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7月,希利斯·米勒在他在中国的主旨发言中,以雅克·德里达的话为引子,探讨了文学研究在大学全球化和新的电信王国中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这一发言在中国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回应他的观点。作为米勒在中国发言的译者和见证者,我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究其实,这场论争所揭示的乃是中国学者在世纪之交,面对全球化和文化研究的大规模入侵,所产生的潜在的对文学和文学研究前景的焦虑。本文回顾了这场论争的背景和一些细节,并对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希利斯·米勒作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理论以具体的文学文本批评方式呈现出来,文学批评著述颇丰,且有很多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提出的“文学终结论”更是引起轩然大波。以希利斯·米勒文学批评中的“重复”概念为其解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希利斯·米勒的以《小说与重复》为代表的文本进行分析和阐述,将米勒对于“重复”的几个论述的关键点进行梳理,来把握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问题和批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相似文献   

4.
5.
6.
阅读教学的最高宗旨在于提高阅读效率,培乔阅读习惯,营造阅读氛固,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的思想和创造性思堆的成果,从而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J.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消亡论"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争论。在综述多位对米勒"文学消亡论"研究的文学理论家观点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学消亡论"的原因在于对文学价值精神取向的误解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从而总结出文学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文学价值取向的选择,关系着文学发展的命运。保护文学,我们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8.
在北宋文坛上,王安石的阅读批评体现在诸子著述上,他识同辨异,表现了纳诸子之学人儒的思想立场。同时,他的性情合一说落脚点在经术,而不是文学的“性情”。这都影响到他为文应当补世、适用的文学政治观。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阅读因特有的“文学性”的特点和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想像力,激发创新思维,从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益民 《江西教育》2014,(10):12-14
(一) 我以为,文学阅读是小学阶段儿童阅读课程的核心内容。 阅读课程的领域多维而丰富,就作品言,既有文学也有文章。但是,任何领域针对特定人群,都有轻重主次的层级之分。就儿童言,文学作品居于阅读圈的核心层。  相似文献   

12.
张新 《文教资料》2010,(21):48-49
文学阅读活动具有个体性是因为每个读者都具有差异性。具有差异性的读者成为文学阅读活动主体群划分的标准,并通过个体阅读活动的变异影响文学阅读群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13.
(A)A man was travelling abroad in a small red car.One day he left the car and went shopping.When he came back,its roof was badly damaged.  相似文献   

14.
漫谈文学经典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流彩纷呈的时代.新旧事物的交替消长远非以往时代可以比拟。从虚实相间的包装,到争先恐后的作秀,从无孔不入的网络,到无奇不有的短信,商品社会的一切名目和把戏都按捺不住地登上舞台.一展身手。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它们划过的印记,每个人都很难不随波逐流,以至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庸俗化的严重侵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愿读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比较阅读——开拓阅读思路,提高认识能力;迁移阅读——加强发散效应,寻找新“增长点”;双向阅读——培养批判意识,突出创造阅读。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规定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可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文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即谈谈文学阅读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英语文学阅读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拓展英语文学阅读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英语学习中的文学阅读,分析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推广英语文学阅读的障碍及其解决方法,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和自身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奠基人,因其作品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而闻名。本文作者选取了欧·亨利的两篇著作,分别从语音修辞、词汇修辞这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灵活应用修辞手法,不仅能推动故事本身情节的发展,还能成就作品的艺术和文学美。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候,随意浏览《生活日报》(济南,1999年12月4日)时,头版头条刊登着《明年高中语文教材大改版》一则报道。阅读全文之后,深为2000年9月入学的高中新生感到欣喜。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外语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便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经典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我院通过开设文学系列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开设文学系列课程,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感知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