课文 ,找出表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句子 ,认真读一读并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3 结合学生讨论 ,主要抓住以下几句话体会“小花”对“我”的感情 :(1)它常常伴我左右 ,和我玩耍。(2)暑假开学后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的“四读”预习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中学(545900)黎光读“跳、粗、精、心”“四读”预习法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自学能力的好方法。1跳读预习实验内容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做到:①了解实验课题是什么?②明确实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大项目(实验目的、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