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庆琪 《今传媒》2022,(9):51-54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视频平台的发展,纪录片凭借其真实的魅力成为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商品”。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创作,其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而不断创新,边界也在不断外延。纪录片以“真实”为基础,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处理,故事化、沉浸感的叙事方式为年轻一代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为纪录片开创了更加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提升了纪录片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汝倩 《视听》2021,(3):65-6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用户阅读习惯发生改变.进入微时代,纪录片也走向微化,微纪录片已然成为当下短视频市场中一种常见的视频形态.微纪录片以平民化的视角向观众传递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有温度、有情怀.本文从内容和叙事方式两方面分析二更视频在微纪录片创作中所展现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是既具生活真实性又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电视纪录片应再现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生活空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追求生活真实美的典范代表。“生活空间”的成功,在全国电视界引起了纪实热。在节目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描述人们的生存状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纪实主义绝非自然主义,原汁原味也不等同于原生态。在许多自诩为纪实风格的电视纪录片中,选材平淡、无聊。也许有人这样说,这些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甚至鲜活的。但是,真的并不一定是美的、有意义的。鲁迅先…  相似文献   

4.
郭晓伟 《视听界》2013,(5):109-111
有人认为,纪录片的意义在于真实,即真实记录、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在我看来,这样的真实重现与艺术创造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在作品中共存。2013年1月24-26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了三集电视纪录片《南京长江第四大桥》,该片以纪实的风格、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观察视角获得了好评。作为该部纪录片的总编导,我将创作该片的心得作了总结,与业界同行共同探讨工程纪录片的写实之美。  相似文献   

5.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文主义角度,系统地论述了21世纪人文思想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人文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的渗透,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反作用,阐述了人文思想在不同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对馆员素质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于钦密 《传媒》2017,(24):70-71
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外、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宏伟构想,承载了一众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一带一路"纪录片充分彰显了这一时代主题,并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化载体、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逐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传播.同时,纪录片内涵丰厚、生动形象、诉求鲜明等优势,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可以说,"一带一路"纪录片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引言 人是宇宙万物的灵长,对人了解与沟通的渴望正是人类备种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因,也是人类恒久的精神追求。传播学者施拉姆说:“电视的发明是人类了不起的成就,而人类如何运用电视将是对人类智慧更大的考验。”电视由于它自身的特征,在再现生活、沟通人类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优势,它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渗透力,极大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好的电视纪录片总是从真实的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可以使观看者的视野超越他所生存的狭小空间,去发现与了解这个广大世界中的优秀…  相似文献   

10.
一部好的纪录片离不开好的节奏。节奏最直观最形象的体现莫过于音乐,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使人类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一部好的纪录片,与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样,同样有各种不同形态的韵律节奏美。控制好纪录片的内外节奏,使之和谐共振,才能让纪录片的叙事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人文纪录片因特殊的文化独特性,在当今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人文纪录片的需求度越低。人文纪录片如何体现出人文反思和价值,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让我们通过《西湖》,到《南宋》,到《艺术:北纬三十度》,再到《一本书,一座城》,接着到《杭州》,从这几部人文纪录片中一窥,谈一谈人文纪录片的人文精神表达,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在电视领域,电视纪录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日渐博得观众的心.电视纪录片以其纪实风格所固有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让我们面对了一个个真实的残酷或美好的世界.它最终表现的,是人们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到形象的艺术的话,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由形象到达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对生命状态的清晰展示,尤其是对生命窘迫状态一览无遗的暴露,极有可能伤害甚至瓦解个体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无论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理层面,纪录片人文关怀与伤害的问题,早已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自媒体的兴起,受众更加追求视觉的享受和娱乐消费,部分媒介为了牟取利益,一味地迎合大众的需求,抑制了媒介的宣传、教育功能,使娱乐功能得到强化.在这种形势下,纪录片的创作者为了不失去原来的受众,使纪录片的创作类型开始从新闻片、专题片向“故事化”的纪录片转型.本文主要从叙事技巧、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的必要性来研究人文类纪录片,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从而探究如何才能制作出一部能吸引观众眼球的纪录片,且有助于未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戈 《视听》2016,(6):92-93
按照纪录片定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南宁电视台纪录片《老猫》通过镜头真实纪录了一家咖啡馆里人和二十多只猫和谐相处的过程,通过人与猫之间的感情,上升到夫妻之间的感情以及家人之间的感情,看似一家人的琐碎生活,却是犹如在讲述邻居家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产生共鸣。本片还透过镜头给观众传递了镜头之美、人性之美和人与动物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常小扬 《视听界》2014,(2):119-120
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深刻变革,与以往纪录片拍摄不同的是,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融合,使得其故事真实感表达中的美学价值逐渐丰盈起来。本文探讨纪录片摄影的灵动美与韵律美,提出增强其美学意义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丁诚 《新闻世界》2009,(8):175-17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把我国推进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其实,崇尚文明、崇尚和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的历史传统。远在两干多年前的儒家就提出了“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晋朝的陶渊明,为我们描绘~幅理想的社会图景:“土地平旷,屋社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19.
《纪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认为,就纪录片的属性而言,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如文献性、社会性、文化性、审美性、娱乐性,但作为最本质的属性,则是它的真实性。这不仅因为其他特性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人文关怀”颇受新闻媒体关注,这是让人感动的事:我们终于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更多的关注我们人类自身了。也正因为是对人这一鲜活的个体和群体的关怀,“人文关怀”类的作品才会广受关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同其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且总结优秀的纪录片,“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共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