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登红 《编辑之友》2021,(7):106-112
旧书生意是图书出版产业的一种再造与延伸,不同于新书的出版、售卖与流通,旧书从销售者、购买者到交易网络自成体系、不绝如缕,是近代中国书籍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填补知识、消闲阅读、收藏品鉴的重要媒介.立足于知识社会史视角可以发现,旧书的生意不仅催生与形成了旧书市场,推动了旧书的交易与流动,而且通过再流通与再阅读,塑造了近代中国的知识传播与书籍社会史.  相似文献   

2.
由吉少甫主编的《中国出版简史》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著者为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全书约40万字,除绪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分七章论述了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出版事业发展概况;第二编“中国近代前期出版事业”分五章论述了反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图书和出版工作,近代机械印刷术的传入,西洋文化的影响和翻译工作,旧书业和新书业,近代出版法令;第三编“中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在饱受外强欺凌的背景之下,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体育出版也随之兴盛,对外国体育文化引入中国、扭转社会文弱之风、促进学校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善涛 《编辑之友》2022,(10):106-112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是其重要业务内容,两家出版社坚信“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坚持“以改良吾国字典为己任”,[2]在编纂出版新型辞书、学生辞书、国音辞书、白话辞书、辞书删节本和改编本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由此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也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语言的古今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深入分析“立信会计丛书”诞生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商务印书馆出版“立信会计丛书”的历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立信会计丛书”早期是作为“大学丛书”出版的,其开端在“会计丛书”合同签订之前,稿本主要来自教师讲义、专家约稿、名著翻译和法规汇编等。1930—1941年该丛书共出版59种以上,出版时间集中在1934—1935年及1939—1940年,作者大都在立信会计事业中任职。“立信会计丛书”有效改善了中国近代会计专业教学完全依赖国外书籍的状况,打造了中国近代会计学者自编会计教科书的品牌,推动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健全,促进了中国会计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界大抵认同将旧书业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系统来关照。旧书摊、旧书店、旧书铺、旧书香、爱书人……如影随形般成为中国旧书业百年辉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然而,具有“夕阳产业”特征的中国旧书业,先天不足,后天蒙舴。中国旧书业的式微既成事实,一曲难以诉说的挽歌被悲情地唱出。所以,从学理上同顾中国百年旧书业,致力于其边缘化生存空间的重构与开拓实乃当务之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徐雁教授的《中国旧书业百年》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以独特的理性眼光审视了中国百年旧书业在传统文化生态圈中的存在及意义,并深婉地提出了中国旧书业在当今社会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8.
唱片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像出版物”,甫一出现,便通过“听觉书写”改变了中国人对声音的“知”与“听”,推动了“声音”作为一种知识性、娱乐性、消费性题材的大众化与日常化.民国较早出现的法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前后共出版唱片三千余种,对我国近代唱片出版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以其为个案,从它影响下的“听觉书写”“听觉下的生活”“听觉与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梳理,有助于探索技术发展与出版企业、出版物及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认知当下音像出版物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其图书出版业也必定兴旺发达。民间读书、买书、爱书、藏书的热潮始终高涨,形成了全社会学习科学技术的浪潮。美国的“昨日书店”,是华盛顿久负盛名专门销售旧书的书店。该店专门收购私人或团体余暇的旧书减价(一般打对折)出售或按原价代顾客寄售均可。有些市场上难以看到的书,可在这家旧书店里,却能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读图时代”的图文出版热潮中,文学作品采用直接图文出版或“旧书新出”改装等方式参与其中.文学作品的图文出版折射出读者浮躁的阅读心态、文学走向的大众趋势和出版社的经营危机.作为依托于文字而存在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图文出版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作品文字地位的削弱、读者审美想象能力的下降和读者群体的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今以前的文献,其载体 主要是纸,其形式虽多 种多样,但可统称之为“书”。书 有新有旧,出版不久的为新书,过 了一段时间新书就变成了旧书。 旧书和旧书的传播者构成了我国 的旧书业。此前,对旧书业局部的 研究是有的,也有不少文章,但没 有史的研究成果问世。徐雁先生 的《中国旧书业百年》是中国旧 书业史填补空白之作。读完该书, 不禁要为它说几句话。 叙述百年 概括全史 班固的《汉书》里记载了西 汉朝廷与河间献王刘德等人在民 间征集图书之事,而且很有成果。 那么我国的旧书业起码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了。我认为二千多年的 旧书业史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一个时期,跨越时间长,留  相似文献   

12.
近代编辑技术的形成、演进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威  刘青  曹成铭 《编辑之友》2015,(11):92-96
鸦片战争以后,出版技术革新、新式出版机构及近代传播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格局,推动了编辑活动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编辑理念与规范、工艺流程和版面编排技术等,都实现了升级和改造.作为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近代编辑技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完成了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3.
唐海江  李玲 《出版发行研究》2018,(4):100-102,85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出版业重要转型期,西方现代版权思想伴随“西学东渐”潮流传入中国,与中国古已有之的版权保护萌芽交织.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新兴民营出版机构面对其时严峻的翻印、盗版局势,着力推动版权由人治向法制、由出版者本位向著作者本位转变,并为切实推动版权保护积极组建同业联盟.一系列的版权实践也构成中国近代版权文化发展的强大源流之一,推动中国版权文化由古代萌芽向近代意义的历史蜕变.  相似文献   

14.
王建辉先生在《出版科学》 2000. 4撰文,通过与传统出版的比较,阐述了“现代出版”的内涵,文章认为,现代出版在如下 5个方面体现出与传统出版不同的特征: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近代以来的出版其实也是市场经济范畴的,不过那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出版的主流发生了变化,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传统出版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而现代出版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出版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以市场作为自己的终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不仅成为…  相似文献   

15.
文庭孝  邱均平 《图书情报知识》2005,(1):112-112,F003
新千年伊始,知识管理研究热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知识经济和知识价值革命的强力催化之下,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新宁等完成、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组织的知识管理》一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几位作者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企业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发现”’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心得集成,  相似文献   

16.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07,15(3):93-96
《中国旧书业百年》为一部创造性总结中国百年旧书业的宏篇巨制,所写20世纪旧书业历史沿革、地域分布、文人学者与旧书业等内容,填补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块空白.无论从学术史的个案,还是20世纪学人的群体叙述中,都可以看出,旧书业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生态环境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际惯例,出版分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服务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出版的范畴.中国的学术出版创造过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及至近代,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出版迎来了新的美好时代:全社会的知识需求旺盛,学术产品供应与学术产品消费双向增长;学术产品的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当代中国研究引发热潮;中国学术出版能力快速提升.学术出版机构只有恪守用心、专业、创新、共享的理念,才能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明天,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与近代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近代藏书楼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代藏书楼是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图书馆文明而建立起来的,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在于传递知识、点燃热情,那么教育出版的本质就是使这个传递、点燃的过程效率最大化.传统教育出版提供的是知识本身——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言,“注满一桶水”;而不是知识的传递——“点燃一把火”.一切到了数字教育出版时代才呈现出燎原之势:教育知识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前所未有地革新了内容提供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出版战线已形成热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坚持什么样的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化,是出版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个总纲。本想就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先进出版理念的形成,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