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佳汇 《声屏世界》2016,(10):58-61
在诸多新媒体中,微信凭借与广播的诸多契合性特征,在与广播的融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中国之声特别报道 《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方言篇》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创了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未播先互动,提前为节目造势;适当改编原报道,加入互动环节;积极回应听众呼声,及时调整节目安排三个方面.但类似的互动并未常态化、固定化,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2.
杜佳汇 《今传媒》2016,(8):99-100
文章以中国之声特别报道《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方言篇》为例,分析了其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创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未播先互动,提前为节目造势;适当改编原报道,加入互动环节;积极回应听众呼声,及时调整节目安排。但类似的互动并未常态化、固定化,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3.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4.
方言节目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有大发展之趋势。它有利于传承区域文化,唤起人们对乡音的记忆,让忘记乡音的年轻人重新拾起对方言的关注。方言节目的播出也利于繁荣地方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做出一份贡献。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方言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方言节目和区域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现在的社会中,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5.
采访心得     
戏曲节目在中央台文艺广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现在播出的戏曲节目,在整个文艺节目中占22%,播出的剧种有七、八十个,剧目近千个。由于戏曲剧种繁多,剧目丰富,流派纷呈,唱腔百花齐放,成千上万的听众的欣赏要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一种“现在请听”的简单报题的播出形式就显得单调乏味了。为了满足听众的欣赏要求,30多年来,中央台戏曲组的几代人创造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设置过几十个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专栏节目。这些节目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连续性的,有的是系列性的。比较受听众欢迎的有《京剧常识》、《听戏谈戏》、《戏曲专题节目》、《演员与听众》、《戏曲舞台上的年轻人》、《戏曲选  相似文献   

6.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7.
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按广播规律用音响讲故事,以声音的魅力唤醒耳朵,直抵心灵"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广播业者对声音的追求,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以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样本,解读广播如何塑造听觉形象,为广播新闻提升节目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今媒体大战日益激烈,广播节目如何才能长久地赢得受众的心,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节目以内容赢得受众,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做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广播回归.广播究竟应该做什么样内容的节目?声音应该留住的是什么?经过慎重的选择,我们确定第一组报道推出方言季.在人口流动急速的时代,5大方言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熟悉又亲切.但这一系列节目的定位不只是呈现,而且在短短8分钟的节目时间里要有思考.  相似文献   

9.
林丽臣 《青年记者》2006,(18):44-45
今年3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公开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广播影视节目播出语言,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①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以来,国家管理部门对方言节目进行规制的又一次重磅出击。方言节目使用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传媒资源,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一定阻碍作用,内容上也容易出现庸俗化倾向,这些是方言节目公认的缺陷。从这一点来看,广电总局对其规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否就要如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0.
1995年5月1日,《中国之窗》节目正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播出,每天10分钟。《中国之窗》节目的开播,受到海外听众和国内各地听众的热烈欢迎。从95年起,我连续四年参加了《中国之窗》──专题节目的创作,本文就地方广播电台在对外宣传专题节目创作中应着重注意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重视节目的地方文艺特色任何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应该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外宣节目的创作,除了作为广播节目应该具备的广播特色以外,更应该重视的或者说应该更多考虑的是作品所蕴藏的地方文化特色,即乡土…  相似文献   

11.
王晓云 《东南传播》2014,(10):98-99
方言在表现地方文化,表达集体、故乡情感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保护传承一种方言,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开办一档教学类节目。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两档节目在寓教于乐、展现方言的独特魅力上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6,(8):65-65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报道7月2日,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制作的英语专题节目《中国安徽之声》,在美国多元文化传媒集团旗下的华盛顿多元文化电台(WZHF)和马里兰多元文化电台(WFBR)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13.
周荻潇 《今传媒》2020,28(5):40-42
自2017年以来,国内首档大型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每周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这档节目的宗旨是"还原名家本真,寻回时代情怀",主打"融媒互动、跨屏播出、全民参与、情境访谈、科技点亮舞台"等创新点。过去的戏曲题材媒体产品往往更关注于回溯戏曲发展历程和介绍戏曲界的老艺术家,但这种形式难免会让观众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中央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体互动节目《角儿来了》聚焦当下,运用融媒体手段对戏曲名家和流派进行推广,这一点与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胡翼 《中国广播》2013,(6):101-10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是在香港播出的数码广播节目。作为惟一在香港当地落地播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香港之声具有权威、惟一、全面等特点,对港澳广播具有重要意义,为香港听众搭建了一座深入了解内地的桥梁。但受制于现实情况,对港澳广播节目目前面临发展瓶颈,本文提出实地建立香港节目制作室、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加强节目贴近性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郑奕芬 《视听》2016,(11):77-78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独特。潮州有自己的方言、戏剧、音乐、工艺美术以及饮誉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扬天下的潮州工夫茶等地方色彩浓郁的潮汕文化。近年,潮州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开设专门介绍潮汕文化的节目《潮汕风情话》,作为宣传潮汕文化平台,对弘扬潮汕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潮汕文化节目《潮汕风情话》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高蕊 《传媒》2017,(18)
《音乐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的节目,于2002年12月2日正式开播.节目打破了以往音乐广播板块播出的传统形态,全天18个小时的音乐节目,以统一的风格呈现出来,成为一档与国际接轨的流行音乐节目.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类型化音乐广播既面临着巨大冲击,也迎来了重要机遇.广播媒体如何创新运营,探索新的发展出路,对类型化音乐广播未来发展尤为关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可谓成绩骄人,极具示范意义.在经过近14年的实践探索后,成为业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音乐广播电台,也是类型化音乐广播运营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张涛 《中国广播》2016,(9):45-4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15年11月底相继在所属10套频率推出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这组按照英美电视剧"季播"方式播出的广播节目,和后面以《我的长江》为题推出的13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为何被冠以"广播纪录片"?《印记》等广播纪录片的样本价值在哪里?它对增强传统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帮助?本文将从"广播纪录片"的呈现范式、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对广播基本价值实现的辩证认知做基本的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19.
依托节目 策划活动 拓展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频率绿色之声于2003年10月正式开播。自此,山东电台所有的对农节目全部转移到了乡村频率。频率节目以对农生产生活服务类、故事类、戏曲类、经典歌曲及娱乐类等节目为主,全天24小时播出。2007年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山东广播乡村频率的综合收听率和综合占有率,在山东省级电台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山东广播新闻频率。  相似文献   

20.
《中华神韵》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7年1月1日开办的一档集戏曲知识、欣赏娱乐为一体的戏曲节目。每周六、日下午的14:30~14:55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