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术期刊专题/专栏建设的现状,以切实发挥学术期刊专题/专栏建设的作用,为期刊的品牌建设、学术创新、影响力提升和办刊质量提高提供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397名专题/专栏合作对象(包括期刊主编、编委、审稿人、作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期刊专题/专栏建设的态度和意见,从合作对象视角探讨影响学术期刊专题/专栏建设成功率和有效性的因素。【结果】合作对象态度上,表示支持专题/专栏建设工作的比例较高(71.28%),但供稿率不高(43.37%),存在态度和行为分离的现象。排名前5的供稿率影响因素是期刊被本专业领域研究者认可、期刊被数据库收录情况、期刊影响力、期刊品牌、期刊的处理速度。最优的约稿方式是行业内的学术带头人联系约稿,其次是熟识的专家委托和期刊主编亲自联系进行约稿。合作对象最希望获得的帮助是稿件快速审理发表和确定选题方向。【结论】为提高学术期刊专题/专栏建设质量,应进一步挖掘重要合作对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供稿率的合作对象;努力挖掘和利用影响合作对象供稿的因素,在期刊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方面下功夫;优化约稿方式方法,重视行业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同时通过稿件快速审理发表、帮助确定选题并提供发表后推广等服务,提高合作对象对专题/专栏建设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研中文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发挥专题出版价值,为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出版能力提供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回访《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专题出版情况,调研专题出版作者对出版流程和出版后推广情况的满意度,征集专题出版建议,总结专题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组织出版的5期专题的选题涉及药学热点领域,作者单位覆盖面较广。调研中发现非公开约稿和组稿专家包办约稿方式存在约稿信息不规范、对期刊不了解和编辑部沟通不及时;部分稿件同行评议质量不高,时效较长;专题的推广渠道不够多元化,编辑部与作者合作推广尚未普及;编辑部配套相关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专题出版的持续性不足等问题。【结论】专题出版应从组合多种约稿方式、规范约稿信息,加强与作者和学术共同体的合作推广,跟进专题配套服务、转变服务理念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出版能力建设,助力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可借鉴的新方法。【方法】 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的实践为例,总结归纳其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编辑人员选题策划的敏感性、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组织专家编委进行选题论证,以及完成约稿等方面的经验体会和实施效果。【结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传统组稿、约稿方法之中,简化了工作、提升了效率,同时所策划的选题更能满足读者需求,使期刊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是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事半功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发展之路。【方法】 通过统计2015年第1期到2018年第8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载文作者的单位、学位、职称等数据,分析高校编辑人才结构现状;结合目前高校学术期刊稿件审理模式、专职编委培养以及期刊发展等情况,探索高校期刊编辑科研化的可行性及培养举措。【结果】 在“双一流”建设契机下,高校学术期刊从业编辑人员中的高学历编辑比例显著提升,有助于培养科学编辑和专职编委;编辑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期刊及编辑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高校、高校期刊以及编辑三方合力有助于组建专业技能和学术技能并举的高素质梯度型编辑队伍,提升高校期刊编辑的科研探索精神,实现高校编辑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类/专科类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化情况,从突出相关学科期刊差异化发展的视角,探索综合类科技期刊有效避免不良竞争、与相关学科期刊共赢的高质量发展途径。【方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期刊学术影响力情况和中国知网的期刊栏目发文引证数据,以处于不同学术影响力水平的老年医学相关学科的8种专科类和综合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纵向(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和横向(综合类与专科类期刊)分析比较期刊栏目建设和专题策划的差异情况。【结果】学术影响力较高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栏目发文量排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差异较大;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中,综合类和专科类期刊的差异较小。在不同学术影响力期刊中,专题类、特色类栏目是促进差异化的重要栏目;学术影响力较低的4种期刊的指南共识类发文的学术质量有待加强,专题数量和选题质量需要继续提高。应通过降低相关学科期刊间共有专题比例,关注选题综合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与国家重要课题结合等加深差异化程度。【结论】医学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提高栏目统筹管理水平、加强特色类和专题类栏目建设、注重指南共识类文章的学术质量,从差异化视角推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学术分区的国外综合类老年医学期刊的发文特点与学术影响力,探索我国老年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综合类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种国外老年医学会主办的综合类老年医学期刊(Q1/Q2区和Q3/Q4区各3种),基于JC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引证指标及相关期刊网站,主要分析期刊不同发文类型对学术影响力的贡献以及发文主题的差异,结合综合类期刊发展现状和学科特点提出提升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建议。【结果】与Q3/Q4区期刊相比,Q1/Q2区期刊发文的来源国家比较广泛,发文量较高,且中国学者发文量排名靠前。Q1/Q2区期刊发文实际被引用率较高而零被引率较低,论著和综述类发文占比不高,但特色类和专题类发文量及被引频次均高于Q3/Q4区期刊,Q3/Q4区期刊指南共识类发文的学术质量需要提高。较Q3/Q4区期刊,Q1/Q2区期刊报道的亚专科主题数量少,且更偏向于多学科综合主题。【结论】为提高学术影响力,综合类科技期刊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发文量和质的统筹管理,重视特色栏目建设,加强多维度专题策划组稿,并且注重多学科综合主题方向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整体策划及实施纪念专刊,为提升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稿源基地建设以及编辑部工作能力探索方法。【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纪念专刊为例,从作者单位的需求出发,将期刊的形式由常规论文的集成上升到整体学术包装。编辑部实地调研医院需求及学科特点,制作学术、人文、艺术相融合的期刊,并精确发行。分析对比专刊的稿件质量、稿源基地的建设效果、编辑部能力的提升状况。【结果】 专刊稿件质量优于常规刊,稿源基地建设得到巩固和扩展,编辑部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 整体策划的纪念专刊,对期刊品牌影响力和编辑部工作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探究其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指导该类期刊更合理地使用微信平台。【方法】 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以34个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对其微信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长期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清博指数”等软件获取数据。【结果】 当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比例为73.5%,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认证与推送数量有限、内容与编辑趋于格式化、结构与功能参差不齐、用户体验的忽视与误区等困境。【结论】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在其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适应多元化的媒介环境,在平台运营管理、内容编辑推送、结构功能完善、用户思维建立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对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从科技期刊编辑视角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提升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报告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2年4—7月对国内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展开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t检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62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参与此次调查,分别来自国内25个省区市。77.9%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不了解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89.8%的人员不了解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报告规范,76.4%的人员在加工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类稿件时未遵循相关报告规范,89.2%的人员所在期刊出版单位缺乏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报告规范或参考标准,91.2%的人员认为很有必要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开展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报告规范相关知识培训。【结论】现阶段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对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普遍缺乏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类稿件的报告规范和参考标准,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将指南相关报告规范写入期刊稿约,针对医学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不同类别作者群的培养策略,以实现中文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对《航空学报》培养作者群的策略进行深度剖析,总结出工程类中文学术期刊可以按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进行分类培养。【结果】 中文学术期刊作者群分类培养的策略为:稳定和维护高水平作者,邀约高质量稿件,组织出版专刊/专栏;与一般研究水平的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结论】 《航空学报》作者群分类培养措施已初见成效,适合推广至我国其他工程类中文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科技期刊和科研活动相关数据,为期刊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百度学术、中国知网统计分析数据库等数据平台,结合期刊运行过程中产生和收集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寻找影响期刊决策的关键指标。【结果】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辑部对相关学者和稿件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期刊在学者选择、专题策划、稿件筛选时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以逐年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结论】 合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为期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期刊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网络平台在科技期刊出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 结合《菌物学报》有计划地将稿件分类出版、征集专题文章及主动宣传出版内容等工作实践,阐述在数字出版时期网络技术和平台在各出版流程中的应用。【结果】《菌物学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期刊网络平台组织自由来稿出版专辑、利用网站和微信平台征集稿件、加强网站建设、主动推送、制作电子专辑、推动移动阅读,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结论】科技期刊编辑要抓住机遇,善于运用网络技术、重视网络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期刊主动适应数字出版潮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与期刊编辑/编辑部相关的、中文医学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我国中文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策略。【方法】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募集中文医学期刊论文质量影响因子,分别设计针对作者/作者机构和医学期刊编辑/编辑部的问卷;以已有的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抽样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抽样论文的作者/作者机构与医学期刊编辑/编辑部的数据;采用假设检验法验证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质量抽样评价的我国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有229篇,同时获得229篇论文的作者及所涉138种中文医学期刊编辑的问卷数据。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与作者/作者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因素中,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01);在与编辑/编辑部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1)、统计学掌握水平(t=2.221,P=0.028)、在版面形式上的耗费时间(t=-3.064,P=0.002)以及期刊是...  相似文献   

16.
车尧  宋扬  魏瑞斌  王双 《情报科学》2019,37(2):58-64
【目的/意义】本文为编辑部提供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期刊稿件数据支撑,提升编辑部约组稿件及审稿工作的 计划性和科学性,同时可为广大读者及作者群提供期刊选题的主要研究领域、阶段性研究趋势、主体研究人员及机 构构成等重要的学科信息。【方法/过程】本文将2012-2016年间《情报学报》编辑部收稿及录用稿件的信息进行了全 面地统计,析出了投稿篇数、录用篇数、录用比、基金项目资助文章占比等基本情况;同时,利用海量题录字段数据 进行相关的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研究得出了5年间所有刊用文章的题目、作者、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要素的分 布特征,发现《情报学报》投稿内容涵盖多种学科主题,但基金比例过高,学科体量及影响力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论 文题目的格式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约稿的模式及质量管控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 在梳理已有科技期刊组约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简称CGS)的工作实践,对科技期刊的组约稿模式进行总结和质量管控进行源头控制。【结果】 提出了科技期刊组约稿的四种模式:发挥编委的学术优势导向性组约稿;建立优质论文作者资料库定向性组约稿;跟踪学术会议专题性组约稿;通过网络和社交平台识别性组约稿。提出了组约稿质量管控的三种措施:精确定位,寻求合适的科研团队和作者进行组约稿;制度管控,严格按照稿件审查流程管理组约稿;加强合作,建立稿件作者与期刊的互利共赢模式。【结论】 通过组约稿模式实践和质量管控,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针对中国科技期刊组约稿国际化程度不高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发挥国际编委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联合组约稿力度、增加期刊国际显示度四项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非学术栏目的设置与稿件组织,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方法】以《自然》《科学》、国内主要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以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部分期刊为调研对象,对各期刊的非学术栏目设置、文章形式、文章来源、发文量等进行梳理与分析,并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自然》《科学》的非学术栏目设置非常丰富。相比之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非学术栏目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栏目设置相对简单,发文量、影响力都有所欠缺。【结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非学术栏目建设面临体系设计不完整、文章内容不丰富、编辑和作者人才短缺等困境,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系统的规划管理,才能取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国内材料冶金学科期刊和其他传统学科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介绍了《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的创刊历史,分析了其与国际同行在稿源、发表周期、知名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编辑团队坚持"国际化"的办刊方针,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秀稿件不足、稿件处理速度慢及发表周期长、行业影响力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长期坚持开展工作,使期刊的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均得到持续提升。【结论】针对期刊的具体问题和差距,长期持续不懈地开展工作,即既有"针对性",又要做到"持续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学术期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中国针灸》精品期刊建设为例,对针灸科学期刊提升其质量及影响力进行探索。【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结合《中国针灸》的成长历程总结提升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结果】近3年来《中国针灸》的来稿量每年以10%递增;影响因子由0.731上升到1.062;国际浏览量由43753上升到79970,国际下载量由56074上升到64098;2014、2015年均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进入“中文报刊海外发行最受海外读者欢迎TOP50”、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结论】《中国针灸》通过精品期刊建设,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