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河北省馆陶县有一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对人民作出不朽贡献的人,他就是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之一,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式人物,被人们称为“一代河官”、“大禹传人”的王化云。  相似文献   

2.
终明一代,由于黄河河患接连不断,从统治者到普通士人对黄河河患的防护和治理都非常重视,在此影响下,出现了大量有关治河的著述。这些著述的产生还与国家职能的行使、学术的内在发展有密切联系。编撰形式灵活多样,记载内容详细,并反映了丰富的治河理论,对当时及以后的治河活动具有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明代史学走向社会深层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来,对黄河本身的治理和灾民的救助,都呈现出近代化特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制度落后和生产力低下等因素影响治理效果,但是近代以来为治理黄河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积极意义对现代黄河治理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来,对黄河本身的治理和灾民的救助,都呈现出近代化特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制度落后和生产力低下等因素影响治理效果,但是近代以来为治理黄河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及积极意义对现代黄河治理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提出的背景与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治黄主管部门在积极探索全河治理策略的同时,在下游采取宽河固堤的措施,提高黄河下游的排洪能力,为战胜历年洪水特别是1958年特大洪水打下了基础。但是自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兴建以后,全河上下产生了三门峡一库定乾坤的思想,普遍认为三门峡  相似文献   

6.
尹恒 《陕西档案》2023,(1):27-28
<正>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本文以民国时的陕西黄河档案为载体,阐述了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不懈,  相似文献   

7.
邓红 《中国博物馆》2001,(4):27-29,26
回顾黄河博物馆半个世纪的生存状况 ,分析正反得失 ,或许能得到些关于行业博物馆规律性的认识。  一、生存状况的回顾黄河博物馆是由主管黄河治理开发业务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创办的 ,属自然科技类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 1 955年展出的《治理黄河展览》。当时 ,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治理黄河被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 ,国家专门成立了黄河规划委员会。到 1 955年 ,历史上第一个黄河规划制定完毕 ,并拟提交当年召开的一届二次人代大会审议。黄河水利委员会为了宣传规划并动员人们参加黄河建设 ,根据黄河规划的内容举办了《治…  相似文献   

8.
人民治黄是黄河治理新的历史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视察黄河作为人民治黄事业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媒体报道的反复言说中形塑着人民治黄的国家记忆,并将黄河治理与国家治理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治黄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嘉道时期是有清一代黄河河患最为频仍、河工积弊最为严重的时期,道光帝登基后,实力整顿河工积弊,取得了一定效果,使河患相对减少,河费下降,漕粮河运得以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10.
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相似文献   

11.
孟昭锋 《兰台世界》2012,(33):21-22
黄河在有宋一代屡有决溢。河患的发生,吞没了农田和城镇,引起了人口的大量伤亡及流民的出现,造成了河患区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尤其是行政治所的频繁迁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患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炎黄子孙把她喻为母亲河。在多年的治黄历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字、图纸、照片等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黄河业务部门防汛抢险、防洪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我们治理开发黄河的重要依据。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对于维护治黄历史的真实面貌,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规划未来,加快黄河治理开发,确保黄河安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代在黄河、滹沱河、卢沟河等河流上都架设过浮桥,尤以黄河上的蒲津渡浮桥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浮桥在金代的战争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翻阅《清史稿》时,见《河渠志》一。黄河条中记有:“自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决河灌汴梁,其后屡塞屡决。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由开封经兰、仪、商、虞,迄曹、单、砀山、丰、沛、萧、徐州、灵璧、睢宁、邳、宿迁、桃源,东径清河与准合,历云梯关入海。”在早于《清史稿》的《河南通志》的河防考中又见同样记有:“皇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夏,黄河自复故道”的文字。直到一九五七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河变迁史》第508至509页的注解,以及555页的表中都基本上采用了《河南通志》和《清史稿》的说法。近年来,因为工作之便,笔者在翻阅清代顺治朝的题本时,见到记有顺治初年修塞黄河决口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对澄清顺治初年黄河是否自复故道的问题似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16.
光绪十三至十四年黄河郑州决口堵筑工程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学锋 《历史档案》2003,(1):98-102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于河南郑州决口,这是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改道后最严重的一次水患。为堵筑决口,清政府不惜斥资千万,并先后撤换两名河督。与以往历次河决相比,郑工之决造成的灾害尤重,但其堵筑是相对成功的,其中之经验教训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末期,贾鲁河的疏浚给朱仙镇带来了发展机遇;明嘉靖至清道光间,随着贾鲁河的持续通航,朱仙镇迎来了最为繁盛的时期;道光朝以后,黄河频繁决溢,镇城数次被淹,大量泥沙的沉淀又使贾鲁河陷入沙淤的困境,朱仙镇由此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18.
科技前沿     
科技创新能力 得到明显增强1998— 2 0 0 3年 ,我国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成就突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完成、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建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研制成功、“神舟”系列飞船试验成功等 ,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治理开发与管理 我国建“三条黄河”根据《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我国将全面建设“三条黄河” ,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 ,推进现代化的治理、开发与管理 ,以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航天飞机又失事 载人航…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黄河下游古济南府辖下的齐河县境内。旧县城在黄河崖上,《老残游记》中所描绘的黄河上打冰的地方。上世纪70年代新县治迁往晏城镇。晏城镇因古代曾是晏婴的封地而得名,在京沪铁路边上,建有火车站。镇属下有个村落叫毛官屯村,就是我出生的村落。温聪河从村西静静地流过,流入徒骇河中。毛官屯村至济南市中心25公里.  相似文献   

20.
没桥的时代,黄河是天堑。河这边喊,河那边能听见,想要靠近却是难上难。然而,世上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充满创造智慧的故乡人。这不,西北盛产的羊皮在黄河上也派上用场了。羊皮是囫囵个的完整褪下来的,用青盐鞣制,使其有柔软性,再反复涂抹清油,防其于透裂开,经这些工序打磨后的羊皮,就会很坚韧,耐得住碰撞了。之后,四蹄处用麻绳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