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朗月照青松     
一当他高低不平地走上讲台时,我们有点吃惊:这个瘸子是谁?他来干什么?"我父亲病了,从今天开始,我来代他上几节语文课。"声音沙哑,但并不难听。有人居然鼓掌了,稀稀落落  相似文献   

2.
班有焦老大     
焦老大,我们班数学老师是也。咦,大家干吗鼓掌、起哄?什么?你们不相信我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好吧,你们的掌声我就暂且收下,众读者都坐端正了,请听我细细道来! 焦老大之所以能当老大,首先是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还记得那次晚自习,焦老大抱来了一沓试卷,有同学立刻提出了抗议:“报告老师,学校规定不能利用晚自习测验!”焦老大不怀好意地笑道:“这不是测验,而是课堂闭卷练习,赶紧做,半个小时后交!”这分明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嘛!不过,大家见抗议无效,便埋头奋笔疾书起来。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高中生。在9岁那年,因为顽皮,他不小心触碰到高压电线,永远地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三根手指。从此,年少的他万念俱灰,心中充满了绝望。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市里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作报告的时候,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个指头也可以鼓掌呀!”他一下子愣住了。他长久地注视着自己空荡荡的左臂以及仅剩两个指头的右手。从此,他学会了打响指,他打响指代替鼓掌。这是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为他…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课堂上听到的掌声越来越多了,“同学们,为他(她)鼓掌”仿佛成了教师的口头禅,有时一堂课中会响起十几次掌声,但却很少见到教师也在鼓掌。有一次听课,我听到一个学生嘀咕了一句:“唉,又要鼓掌了。”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课堂需要掌声,因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但“同学们,为他(她)鼓掌”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多的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地址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几乎一星期就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耳朵     
一个远房亲戚打电话来,问我,你有了孩子,怎么不告诉我?他的语气颇有责难意,但也表明了他的诚恳。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怠慢他,而是因为家乡离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太过遥远,我实在不想劳师动众。但问题是,他是怎么知道的?我想了一下,可能是上个月。我带儿子到医院打预防针,碰上一个老乡,是他回去把消息传开的吧。  相似文献   

7.
语出惊人     
刘永顺 《顽皮娃娃》2008,(17):I0016-I0017
最早感慨吴吴的逻辑力是在那个4月的晚上.我抱着1岁多的他去蛋糕店买蛋糕。那天吴吴显得异常地乖,我抱着他走出了几十米,他一直搂着我的脖子。那天风很大.我担心夜风会吹到他,便问:“宝贝.你冷吗?”他显得很成熟地看看我.说了一句令我颇为吃惊的话:“我戴帽子了。”我原本期待的是一个直接的对答:“Yes!”or“No!”(是.或不)。但得到的却是Because(原因)。不是吗?他用最简洁的方式回答了我.他不冷,因为他带帽子了。  相似文献   

8.
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  相似文献   

9.
幽默     
《教师博览》2009,(9):32-32
埋怨的病人 大夫:“那个小气的病人又在埋怨什么?”护士:“他说,真倒霉,药还没有吃完病就好了。” 你老过吗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老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后边来的年轻人见他不让路,就恼火地说:“老东西!为啥不让路?”老人见年轻人没礼貌,生气地说:“你凭啥非要我让路?”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时代》2009,(12):42-43
西子姐姐.你好。我家隔壁有个小孩。和我年龄一样大.但他很特别。是个聋碰孩子。我经常在小区看到他.很想和他玩。想知道他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前阵子,小侄子看到我回家了,就跑过来玩.他读幼儿园中班.我随意问了他一个一年级的加法问题:1+8=?他很快告诉我答案是9.我来了兴趣,又问:1+9=?他想了一下,答10.我说,那1+10呢?没有想到他望了望我,很快答11.我刻意加大难度,说,9比20少多少呢?他趴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说,你要不要掰一下手指头呢?你先想一想,9比10少几呢?我刚说完,  相似文献   

12.
五、动词(一)33.对我提的问题地都作了回答.Wrong:Heanswered.allthequestionsIhadaskedfor.Right:HeansweredallthequestionsIhadaskedNotes:toask是及物动词,后面跟question等词时,不需加介词for.如:(1)讲课结束时,你们可以提问题.Youmayaskquestionsattheendoftheclass.(2)你问价钱了吗?Didyouasktheprice?toaskfor…意为“想要…”“想见…”等.如:(1)他来过了,并要我帮助他.Hecameandaskedformyhdp.(2)我不在时,有人来找过我吗?DidanyoneaskformewhileIeasaway?(3)你真是自讨苦吃.Youareask…  相似文献   

13.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14.
张志松 《家长》2011,(2):43-43
儿子不小心把我放在桌上的手表摔坏了,虽然手表只值一百多元钱,但我还是忍不住朝他发了火:“你是怎么搞的?你咋就不小心呢?”儿子低着头,小声地辩解:“我……我……已经小心了。”我一听,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对他喊道:“小心?那手表怎么会摔坏了?”儿子撅着嘴,抬起头来,眼泪汪汪地说:“我可以赔嘛!”  相似文献   

15.
劳澧 《现代教学》2008,(12):4-5
去小学听课,我有时能看到以下的教学场景:当教师听了一位学生的发言后,会对教室里的学生说:某某回答得好不好啊?此时讲台下的学生往往一致呼应说:“好!”教师接下来便是“让我们鼓励他”之类的话语,并要求学生们鼓掌。仔细观察当时的情景,可以发现有的学生鼓掌是心不在焉的,个别顽皮的学生则乘机大力鼓掌,以此小小地放纵一下。  相似文献   

16.
我的懒爸爸     
我的爸爸很平凡.一张瓜子脸.走起路来不快不慢。如果你从后面看.他的身材还算匀称,不过你千万不要认为他不胖.其实.从正面看,他的肚子是凸出来的.就像一个字母“b”。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智慧     
表演大师登台之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一边颔首致谢,一边蹲下身来认真系好..等到弟子转身离去.他又蹲下身来悄悄地将鞋带松开。有个旁观者目睹此景.非常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松开呢?”大师回答说:“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使他的鞋带松开了。我正是通过这个细节表现出他的劳累憔悴。”“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您的弟子呢?”旁观者愈发困惑。“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大师娓娓道来.然后蹒跚上场.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班主任》2012,(2):65-66
下午下班后,我正要回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魁梧的军人。我惊讶于他怎么不敲门,正要问“您找谁”,突然认出他来了:“哎呀,这不是柴粒吗?”他说:“我出差来成都,今天下午是自由活动,就来看老师了。”我问:“怎么不事先打个电话?这是假期,你怎么知道我在学校?我刚要出去,再晚一点我就走了。你运气真好!”  相似文献   

19.
有个人老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向那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他的问题这样回答他:“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实现呢?”  相似文献   

20.
老爹太土     
学校邀请专家来为我们作“感恩励志”报告。班主任一再强调,回家后一定要通知家长.让他们在星期三的下午1点半准时到校参加会议。当时我就想,我妈不在家,我爹土里土气的。加上平时不怎么注重形象,他来了不是给我丢脸吗?我才不让他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