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钦密 《传媒》2017,(24):70-71
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外、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宏伟构想,承载了一众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一带一路"纪录片充分彰显了这一时代主题,并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化载体、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逐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传播.同时,纪录片内涵丰厚、生动形象、诉求鲜明等优势,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可以说,"一带一路"纪录片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品牌计划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文化元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恰逢"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福州被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永久会址,为福州的城市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通过对福州城市品牌建设的现状的了解,以及对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的追溯,发现了福州在文化城市品牌建设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由此提出以"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元素为主的城市品牌建设建议,希望能为福州文化城市品牌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档案展览为抓手,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档案的建设及开发利用,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网络信息资源,探析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存在的问题,阐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档案展览工作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及应主要抓好的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书基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有关"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趣由来已久。1913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首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他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1954年,我完成了个人的首个研究成果——《南海贸易:南中国海华人早期贸易史研究》。由于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丝绸之路"更多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陕西广播电视台借助资源和区位优势,联合中省级媒体,策划实施了大型文化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以活动矩阵带动节目集群,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探索了"文化先行"的路径,推动了"媒体外交"的突破,创新了"全媒体融合"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会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建立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其主旨是从视觉文化产业的角度,以亚运会为契机,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在充分认识时尚文化消费规律的基础上,倚赖现代传播手段,推动"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宝贵历史资源更有效地进入体育竞赛、区域旅游、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动漫产业、城市营销等产业,并以此促进各行业资源的改革、竞争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外出版业的交流合作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中国出版业更是获得了丰富的选题资源和市场空间,众多的出版社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踏上了新的征程.笔者希望围绕关注度较高的对外汉语、文学经典和中医药图书版权输出,结合近年来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案例,与出版同仁一同探讨图书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表明建设"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基于此,近年来我国高校馆、公共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对"一带一路"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高,部分图书馆的"一带一路"信息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显然还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一带一路"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还需要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与开发、宣传推广与利用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博物馆界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层出不穷。远有国家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展览、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锦程、更衣记";近有成都博物馆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还有专门为这一主题设立的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国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展示新疆文化建设和学术事业发展的全貌,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大型学术系列《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卷)。作为精心组编的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宏篇巨著,这套丛书整体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和研究水准。  相似文献   

13.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他1967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专著中初次提及这个概念,如今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中国秦汉时代就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具体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的背景下,福建要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不仅需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与经贸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更要重视文化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软联通"。福建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数量庞大的海外华人华侨、深厚的人文认同基础等优势都有助于"软联通"的达成与实现,而秉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分层推进的区域传播格局以及将官方引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应成为推进软联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其萌芽、发展、繁盛直到衰退,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档案工作者应积极作为,全方位、多形式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探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的意义、内容及其特点,以广东湛江为例,对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指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推进,陕西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图书馆将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开发建设成融文字、图片、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库。  相似文献   

19.
特别推荐     
《档案时空》2016,(12):1-1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东盟国家时提出,为加强中国与欧亚国家、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国际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从经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赋予了古老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的意义与生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地民众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也是广播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广大广播影视创作者应抓住国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等优势,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广播影视创作工作,有效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