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平果县果化镇石漠化治理造林调查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强,在石山中、上部能快速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7.4%,平均树高16.5m,平均胸径15.2cm,单位面积蓄积量156.0m3/hm2;吊丝竹(Dendroca Lamus minor)适合在石山下部生长,10年生保存率达86.6%,平均树高7.9m,平均胸径5.8cm,单位面积蓄积量53.0m3/hm2,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综合评价认为任豆和吊丝竹是石漠化治理优良树种,可在广西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库布齐沙漠东段榆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地,对在样地内随机选中的榆树进行每木检尺获取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样地上林分的树高、直径、枝下高等树木生长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榆树林样地中1号、2号、3号样地的平均树高分别为6.28m、7.87m、9.13m;其中1号、3号样地的树高分布图呈多峰山状分布,2号样地的树高分布图近似正态分布。设置的榆树林样地中1号、2号、3号样地的平密度分别为608株/hm2、976株/hm2、512株/hm2。  相似文献   

3.
HYDRUS-2D模型对海冰水灌溉情景下水盐迁移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滨海地区土地盐碱、淡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非常规海冰水资源利用的深入研究为盐碱地改造、粮食稳产丰产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利用HYDRUS数值模拟的方法对3g/L海冰水灌溉进行模型模拟与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选择春季作物需水关键期141d为情景灌溉日,灌溉量采用0m3/hm2、300m3/hm2、600m3/hm2、1200m3/hm2、1800m3/hm2,分析表明:海冰水灌溉量为1200m3/hm2时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达到饱和,耕层盐分含量不再会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海冰水灌溉量≥1800m3/hm2时,部分盐分可淋洗到1m层以下。本文旨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春季海冰水农业利用在灌溉量上的关键性技术,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利用海冰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1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生物量及其净生物量的现状,并对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宏观价值进行模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鸡公山森林生物量为20.1×104t,平均森林生物量为70t/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4.31t/(hm2·年),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总净生产力4.1×104t/年.从总体上看,鸡公山的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体,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平均生物量较低,分别为35.7 Mg/hm2、46.2 Mg/hm2和64.8 Mg/hm2,而次生阔杂林的平均生物量相对较高,为124.2Mg/hm2.马尾松林、杉木和栎类林的平均生物量较低,这一方面说明这类林木的质量较差,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鸡公山森林还有很大的潜力.鸡公山森林生物量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鸡公山的生物量有巨大增长潜力,加强保护,生物量可从1991年的20×104t增加到2030年的36×104t.根据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评估,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也会从1991年的5 552×104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0 000×104美元.  相似文献   

6.
李昌华 《资源科学》2001,23(Z1):89-96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测定和估算了中国南方重侵蚀荒山森林丘陵区的固体物流失量(侵蚀量).对3个量水堰控制的4个小流域经1994年~1997年共4a的测定结果是,沉积在堰后沉沙池中的固体沉积物,1号小流域为56.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36.2t/hm2·4a,5号小流域为47.5t/hm2·4a.侵蚀量的估算结果是,1号小流域为70.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45.2t/hm2·4a,5号小流域为59.3t/hm2·4a.1号小流域4a侵蚀量大体相当于侵蚀掉平均厚度为6.5mm的表层.  相似文献   

7.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探求中国能源可持续消费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重点将中国近10年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并将其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进行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其带来的生态压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提出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表明:10年间,煤炭的足迹占据主要地位,1996年占人均总能源足迹的83.4%(0.301 hm2/人),到2005年占77.5%(0.418 hm2/人),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生产耗能足迹占有很大的比例,从1996年的83.30%(0.30hm2/人)到2005年的85.59%(0.450 hm2/人)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活耗能的足迹所占比例则呈整体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12.75%(0.046 hm2/人)到2005年的10.48%(0.055hm2/人);自1996年起,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到2005年为0.33×104美元/hm2,比1996年的0.19×104美元/hm2增加0.14×104美元/hm2,能源足迹强度1996年最高为5.15 hm2/×104美元,最低为2005年3.07 hm2/×104美元;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自1996年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1996年压力指数为0.84,到1999年为0.63,从2000年开始便逐渐增加,到2004年超过1,2005年达到1.20。  相似文献   

8.
西藏玉米生物生产力及其光能利用率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实测资料,对高原玉米田的干物质累积及太阳能利用率特征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原玉米干物质累积可高达25t/hm2-30t/hm2:其中露地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5t/hm2,地膜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可达30t/hm2,比露地玉米高15%左右;2、地膜玉米鲜重也明显高于露地玉米,最终鲜重可达90t/hm2,比露地玉米高5%左右;3、西藏玉米嘎干物质累积量比内地平原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高20%-33%;4、高原露地玉米田的最大太阳能利用率出现在灌浆期,可达3.5%,拔节到成熟期的平均太阳能利用率为1.8%;5、高原露地玉米田和高原冬小麦田的平均太阳能利用率没有明显差别;6、从西藏玉米资源开发前景看,在青藏高原海拔3700m以下的广大农牧区,发展地膜籽粒玉米和露地青 玉米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对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枯枝落叶层的养分量进行了测定.凋落物的干重约为6.4t/hm2·a~8.8t/hm2·a,其中叶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67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归还量大于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柏木,又名巨柏(Cupressus gigantean Cheng et L.K.Fu),系西藏特有种,仅见于林芝地区的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朗县,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解其生长特征,对其濒危机理的研究有积极意义.经过调查,巨柏树的最大年龄在2500年以上,生长缓慢,生长持续时间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可持续生长达500年以上,蓄积量可高达4154m3/hm2,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达2167t/hm2.  相似文献   

11.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担负着物理概念的理解、深化 ,知识网络的形成、熟练 ,以及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训练 ,思维品质的提高 ,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充分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 ,提倡一题多解 ,构建知识网络如高一物理 P78第 ( 11)题 :一个物体从 4 5m高的地方自由落下 ,在下落的最后 1S内的位移是多大 ?( g=10 m/ s2 )布置这道习题时 ,要求一题多解。综合学生作业中的解法 ,主要有以下七种。解 1:t总 =2 h/ g=2× 4 5/ 10 =3 S  前 2 S位移 h2 =gt2 / 2 =10×2 2 / 2 =2 0 m  故 hm=h -h2 =4 5-2 0 =2 5m解 2 …  相似文献   

12.
伊吗图河(王府以上)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规划沙棘825hm2,刺槐576hm2、紫穗槐624hm2,速生杨358hm2,果树219hm2,牧草66hm2。刺槐、紫穗槐、沙棘、速生杨等1665株/hm2,果树1200株/hm2。牧草籽22.5kg/hm22,规划水平梯田108hm2、谷坊143座、塘坝2座。通过工程治理后,年效益为保水168.38万m3,保土7.16万t。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1018.62万元,与治理投入417.37万元相比,产投比为2.44。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2008年~2010年醴陵市除夕夜、春节期和春节前后烟花爆竹燃放的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醴陵市2008年~2010年大年三十18:00至大年初一6:00烟花爆竹集中燃放过程中,PM10、SO2、NO2浓度大幅度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居民室内噪声监测值峰值出现在0:00,最高值达120dB,室外的噪声监测值峰值达150dB。(2)醴陵市2008年~2010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五十日PM10、SO2和NO2的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在大年初一达到峰值,PM10、SO2和NO2的最高浓度值是0.215mg/m3、0.052mg/m3和0.039mg/m3。(3)醴陵市2008年~2010春节期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春节前后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PM10、SO2和NO2春节期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较春节前偏高。  相似文献   

14.
滁州市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是解决区域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约束,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滁州市南谯区为例,通过构建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影响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的指标主成分提取、区域内部分级基础上,提出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人均居民点占地标准并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研究,将测算结果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有: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人均占地标准设置第一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50m2/人、130m2/人,第二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75m2/人、150m2/人,第三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200m2/人、180m2/人;南谯区2010年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为4576.34hm2,可置换比例达57.64%,2020年置换潜力为5488.17hm2,可置换比例达69.12%;测算潜力值高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标准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认为在同样的人口统计口径标准下,本文测算的置换潜力值的可实现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对采集于西藏那曲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进行成苗试验.结果表明:采集于西藏那曲不同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在西藏曲水县成苗情况良好;采自那曲县的野生垂穗披碱草在每次灌水量为1055.56m3/hm2、施N量为250kg/hm2、施P2O5量为118kg/hm2时成苗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61~2005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泽当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TSPV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来,泽当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31℃/10a;年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8.6mm;TSPV呈现为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前22年(1961~1982)以-28.1kg/(hm2.10a)的速度减少,近23年(1983~2005)却呈现为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84.01kg/hm2。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冷湿型"气候,TSPV为正距平;80年代属于"干型"气候,TSPV为负距平,90年代属于"暖湿型"气候,TSPV为近45年的最高值。"暖湿型"、"冷湿型"气候对植物生长有利,"冷干型"、"暖干型"气候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方勇 《内江科技》2010,31(12):137-137,145
通过宜昌地化剖面测量和地化实验研究,研究了江汉盆地中-下生界海相烃源岩发育、地化特征,并通过盆地模拟,计算了不同层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得到了以下认识:①江汉平原发育4套海相烃源岩。厚度上,以下寒武统烃源为最厚;有机质类型上,以II型和III型为主;有机质丰度上,从上至下源岩有机质丰度依次增高。②江汉平原以下寒武统海相烃源岩为最优,平均生气强度达24.29×10 8m3/km2;下志留统和二叠系次之,平均生气强度约15×10 8m3/km2;上震旦统、奥陶系、下三叠统烃源层最差,基本小于5×10 8m3/km2。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归还量大于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林地土壤调查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区域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栅格空间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林木高、中、低产量区面积分别为230.97×104hm2、657.17×104hm2和3.90×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25.89%、73.67%和0.44%,表明全省林地总体质量较高,多数林地的林木产量介于13.64m3/hm2~15.99m3/hm2·年,其中高产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龙岩、三明和漳州4市,合计面积183.57×104hm2,占全省高产林地总面积的79.48%.全省林地高、中、低光能利用率区面积分别为473.76×104hm2、416.33×104hm2和1.95×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3.11%、46.67%和0.22%,其中高光能利用率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和福州4市,合计面积为392.14×104hm2,占全省高光能利用率林地总面积的82.77%,其光能利用率介于0.66%~0.9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红椎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6年生红椎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4.933t/hm2,年均净生产量为4.421t/(hm2.a);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干材(59.57%)〉根(17.15%)〉枝(13.98%)〉干皮(6.29%)〉叶(3.01%);其地上部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树高12m以下,占66.49%;林木径级为20cm~36cm范围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75.01%;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是以根兜的最大(57.81%),吸收根的最小(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