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1 演绎推理 若未知物具有已知物的属性,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进行演绎推导,获取未知事物应有的性质,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也是抽象思维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它通过联想,把未知的事物(研究对象)对比寻常的、熟悉的事物(类比对象),然后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1 演绎推理若未知物具有已知物的属性 ,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进行演绎推导 ,获取未知事物应有的性质 ,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 1:将一塑料小球置于某浓度的Ba 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立于溶液中央 ,欲使小球上浮至水面或下沉至水底 ,应分别加入何种化学试剂 ?请解释原因。分析 :由题给某浓度Ba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于央推知上浮与下沉取块溶液的密度变大或减小。加入固体硝酸银后小球上浮 ,因为 :2AgNO3+BaCl2 =2AgCl +Ba(NO3) 2 溶液密度变大。加入浓硫酸后小球下沉 ,因为 :BaCl2 +H2 SO4 =BaSO…  相似文献   

4.
物质世界时空结构上的自相似性(即无穷嵌套现象)证实了自然界的许多性质及其部分运动规律只取决于物质世界自身结构的拓扑性质,而与空间绝对大小无关,因此可利用对已有的“大(或小)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物理空间基准量(特征量)选择的自由来预测并进而发现未知的“小(或大)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这一过程称之为标度分析与变换利用对事物某一标度层次上的认识和具有启迪思维和拓广思路的标度分析与变换方法可以去把握事物各个标度层次上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何谓类比?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互相比较,推出与之相似的特性。如果要论证某种事物的性质,就拿另一种已知的同类或有相似点的异类事物跟它进行比较,根据已知事物的一些性质,类推出要证明事物也同样具有这些性质。例如高中课本中  相似文献   

6.
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具体物质形态构成的,而每种具体物质形态都具有可知的属性。所以,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够将具有可知属性的客观事物转化为现实的已知事物。然而,客观世界从内容形式(时空)都是无限的,构成它的具体事物又是无限多样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每一具体事物本身还是多样性的统一,多种规定的综合。所以,人类的认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能穷尽世界。否认人类认识能够穷尽世界不等于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的实质是怀疑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相信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是对新事物同已知事物(两个对象)间具有类似方面(属性)作比较进行推理(联想),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假说)的方法。类比推理的模式表示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遇到“属性”和“特性”两个词,有些同学搞不清,所谓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即事物“生”来就带有的性质;所谓特性是指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的性质,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种性质也随之改变,下面就“属性”和“特性”谈几个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9.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类比推理是当两事物有些相同或类似的属性,而已知一事物还有其它属性,由此可以推出另一事物也可能有同样或类似的属性。其一般形式为:因为:对象s有属性a,b,;c对象p有属性a′,b′。所以:对象p也可能有属性c′(c′与c相同或类似)。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  相似文献   

11.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备某一性质时从而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性质的思想方法,是把握各种事物的共性进行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其目的是在已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某种测定。其显著特点:一是推测性,它要找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再  相似文献   

12.
由物质的已知性质通过类比、推论来了解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叫类推法.它具有开启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但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类物质除了具有某些类似、相近的性质外,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特点和联系,一般不能被直接感知。人们需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反复观察,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常常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从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普遍性和规定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性质的普遍性,是指一类事物,从范围上讲,普遍具有某种性质;从过程上讲,在该过程中始终具有这种性质(事物质的变化也是有的,这标志该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过程)。事物性质的规定性,就是说事物有了这种性质,就可以把这类事物确定为某事物,并可以根据这种性质,把它和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事物内部这种比较深刻、稳定、能够决定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1^2+2^2+3^2+…+n^21/6n(n+1)(2n+1)这道题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必须已知问题的结果,若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能否直接推导出这个结果呢?回答是肯定的,这里用组合数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 ,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即A事物有a、b、c、dB事物有a、b、c 则B事物可能有d由A到B的推理是“特殊—特殊”的推理过程 ,即由于A、B事物具有相同的a、b、c属性这一特殊性 ,于是假定A、B为一统一的系统 ,它们有所有相同的属性 ,从而根据A事物已知的属性d推出B事物也可能存在的未知属性d。因此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判断的 ,按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形式来分 ,类比方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类比方法是物…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类比就是一种相似,在研究一类事物时,可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类比的思想方法包括“类比——联想——猜想——证明”四个步骤,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方法去类比探索、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探究性实验,就是针对物质的未知性质进行研究,掌握物质的组成、属性和化学特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将现象和性质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知识、现有的条件设计探究性实验,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精心的设计实验思路并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判断实验的科学合理性,观察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达到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物质性质的目的.本文就着重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化学探究性实验,就是针对物质的未知性质进行研究,掌握物质的组成、属性和化学特征,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将现象和性质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知识、现有的条件设计探究性实验,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精心的设计实验思路并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判断实验的科学合理性,观察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达到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物质性质的目的.本文就着重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甲:唐老师,您曾经讲过,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在学习“密度”这一节里,您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请问:“属性”和“特性”可以互换吗?唐老师:能否互换,首先得弄清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学生乙:我们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特性”是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唐老师:对.在物理学中,“‘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唯一性,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为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而“特性”是指外部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初中几何问题,若给定的题设条件及图形并不具有明显的全等条件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去解决.巧构全等三角形,可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使已知与未知发生联系,促进已知向未知转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