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不见长安     
葛行路 《新读写》2011,(11):60-61
晨曦初现,一团金黄的光亮在东方的天空冉冉升起,当第一缕阳光照耀他肩头时,他睁开双眼,目光射向远方,穿过黄尘占道,越过青山绿水,通过八百里秦川大地,牢牢锁住天际,或者,向时空的更远处绵延……  相似文献   

2.
晋明帝数岁,生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车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尔尔长安     
一京郊的岚山之上住着一位高人,人称华颜先生。他有一独门绝技,制出的秘药能够消除人体上的疤痕印迹。晏川朝律令严苛,凡流放边疆之罪徒,无论出身贵贱、男女长幼,皆须以特制的浓墨黯面,刺“奴”字。于是,每每遇到朝廷大赦天下,岚山脚下来访者便络绎不绝,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带着那令人佶感屈辱的黑字度过漫漫余生。  相似文献   

4.
游长安公园     
周六,我和同学一起去长安公园玩。阳光明媚,风柔柔地吹,小鸟欢快地飞,草坪变绿了,大树开始长叶了。  相似文献   

5.
阮这门古老的乐器,经过千百余年的发展,在民国时期逐渐失传,后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经过各位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阮在当代重获新生,在阮曲大量匮乏的年代,宁勇教授从长安古乐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一批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阮曲,现被称为长安风格阮曲这些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对阮的当代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影响.本文第一...  相似文献   

6.
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既有单纯的包容,又有主动的吸取。其兼容并蓄的开放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传统,而且在政治上扩大了唐代对外的影响,也使得唐代文明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形成了空前的开放态势,取得了辉煌成果;但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亦非尽善尽美,而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唐代最大规模的建设期,即从大明宫的始建年代至天宝末年(公元634~756年)这一时间段来具体分析长安城中的木构建筑分类、规模、数量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盛唐,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安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期,长安意象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宋词中的长安意象,更显得萧索冷清、哀婉凄凉,从而反映出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宋人的精神风貌,寄寓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都城的怀念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长安在宋代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宋人对国家、社会的某些寄托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颗巨星,他们的交往和友谊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天宝三年(744)春末夏初,两人相会于洛阳,之后又到汴州、大梁、宋中和鲁郡一带游历,很快活地度过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情深似海的生活,被传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和杜甫在天宝十二、三年间又相见于长安。这不仅为李白三入长安的发现所推断,而且从他们的诗歌当中也能够得到比较可信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终唐一代,长安地区先后实行过自由开放、禁酒、榷酒制、榷酒钱制、榷曲制等多种不同的酒业政策。随着时间推移,长安的酒业政策逐步从宽松走向强化,对酒业的控制性日益增强。它的发展演变同长安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着一定联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唐都长安是唐士子日思夜梦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晚唐士人皮日休五入长安的时间及前前后后的活动作了一粗略的考索与描述,大致展示了一个寒门士子辛酸的一生。皮日休作为一个较有地位的诗人,这样的人生无疑有代表意义,使我们进而望到了晚唐社会中寒门士子群落的悲苦面影。  相似文献   

13.
纵观学术史,中国古代住宅很少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至于汉代长安的高级住宅即所谓"甲第",研究的就更少了。有鉴于此,我们从历史、地理、文献和建筑等方面作了探索,发现西汉列侯、公主、将军、丞相等在京师长安都有甲第;国王朝见皇帝或有大事时,则居京师邸第。这些甲第,在布局上,主要分布在未央宫东阙、北阙、宣平贵里和长安城北五陵、城东杜陵、霸陵的陵邑;在时间上,从高祖六年到吕后六年(前201—前182)有诸侯、王邸第百余所,在文景武昭宣成帝至汉末,仍有甲第修建;在性质上,系国家赐予(分配)或营造,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只有较高政治地位者才能获得使用权,所有权则归国家,可见它不是商品,不能交易,列侯可改建、扩建,失侯时朝廷收回,另赐他人。  相似文献   

14.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其国力之强盛,经济之繁荣,文化之昌盛,对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古都长安作为隋唐两代的国都,其商业发展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中,东、西二市的繁盛与其他交易场所的相继产生是长安商业日趋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东市、西市与其他市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隋唐长安完整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5.
唐代都城长安作为唐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相较于初盛唐的蓬勃恢弘,晚唐诗歌中的长安意象更加耐人寻味.此时期的长安意象,在繁华中渗透着凄凉,展现出暮年的色彩,同时融合着晚唐文人的恋京心态和客居意识.晚唐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是这种带有末世气息的长安意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长安本身的政治功能使它成为文人抒发政治理想的代言.  相似文献   

16.
17.
审美感觉在美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美术创作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审美感觉既是美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同时又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该文尝试用心理学、信息学的方法,在哲学美学的高度来研究审美感觉的内涵和心理机制,研究审美感觉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以及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人的生活、创作与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地理环境中文化氛围的关系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较新的角度。本文从分析王维关于长安的诗歌作品入手,尝试对城市、人情、风物和置身其中的诗人的生活进行观照,在此基础上,展现王维笔下文学长安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9.
长安瑶殿月     
那是离宫前的最后一晚,侍女连翠帮我收拾细软,拖出床下的一只木箱.问道:“小姐,这里头装的东西……还要带过去吗?”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的这样一个活动中,让我把对长安画派的一些研究跟大家一起交流,应该说我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实际上只是一个欣赏者。我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有机会接触到了长安画派的一些档案和历史,于是对长安画派的一些流变有些自己的分析。今天我也就这些情况作些梳理,也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