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命意识日益凸显。现行德育范式应以生命为思维原点,探寻生命维度,形成关爱生命的德育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在生命内涵多维解读的基础上,着重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同时,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本文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本文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止,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中学德育的新领域:生命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失落和学校道德教育效能减低的现象,提出将生命道德教育列为中学德育的新领域,详细分析其内涵、依据和实施策略,并着重探讨如何在学校德育中将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以期能顺利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在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构成了凝聚和支撑学生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主导性因素。强化道德教育成为实现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成为实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践转向”的教学论研究陷入理论与实践的“伪通约”、传统与现代的“伪衔接”和文本与现场的“伪表述”的两难境地中,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论的生长点是什么。教学论是历史性的思想,是实践性的历史,建构“历史·实践”的中国教学论体系,需要建立在通晓历史思维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介入现实生活和事实基点上的实践探索,展示学术个性和情怀基准上的品性塑造。  相似文献   

8.
人本德育是生命在场的德育,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是人本德育的内在要求,它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在德育的目的、道德的尺度、德育的内容、德育的组织过程等方面均凸显人本性.以关注个体生命、追求人生幸福为终极目标的生命化的德育与人本德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生命化的德育是人本德育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0.
[活动理念] "生命之河"是一个可用于探索自我成长经历的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潜意识的变化过程.水在表达性绘画治疗中是灵性的、潜意识的代表,绘画中水的状态表达了人内在的精神状态.通过"生命之河"的绘画,可引导学生探索内在世界的经历和变化,意识到当下的重要性,告别过去,开启新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近几年的兴起引起了生命教育与德育间的广泛联系,两者之间是谓何种关系似乎有些模糊不清,是互相独立还是包含关系有待做出准确科学的厘清,有助于分别完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依据,德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升华,因此德育具有生命性。德育的生命性体现在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功能、德育实践等方面。德育的生命性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德育生命观,使德育返璞归真,实现德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靖茂 《文教资料》2007,(8):122-123
本文在道德教育视域下对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现代道德教育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并对构建重视生命教育的德育新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教师发展--从教师的生命之维来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向众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10-14,19
在强化教育理论学习的工具价值的同时,教育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生命意义被长期地遮蔽了,以致它们在生命层面上发生了断裂。从生命视角来分析,教师发展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教育理论应体现强烈的生命关怀。教育理论促进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在于教师通过教育理念养成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剖析日常教学行为之后的教育信念和前提性假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解放自己的生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生死教育:学校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之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200名中小学生“生命意识”问卷调查中得知,生死问题是他们时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却很少涉及此方面。生死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其生命成长中急需的重要教育,应重点从学会珍惜、做到“不后悔”、记住“不要紧”、积极生活等四个方面来帮助中小学生关爱生命,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聆听者与生命叙事者——论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是说得太多,听得太少,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首先要建构教师作为聆听与学生作为生命叙事的师生关系,它是其他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个体生命之我”的发现,是以杨朱、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人本主义哲学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一个礼崩乐坏、个体生命被任意杀戮的时代,道家学派以恢复个人的“天性”为标准,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为我”、“贵己”、“无为”、“逍遥”,把人的觉醒,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爱悯和呵护上升到宇宙人生的本体论层面,这在古今中外哲学史上都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德育负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教育的优势地位致使学生的德育负担加重 ,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 ,建立现代化的德育体系是减轻学生德育负担的根本所在 ,也是现代中国德育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既是一个自产生至今被持续赋予意义的历史产物,也是在继承与嬗变中逐步确立其制度框架与运行规则的社会结果。而且,大学自身所秉持的理念的变化和丰富使大学日益成为一个具备多种维度的社会实体。因此,从多种维度识读大学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大学,把握大学理念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衍变,也可以为当下如何发展大学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