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一公公是鲁迅小说《社戏》中的一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经历了一个变化。其历程可以从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一段分析中见出端倪:“‘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这里的“也有观点”指的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传统的语文课堂,在社…  相似文献   

2.
同在20年代初,郭沫若创作了诗歌《天上的街市》,鲁迅创作了小说《社戏》。“天上的街市”美丽富饶,人们的生活自由幸福。《社戏》中“我”的外婆家平桥村环境幽静,民风淳朴,劳动人民纯洁善良,友爱无私,生活自由,是童年的“我”难得的“乐土”。“街市”和“乐土”是两位作家在黑暗社会里描绘出来的两个艺术意境,其思想意义都是对社会的思考。辛亥革命后,封建割据,军阀混战,列强瓜分掠夺,人民生活困  相似文献   

3.
大凡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情节推动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社戏》的教学中,有学生问我,桂生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是怎么一个样子的?这一问还真让我吃了一惊。确实,在对《社戏》一文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老师便拿出了双喜、六一公公。然而有着  相似文献   

4.
扛起文学大旗的鲁迅,沿着“五四”新文学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把笔伸向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如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等作品,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劳动人民形象。既有阿Q那样的雇农,又有像闰土那样的贫农;既有为地主做佣工的祥林嫂,又有自食其力、开小茶馆的华老栓夫妇;还有出卖苦力的人力车夫……这许多不同类型的劳动人民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5.
六一公公非少年王棘《鲁迅笔下人名的由来》(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4期)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读后得益不少。但文中提到《社戏》里的“六一公公”,说是“粗看以为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公公,事实却是鲁迅幼年到外婆家作客时的好伙伴”,好像认定“六一公公”也是...  相似文献   

6.
《社戏》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作品通过刻画平桥村一群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在选材与谋篇布局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与构思。但在仔细研读和分析以后,  相似文献   

7.
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删去了原文中两次在北京戏园看京戏的经历,保留了童年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内容.单元导读有这样的语句——"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热情无私上,而从完整版的《社戏》和鲁迅写作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里有一个“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叫“六一”呢?是因为他排行六十一.还是因为他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9.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社戏》所反映的农村,既没有《阿Q正传》中那种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和动荡不安的气氛,也没有《故乡》中那种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景象,更没有《祝福》中那种难以避免凄厉的悲剧。《社戏》中写的平桥村生活显得宁静美好,整个作品带有一种牧歌的情调。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儿时在平桥村一段美好生活,歌颂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双喜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社戏》是鲁迅为数不多的透着暖意和亮色的作品,反映作童年时代的生活情趣。关于这篇散化的儿童小说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从内容整体感知人手,在把握章故事情节与结构层次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我”、双喜和六一公公等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2.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3.
<正>"《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这是《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主旨的解读定位。无疑,这个解读是切近《社戏》文本内涵的,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认同的结论。但  相似文献   

14.
《社戏》是鲁迅先生于 192 2年 10月写的一篇小说。对于这篇小说的教学 ,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在“反映童年生活的情趣”上作文章。其实 ,这是走入了《社戏》教学的误区。我认为 ,《社戏》一文 ,反映了鲁迅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 ,是鲁迅先生民主精神的伟大体现。鲁迅先生用白话小说这个“旧瓶” ,装了一瓶饱贮着“五四”以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新酒” ,呈现给广大读者 ,以期唤醒民众 ,疗救社会。先说自由。《社戏》中的平桥村 ,是我心中的“乐土” :在这里可以免念“秩秩斯干悠悠南山”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经书 ;可以不必…  相似文献   

15.
《社戏》是初一年级一篇幅较长的小说,也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众多人物中,最吸引我的是刘姥姥这个人物。我认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塑造了一个下层社会出身的劳动人民,通过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亲闻亲见,将荣国府富贵繁荣、荒淫、溃败的生活和贫苦农民的生活予以对照,加以揭露;把她当作贾府盛衰的目击者和客观见证人。所以说刘姥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课文精析】《社戏》描写了“我”的一段幼时看社戏的往事,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有人说,《社戏》通过“我”的眼睛,表现了浓浓的乡情、真挚的友情、美美的山水情和深厚的母子情。也有人说,《社戏》以故乡美、童年美、人性美、情感美,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以人间挚爱的感受。还有人说,《社戏》的主题是怀念永不复返的童年生活体验与审美体验,还有永远逝去的童年的纯净之美。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论在人教版还是部编版语文教材里都有《社戏》一文的身影,这证明了《社戏》一文的经典性。《社戏》至今仍然具有鞭挞黑暗、启蒙大众的现实意义。出于教材编写的需要,编者对《社戏》一文进行了删减,不读原文学生很难把握鲁迅的真实意图。因此,建议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原文。通过细读《社戏》原文,体悟鲁迅被“鬼气”缠绕着的虚妄灵魂中顽强撑起精神的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9.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设计安徽/潘峰《左忠毅公逸事》一文,重点是理解“野史”类文章选材特点,把握主旨;难点是一组近义词的区分。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教案: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史公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体裁上看是纪传体,一般用翔实的史事全面叙述人物生...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教学应努力体现阅读课的本质,切准故事教学的特点,真真切切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人物形象,补白心境,读悟性情,从而回归朴素清纯的本源之态。教学目标1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2.抓住关键词细读文本,品味人物性格特点。3.引领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