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总是扮演着历史推动者的角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引领人类迈进新的时代。不谈石器、青铜器、蒸汽机,就在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时代,从电脑、软件再到互联网,从IBM、微软、再到Google,一项新技术往往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市值上百亿,并且在其所在的领域成为领导者。技术的创新带来的价值,史无前例地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复杂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钹 《科学中国人》2004,(10):37-37
人类在迈向21世纪时,系统问题,特别是复杂系统及相应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一方面,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中大量的关键科学问题属于复杂系统问题,在传统的以线性和还原论思想为主导的科学理论框架中难以解决。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已普遍认识到,在环境、资源、经济、人口、健康、灾害、甚至和平与安全等困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上,必须依靠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来从整体上寻找解决方案。这类问题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问题。复杂系统的特征可简单地描述为:通过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分别了解,并不能直接得到对系统整体性质的完全认识,即复杂系统具有通常所说的“1+1>2”功能。复杂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它的子系统不但在数量和种类上众多,而且它们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有层次结构,且不同层次往往有不同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系统还受其环境的影响并且与之有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在结构上还呈现非线性和分布式;在可利用的信息上又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不完备性和模糊性;此外,系统是动态演化的,且许多系统(特别是有人参与的系统)还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的能力等等。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包括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等几个  相似文献   

3.
哲学网络观应定义为人们关于网络的本质、网络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的、总的观点。哲学网络观必须对下述三个问题作出回答1、网络的本质是什么;2、网络对人和人类社会有何价值;3、应如何全面评价网络对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世界,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并在分析网络引起的不良效应的同时提出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形成新的有益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预定义的疾病基因关联决定方法来构建人类疾病基因网络,该网络提供了一个以疾病基因为中心的人类遗传疾病的关联图谱。由此,我们可以以疾病基因为中心,从这个角度去研究绝大多数人类遗传疾病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便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和研发中的信息伦理失范及其治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异化、数据权利、信息隐私和数字鸿沟等网络信息伦理问题。最后,从伦理治理的角度出发,文章提出了一组促进和谐信息社会有序运作的网络信息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之于人文,就像盛开在人类认知园地的一朵奇葩,是助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工具,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的助推器。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电力的应用,将人类从黑暗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冷于芳 《知识窗》2011,(3X):49-49
<正>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及其应用能像互联网一样发展得如此迅速。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观念和意识等方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大脑会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着人类向信息时代迈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成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影响着经济、教育、医疗等不同行业的长远发展,现将从不同侧面去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菁 《科教文汇》2008,(33):57-5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成为人类的另一生存空间。人作为现实和网络两种空间的主体,面对网络应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网络给人类带来智慧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仅靠法律和传统道德规范不能得以解决。网络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培养具备较高网络道德水准的网络道德主体,而学校德育迎接网络社会挑战的契机就是要从禁锢人的头脑、抑制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灌输性德育,转向开放性的、重视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伦理     
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网络的普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模式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互联网迫切需要建立网络伦理,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这使得伦理学的概念得以进一步的扩展。一、网络伦理产生的前提和必然性伦理学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表现为存在于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事物所具有的价值被不断发现,伦理的本质是人类以创造价值上的和谐为形式的思想的解放,这可以证明走向自由与宽容是伦理发展的方向。从学理的高度审视…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 ,同时也促使人们以更加主动、高效率的学习来发展自我 ,从而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考虑到当前网络技术 (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一日千里的发展事实 ,我们就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网络学习的概念。重点探讨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从观念到认识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应当对固有的学习观念予以变革 ,树立一种建立在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基础科学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显现。本文围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基于WOS数据库,以及USPTO数据库,构建了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合作网络和专利技术合作网络,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全球区域发展格局,以及其他多样性网络特征,探讨了人工智能基础科学网络与专利技术网络的相互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中国在论文发表上占优,但技术创新较弱,而印度则技术转化能力强;英、法和意大利等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失去了领先优势。模型研究发现,基础科学网络中心性程度高的国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帮助,而科学网络结构洞和聚集系数对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祝方林 《现代情报》2012,32(4):69-72
本文从3个方面论证面向用户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方向是泛在多媒体。从信息服务的历史发展说明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也即人类对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向往;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说明泛在是趋势;从人类的阅读历史看,人的阅读趋势是从单一媒介到多媒体阅读。为了适应人类的需求,泛在多媒体作为面向用户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前景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存在不仅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巨大变革,而且也给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提出新的挑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已经由传统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本文从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发展及其对互动交流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带来极大便利。互联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期、Web1.0时代、Web2.0时代以及新兴的Web3.0时代四个阶段。其中,网络技术完成了从建立、发展到相对成熟的转变;网络上的互动交流经历了由延时交流到即时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并转化为知识的过程。最后,本文对新时代网络技术及其互动交流状况简约地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今年是我国网站倒闭年,有人说今年是我国网站并购年。其实无论是倒闭还是并购,我国整个网络行业都在义无反顾的向前发展。 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九五”期间,网络的发展用飞速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时,网络给人类带来了新经济时代的曙光,但是,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历次科技革命极大地加速了人类文明演化进程。在不知不觉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又来到世人面前,并进一步加速人类文明演化进程,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技革命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不断升级的发展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需求从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挑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本文从网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网络下学习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