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屏幕媒介突破了纸媒介的生产时间、生产耗费和视觉呈现等方面的局限.融合了字、声、图的电子屏幕媒介对文学出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使新文学类型出现,使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更加直观具体、类型化;促使文学产品以文学形象为轴心向影视艺术产品转换;改变了文学出版物的形态.电子屏幕媒介求真求美的发展,促使文学出版物的审美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其间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印刷、电子、网络三种媒介的传播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新媒介的出现既给文学带来冲击,又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学在媒介整合中发展演变着.  相似文献   

3.
唐澜 《传媒》2016,(18):95-96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变化对文学的转型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印刷文字到网络传播,文学载体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化.新世纪文学经历了文学革命、审美改造、机制嬗变、美学教育等转型过程,其中大众审美的嬗变便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张邦卫教授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的《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传媒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一书便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世纪文学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大众媒介与审美嬗变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创作生态与批评生态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零门槛"的准入条件致使主流专业影视批评趋向边缘化,新媒体影视批评被重新认知。自媒体主体广泛参与新媒体影评致使影评秩序重构,催发影评新生态发展。新媒体环境中影评发生形态变革,批评形式逐步向口语化、视像化、微碎化发展。本文从新媒体催生下的批评语境嬗变出发,在数字媒介语境下结合其社会功能影响,对新媒体影评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文学和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文学和艺术的审美形态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审美和道德伦理审美两个层面.出版作为纸面媒介,一方面被动地记录和反映文学艺术的创作成果,受益于各种艺术形态的既有影响,是传播和收获者;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选择影响和决定文学艺术的审美取向,所以它又是伯乐和守门人.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三次主要的媒介形态变化,即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而每一次形态变化都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反映出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强大推动下,当代社会处在一种数字媒介影响逐步扩大、三种主要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形态的时代。然而,在科技作为推动力这一影响巨大的外部因素背后,我们不能忽略受众需求与媒介形态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媒介变革的驱动力源于科技发展进步和人类传播需要,而审美文化创新则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分析媒介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趋势,探讨数字媒介语境下审美文化所呈现出的虚拟性、交互性、便捷性等新特征,论述数字媒介中现实与虚拟的对话、真实与假象的对话、二元与非二元的对话等审美文化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赋能技术驱使下,新兴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并迅速演进,在承续以往媒介形态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新兴媒介有着鲜明的特殊演进规律.文章通过对媒介形态发展历史的阐述,分析历史性媒介演变的基本趋势及不同媒介形态之间内在的关系特征,进而通过现阶段新兴媒介技术发展、符号传播特征以及与人感知作用关系,概括出新兴媒介形态演进的特殊规律,并讨论了新兴媒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晓青 《大观周刊》2011,(37):40-40
我们于历史书中很少能看到女性出场。因为在政治、经济及战争领域,女性的参与较少或极少。可是在形形色色的媒介中,女性却频频亮相。女性往往是媒介创作、描绘和表现的主要对象。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媒介领域,由于女性的频频出场,女性就与男性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从古至今,社会总是以某种标尺类型化地规定美女形象,尤其是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媒介。对于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历来媒介对于美女形象建构出的刻板印象,所反映出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张璀  宁耕 《视听界》2002,(6):77-78
所谓“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某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媒介生态”。因此,作为两国电视节目所共有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张玉 《东南传播》2021,(8):112-115
视觉中心主义下的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对媒介信息内容的批判,这是表征视域下视觉霸权的一种体现.而在当下的数字媒介实践中,个人的媒介接触行为不仅是通过视觉进行感知的过程,而且还是作为整体的人和媒介交互的过程.在既有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通过视觉"看"到的内容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主体在传播实践中的其他感知体验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媒介素养教育要与媒介环境相适应,在整全性感知方式逐渐复兴的媒介生态中,以视觉文本信息批判为中心媒介素养教育应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本文结合个体日常数字媒介实践中的情感、技术、身体等重要因素,探讨媒介素养教育超越视觉中心主义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学和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文学和艺术的审美形态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审美和道德伦理审美两个层面,出版作为纸面媒介,一方面被动地记录和反映文学艺术的创作成果,受益于各种艺术形态的既有影响,是传播和收获者;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选择影响和决定文学艺术的审美取向,所以它又是伯乐和守门人。如果纯文学创作是各种艺术形态的源泉,那么,孕育这个源泉的,往往就是出版这个摇篮。  相似文献   

13.
谢锦 《编辑学刊》2021,(4):56-61
文章以2020年度"中国好书"月榜图书中文学原创类图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原创类月榜图书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和作家阵容四个角度的分析,来探讨当代文学出版如何紧随时代前进步伐,以积极向上、感人至深、陶冶情操、传达正能量,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原创文学精品图书,来深刻反映当今社会历史和时代进程的重要发展变化,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当下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雷朋 《东南传播》2024,(1):101-103
伴随着媒介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角色实现从中介向本体的转向,成为了体验和目的的环境。在本体论上,作为技术、语言、环境的媒介影响着文化生产的理性、形态及生态。然而由媒介所带来的新文化秩序也产生了一定负面效能:资本裹挟下技术附魅加强,审美浅表化和泛娱乐化以及建构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面对媒介逻辑控制的不可避免性,应当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加强审美引导和营造良好的媒介生态,以更好转化好媒介自身的规则和资源,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文化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7):9-13
每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并促发人们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理论上形成"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保罗.莱文森将媒介放在人类生态的大环境中,阐释了媒介在人类生存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基于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媒介对社会影响遵循的是生态技术决定论。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的是技术与生态的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6.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7.
梁虹 《现代传播》2006,6(5):97-99
就审美意义而言,在不讲求深度和意义的后现代语境下,媒介影像文化试图更多地关注现象和表面形式的表达。其中,“视觉狂欢”是媒介现象与表面形式的重要表现之一。然而,对观者而言,“视觉狂欢”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相反,在一定意义上,媒介影像体现出了对观者的权力与监控。  相似文献   

18.
茹燕玲 《新闻爱好者》2011,(12):157-158
如今大众媒介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大众媒介对文学的种种冲击,有人悲叹。有人雀跃。悲叹者认为,大众媒介营造的是具有巨大震撼力的视觉文化.当人们习惯于平面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视觉享受后.就不会再去阅读深度的、个性的、精英的文学了,大众媒介宣告了文学的终结;而雀跃者则认为,大众媒介的技术优势、受众优势,为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给文学嫁接了长空搏击的翅膀。笔者持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在处理"人——媒介——砒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现象和媒介生态规律的漫长认识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经验和媒介生态知识的逐步积累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十余年间,儿童读物呈现出从知识读物为主到儿童文学读物为主与儿童网游文学图书迅速发展的两大格局之变。媒介的力量将新生的儿童网游文学样式推向前台。这些图书配合儿童网络游戏出现,并能瞬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基于媒介力量的推动,对儿童文学创作生态格局作出预判:媒介整合效应将逐步模糊童书业边界,最终从多媒体运作走向媒介融合,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企业将成为整合童书传媒的核心价值载体。这一变革将使儿童网游文学图书成为绕不开的创作源。儿童网游文学以其兼具的依附性与再造性带来了儿童文学创作面貌与性质的变革,文学的独立性日渐消弭。儿童文学创作亟待突破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边界,形成儿童文学化读物多面开花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