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行使经济职权是其基本职能之一,经济职权的行使要实现社会公平,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对政府经济职权进行约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权力具有不断膨胀的惯性,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无所不管”观念的影响,使得政府行使经济职权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就难免出现矛盾与冲突。由于矛盾冲突的多样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想穷尽所有的冲突并对其作出明确的选择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根据法律和道德的精神就选择的原则和一般性要求进行探讨则不失为现实与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外境外腐朽东西的影响,国内旧道禧旧风俗旧习惯中消极丑恶东西的死灰复燃,以及市场经济自发的急功近利倾向的负面效应,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道德约束弱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伦理对于强化道德约束,消除丑恶现象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体的信用道德选择受制于利益、环境和制度诸因素。利益是信用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肯定和尊重主体的个人利益,信用道德之义务要求才会为人们所自觉履行。因此,信用道德选择需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德行与幸福相一致的正义的社会道德环境。在现代社会,只有法律才能为信用的道德选择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道德选择是社会道德生活中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本文区分了社会道德选择和个体道德选择两个概念,论证了二者在选择主体、选择方式、选择尺度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从一个角度揭示了人类道德进展的历史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历来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埃德加·博登海默博士反对传统的关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区别的简单划分 ,认为道德与法律既关注人们的思想 ,也关注人们的行为。道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法律 ,要在司法领域中慎重的运用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具体分析了传统道德的约束机制,表现在八个方面。对我们今天加强道德建设、改进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娟 《双语学习》2007,(10M):131-132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刘舒 《考试周刊》2007,(46):160-16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道德与法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加强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健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注意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鲜明特点是其实践性,因而,实践教学在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做好实践教学,必须解决当前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思路,使实践教学重要性得以强化,使课程的实效性得以增强,最终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高校大一新生所要求开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该课程实效性,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更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理论逻辑性成为了新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者创新性的集中追求,这样的追求使得教材具备了两大突出的创新亮点:(一)较好地处理了"道德与法律"、"个别与体系"以及"基础与提高"三大关系;(二)更贴近实际的新内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作为一本普泛性教材(全国高校大一使用)也依然存在有某些重要的人生修养内容被屏蔽或忽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支持体系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完善的理论研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完备的保障制度是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只有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整合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运行保障、考评激励等环节要素,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支持体系,才能使实践教学产生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自觉,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的反思,也有对“基础课”教学过程的回应,它是对“基础课”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回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课题,并进一步围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展开前提批判和哲学沉思,肩负起“基础课”走向教学自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高教论坛》2008,(1):40-42
探索并确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检验"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教学要求及课程内容特点,实施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并以考核方法改革为契机,运用"五动"教学法,促进学生对"基础"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面临教学理念重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和教师教学统筹联动的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彰显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价值意蕴。然而,受一些因素影响,“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探索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实践路径,从教学理念的更新、线上教学的丰富、线下教学的充实等方面入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实施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秩序都是法所追求的价值,自由成为现代私法发展的动力,而秩序则成为法所追求的目标。大量新案例的出现,使我们的继承法不得不重新面对自由与秩序的冲突与平衡。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不断受到遗嘱自由的冲击,我们如何在遗嘱自由与社会秩序中选择?我们如何去借鉴和移植国外的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