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12):33-35
现代社会,神童并不多见,而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却出现了3个神童,而且这些神童分别在15岁、14岁甚至在仅仅9岁的年龄便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这不能不让人称赞这个家庭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 2007年8月,随着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为本硕连读的大学生,成为华人世界有史以来最小的大学生,这个神童之家才为世人所知晓。这个家庭奇迹的创造者叫沈振雄,沈振雄本人就是一个神童,大儿子沈怡谋更是14岁即入读著名的牛津大学。沈振雄这个“老神童”是如何实现神童接力,让两个儿子也成为“小神童”的呢?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公众对神童教育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当时关于神童的宣传报道甚嚣尘上。后来,由于许多神童的后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神童教育也常常被人诟病,这些宣传也就慢慢淡了。这几年,“神童现象”似乎又热了起来。不同的是,以前宣传的那些神童基本上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科学技术型的神童,如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而现在则多数是文艺界的,如:上海的初中生韩寒、广东9岁的张蒙蒙、江苏7岁的窦蔻,还有天津的“著名小孩”———5岁的刘小源。毋庸置疑,这些孩子都是神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艺。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4.
神童是中国古代对智慧出众或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圣童、奇童。在当代,神童成为俗语中人们对超常儿童的爱称。尽管对俗语化的“神童”概念进行界定显得有些困难,但如果暂时撇开神童的宗教主义色彩,仅从现实的、唯物的层面上来看,我们仍然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神童就是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不同的、个别的教育符合教育的规律,但是,如果是刻意地为了把儿童培养成神童而进行的教育,甚至宣称通过某一套方案就可以把儿童培养成为神童,也就是神童教育,则是违背…  相似文献   

5.
当代神童教育反思历史是一条奔流不尽的长河,看起来是昨天的、消失的,实际上就出现在我们身边。今天,童子科已经消失了,但神童教育的观念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这就使得研究童子科的盛衰、评析古代神童教育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一、神童教育的现状在当代教育中,主要有两种教育形式和神童教育有关,一是大学少年班和各种中、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它们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二是有关幼儿教育的各种神童教育方案,它们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1.大学少年班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已经在中国形成了根…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了一名“数学神童”.“神童”数学成绩优异,连微积分都很熟悉.系里召开了的师生见面会以后,一位老教授走到“神童”的身边,把右手搭在他的左肩上,慈祥地问道:  相似文献   

7.
莫逼子女当“神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沸沸扬扬逼迫子女当"神童"的现象。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基础以及自身的条件,逼迫孩子做些难以做到的事。希望孩子成为少年画家、书法家、乐坛"神童"。逼迫子女当"神童"的作法是不科学的。有关专家指出,从幼儿的生理...  相似文献   

8.
对智力早熟的儿童,中国的传统称为神童。不少神童具有如下特点: 过早成熟的智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反应灵敏的应变能力,胸怀大 志,寻根求源的探索精神,无师自通的突变,善良的天性。神童是不是 天赋?能不能成大器?是不是全才?这些问题都需作进一步研究。神 童是一个有待探索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谁家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的“爆炒”,这孩子便成了“神童”。如今钢琴神童、书法神童、国画神童、舞蹈神童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口算神童、背诵神童  相似文献   

10.
云惠子 《音乐世界》2013,(3):114-115
“才干小子”神童的综艺感从出道之日起就已经常显露。从2008年开始主持深夜电台节目《深深打破》,5年的电台主持经验使神童在口才方面获得了圈内超高的评价。圆圆滚滚的形象让神童在小朋友之间也特别受欢迎,曾经主持的《BOBOBO小朋友万岁》节目在韩国获得了超高收视。而在《强心脏》中与利特、银赫组成的“特学院”更是奠定了神童在艺能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跟中的“神童”。于是各种所谓的神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神童”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其实“王码五笔字型”,是宋代王安石发明的,准确地说,是险些被他发明的。他小时是神童,有着神童的怪异相貌:“衣短褐布,身疮疥,役洒扫事,一苍头耳。”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不少幼儿家长致电本刊,反映一些“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消除困惑、正视此类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原声     
的确是有真正的神童.不过他们总是沉默的,沉默得如同植物,他们很少在童年时期就路人皆知地大鸣大放。而现在大部分“神童出炉”,不过是孩子向成人世界一场谦恭的献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几所学校开办的“儿童超常教育实验班”,被人们称为“神童班”,每年报名的人数达到1000多名,却只录取30名左右,用4年的时间学完8年的课程,令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趋之若鹜。因为儿子魏天浩是否考“神童班”的分歧,做清洁工的魏振华与父母、岳父母的关系几乎闹僵。目睹了朋友的儿子两次“神童班”落选后的惨状,  相似文献   

16.
神童     
一个高傲的夫人对老师说:“依我看,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许多很独特的想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夫人。”老师回答,“特别是在默写生字的时候。”神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喜欢发现并制造神童的国度,尤其是在提倡早期幼教的眼下,超常儿童、特异神童不断被创造出来,成为家庭教育的楷模和现代教育的试验品。于是世风更加浮躁,求学力求捷径,神童成了传媒追踪的热点。结果,神童在吹捧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超常智商变成沉重的包袱,未来的求知之途反倒扑朔迷离,有的乃至从波峰走了低谷,成为普普通通的一员。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小山村的张满意,3岁会算账,5岁上小学,不到6岁,读《三国演义》,11岁升入高中。中考离重点分数线仅差两分,本想再读一年初中,让知识更扎实一点儿,但校方决定破…  相似文献   

18.
虽然少年天才是鲜见的.但他足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中国不缺少神童.只缺少培乔神童的土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神童是可以培养的”……于是有更多的人欲探究制造神童的妙诀.甚至带领孩子参加“神童”速成班。到底神童是天生的.还是人为培养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童蒙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神童诗,一部分神童诗及其故事又成为童蒙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当今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文献材料。然而神童诗中部分材料的真伪问题值得考虑。如寇准《华山诗》比较有名,但是考察寇准别集、《华山诗》流变及文献来源,此诗很值得怀疑。据传为宋代汪洙所作的《神童诗》有时成为神童诗的代名词,然而《神童诗》既不完全是汪洙童年所作也不完全是汪洙个人所作。《神童诗》是神童诗现象的代表,也是问题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当运用众多的神童诗作为研究材料时,应该慎重。同时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存疑的神童诗,只要适当运用,都有作为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神童教育"绝非挑选现成的神童进行教育,而是把普通儿童提升成为神童。"神童教育"也绝非空穴来风,其主要有三大理论支撑:其一,脑电波理论;其二,右脑理论;其三,传统文化中的"守一"理论。这三大理论彼此相通,使得"神童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