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题回顾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自行命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考试卷。这三科高考试卷中,英语试卷总体感觉难度适中,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广大考生和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浙江省自行命题以来三年的英语试卷,准确判断试题走向,及时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我们在这里对三年的试卷进行一次回顾、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高考,是实行高中会考后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实施3 2方案的第一次高考,大家把它简称为新高考。跟前15年的高考即老高考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一、依纲离本。 “纲”指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本”指的是中学语文课本。今年的新高考语文试卷是严格按《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来命题的,直接取材于中学语文课本的题目一个也没有。这就把会考跟高考作了明显的区分:会考以课本为主,是水平性测试,解决高中毕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8年以来,高考语文上海卷命题组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命题处的指导下,在命题实践中,努力探索如何出好供参加过高中语文会考后的考生参加高考用的上海语文试卷。命题组思考的中心是:在坚持高考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这“两个有利”的前题下,高中语文会考后的高考语文卷,应有哪些特点?或者说,它应注意测试考生语文水平的哪些方面?从几年来的命题实践与考后分析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在今年春天全国第一届考试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会考后的高考,应注重于考生能力水平的测试,这是十分正确的,语文高考试卷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六年连续参加高考评卷,每年都听到有人说:试题距离中学课本越来越远,中学教师无所适从,语文不好教,无法教。笔者认为,语文是难教,但这“难”并不能归咎于高考试题与课本的脱钩。一、高考试题脱离课本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统计,全国语文高考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的,90年是16分,91年21分,92年13分。今年北京、湖北等六省(市)所采用的语文试题的则仅占5分。尽管这几年略有反复,但总的趋势是直接采用课本内容的越来越少,这符合“一纲多本”的格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位高考命题专家在谈到语文试题时明确指出:“会考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不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高考命题改革稳步推进的一年,对语文学科而言,在2004年全国15套试题千帆竞渡的基础上,今年又有山东、江西等省加入自命题的行列,使热闹起来的高考语文命题更显繁荣。200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卷南2004年4套变为3套,提供给18个省市选择使用。这3套试题,无论是命题思想、思路.还是命题手法、技巧,都较往年更加成熟、练达,以其朴素、清新、大气的品格,引领着高考语文命题沿着清明、通达的方向渐进。  相似文献   

6.
今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更大反响:有的认为语文教学用不上什么劲了,有的认为试题平平缺少波澜,有的认为考查方式过浅过简,还有的人推测命题中心的兴奋点可能已转向明年全国范围内所使用的150分卷式的准备而使今年的试题草草出台……但是,只要仔细揣摩就会觉得,今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仍然是一份指导思想明确、命题线路清晰、重视考查素质、着眼学科发展的成功的试题。和前15年的高考相比,今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宣传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上采取了新的举措,在中央电视台上亮相谈高考,在五月末的《光明日报》上开辟《专家谈今年高考命题》专栏,连续五天分学科刊出学科秘书  相似文献   

7.
2002年高考的烽火业已烟消云散。令人欣喜的是,自7月份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关于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理性分析文章。我们认为,对今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理性反思,将会对未来高考命题的改革、考生的复习和备考产生积极的影响。正是基于此,我们从来稿中精心辑录了一组稿件,命名为《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大家谈》,分“成就篇”“指瑕篇”“思考篇”三部分编排,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自全国部分省市单独命题以来,湖南省高考语文、数学和英语由主命题已经有了4年的历史。与前3年的试卷比较,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试卷有这样的特点: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讲究知识的迁移和试题的创新;贴近生活,富于时代气息,难度增大。我们不妨尽量把握今年试卷的特点,努力琢磨命题者的大致命题趋势,这对现在的备考是有益的,对明年的高考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走向袁立庠每年的高考牵动着数百万考生的心,为了切实有效地帮助广大考生搞好语文科的考前复习,使大家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此,我根据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特点,对今年的语文命题走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谨供参考。一、1994年高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普通高考试卷走向多样化,除了以现行课程命题的试卷外,上海、北京实行单独命题;黑龙江、辽宁、山东等省市使用了新课程改革后的新试卷。今年高考试卷改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有24个省(区市)高考使用新课程卷。2005年,除上海外,将在考试内容上全部实行新课程卷。那么,新课程卷有什么特点?难易程度怎样?与旧课程卷相对比,其命题思路和重点有无变化?今年高考命题的走势如何?考生们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复习备考?为了帮助考生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各科权威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王大绩、储瑞年、葆存智、王富友、梁侠、王旭、李秉仁、曹居东、扈之霖、王永惠,请他们对新课程卷进行解读,从对比2001年、2002年的新旧课程的试卷入手,分析2004年高考命题意图和目的,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复习、保卫祖国考提供一些新思路和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从去年开始实行高考与会考分流的考试改革,在经过全市统一会考的基础上实施高考,今年尚属首次。同往年相比,今年上海语文试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今年高考语文复习的一些看法胡铁军,王琳1994年高考,我省将首次实施会考后新高考方案,这一重大改革引起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为了帮助应届高三毕业生及其他考生复习迎考,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首次高考,我们提出关于高考语文复习的一些看法。一、新、...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校已开始进入迎接明年高考的总复习了。明年高考命题将在总结今年试卷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学校的总复习也要研究试题的发展趋势,分析考生失误的原因,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需要对今年的试题进行认真分析。一、试题概况今年高考试题是五道大题,有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其中实验题是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全国普通高考试卷走向多样化,除了以现行课程命题的试卷外,上海、北京实行单独命题;黑龙江、辽宁、山东等9省1市使用了新课程改革后的新试卷。2004年,高考试卷改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有24个省(区市)高考使用新课程卷。2005年,除上海外,将在考试内容上全部实行新课程卷。对这一高考改革趋势,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应对,笔者拟谈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上海市语文高考试卷命题工作中,命题组认真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命题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试题的编制,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力求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 考试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决定着语文试卷阅读试题的质量,今年命题组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对选文的类型、风格等做了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高考命题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全国范围内共诞生了16套语文试卷。“一纲多卷”的形势亦使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呈现出新的形态:2005年全国16套试题是如何体现《考试大纲》精神的?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探索与创新?新一届的复习备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广大师生面前。本文根据高考语文学科的主要考查内容,以语言、阅读、写作为重点,分四个专题模块谈谈2006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希望能为新一届的备考工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除试卷结构的调整外,主观题目将大大增加。文言文的考查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并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第一卷由60分降为45分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总题量为26题,比去年减少2题。往年高考中,语文第一卷有20道客观性选择题,每题3分,总分为60分。今年第一卷的选择题将减少为15道小题,总分为45分。减少的15分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新高考语文试卷,设置了较多的结构不良试题,意在更好更全面地考查语文关键能力与语文学科素养。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以新高考语文试卷为样本,析解其中的结构不良试题,以期对高考语文命题、高考语文复习以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全国I卷)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2008年的全国I卷仍然贯彻了这一原则。"稳"是今年试题的基本特点:紧扣考纲,突出能力考查;试卷仍然分为语言  相似文献   

20.
悟剑诀语文命题温故知新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的修订是近年来变化较大的一次。对于2006年高考语文复习来说,考生一定要认真研究200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试卷。因为《考试大纲》的精神是渗透在这三套试卷中的,同时这三套试卷对于2006年自主命题的省份编制试题也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