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余望 《中国编辑》2023,(8):78-84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统价值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但伴随而来的机遇也赋予学术期刊编辑新的价值。在出版能力单一化、同质化的趋势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无法有效适配新业态下学术出版需求,难以应对学术平台多元化和学术评价多样化带来的冲击。作为“学术把门人”和“学术伯乐”,学术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中应在立足学术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出版技能、转变出版理念和增强服务能力,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空间,最终能够引领学术传播并更好服务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是当下媒体发展的必然途径,党报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有着鲜明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受众。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面向人民大众、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凝聚真能量,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党报编辑"四力"践行中必须坚持始终贯穿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张昀 《新闻前哨》2022,(12):39-40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今已经呈现出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局面。在融媒体时代中人们对于新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有了新的需求。而现如今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中还未能实现完全的转型,其中有传统媒体编辑记者自身技能以及素养不足的问题,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文章首先对融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特征进行了阐述,进而以“云赏樱”活动为例,探究如何提升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诞生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带来了极大冲击,迫使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介纷纷寻求与其他传播媒介融合,共同开创"融媒体"发展的崭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受到了挑战,必须做出相应的完善才能适应当下正在进行的融媒体建设。本文从融媒体、主体意识、受众意识三者的相关概念出发,对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展开解析,对广播电视编辑在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融媒体"下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王媚 《今传媒》2023,(3):99-101
“冷幽默”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它是在本土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中国人特有的幽默方式。“冷幽默”是含蓄内敛的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用幽默的语言形式道出荒诞的本质。“冯氏”贺岁片用“冷幽默”隐喻当代社会中一些荒诞不合理的现象,而“荒诞”源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矛盾。审美形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缩影,从冯小刚电影中“冷幽默”审美形态的特点,也可以透视出别现代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融合发展已势在必行。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中央厨房",即成立"融媒体办公室"。传统媒体编辑必须学习新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勇于担当,认真履行"把关人"的职责,练就"十八般武艺",既"上得了厅堂"又"入得了厨房",才能顺应融媒体发展要求,打造优质融媒精品,建立品牌影响力,让期刊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融合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向纵深发展,基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高职“新闻采写”将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当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难创新”“难践行”“难渗透”“成效差”等问题现状,可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具体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新闻采写”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9.
张歆 《新闻前哨》2022,(15):39-41
在融媒体传播背景下,新闻采写流程、内容形态、传播规律、评价标准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纸媒记者的工作环境,面临着“双重”目标——既要注重文字采写,写作报纸精品新闻稿件,又要拥抱新媒体,拍摄图片、视频,生产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纸媒和新媒体在内容偏好上的差异,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生产思路,相应地,记者作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必须具备“双核”思维,当面对新闻线索时,瞄准合适的传播平台,开展新闻采写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新闻传播》2023,(18):74-76
新媒体时代,一向饱受欢迎的广电民生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其中就包括愈加凸显的“内卷化”特征。无论是新闻题材、内容生产,还是传播生态等陷入自我重复的状态,弱化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民生节目应当顺应媒体融合之势,创新发展理念,实施节目定位重塑、生产方式重建、传播生态重构,有效规避和改变“内卷化”现象,从而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丁思雨 《今传媒》2022,(7):39-41
在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战略背景下,部分内陆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陷入瓶颈。基于此,本文引入“第一性原理”的框架,解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得出其“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核心目标的同时,窥见其资金和内容匮乏的核心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打破困境的突破口,提出了具体化、具有可行性的重构路径策略,希望能为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开始深刻影响着我国出版业。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媒体对我国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的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探究编辑角色在新媒体上时代下的演变与工作策略,使得编辑工作更加适应于新媒体时代。研究方法:基于"守门人"理论,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编辑的角色演化,提出了期刊编辑应对新媒体形势的工作策略。结论:认为编辑应注重期刊质量、保证导向正确,做好中介人,转变工作方式,提升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创新传播技术,发挥县域播、视、报、网、端、微等传播渠道的传播优势,更要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与既有基层社会传播网络深度融合。如何从"新闻+"转向"服务+",从宣传发布工具转向社会治理与沟通的枢纽①,做"顶天""立地""前行"的疏通社会基层的"神经末梢"②,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广泛和深入基层的"触角",将是未来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脉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出版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出版业发展生态,是每一位出版行业从业者心心念念想做、在做、要做成的一件事情。如何让出版产业从所谓的夕阳行业,变成插上了“互联网+”这双翅膀的新型业态,成为朝阳产业,是出版业实现融媒体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从“互联网+”下用户数据的获取与应用方面,力求从自身所从事的编辑本职工作谈起,抛砖引玉,求得出版业融媒体发展的路径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本在发挥融媒体优势助力"三农"发展中,深入研究了融媒体背景下对农节目的创新和转型,并结合当前对农节目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强化对农节目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如对农节目定位的需要、城乡对接现实需要、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等等,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采编队伍、组建一支涉农专家团队、搭建一个融媒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确保平台建设各环节流畅、提升采编队伍专业化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便于对农节目的创新,使其通过对农节目助力"三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作品《磐小药西游记》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三等奖,是金华市新媒体作品细分类别的首个中国新闻奖。金华日报社该作品创作团队创新思维、谋篇布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实现“微”场景中见大道,“微”话题中有大义,“微”作品中显大势。  相似文献   

18.
童书编辑如何参与编辑实践在我国学界一直缺乏系统的经验与理论的建构。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文化中介“三维度”分析框架对50名儿童图书编辑撰写的“编辑手记”展开了对童书编辑“文化中介”实践的考察。研究发现,作为“文化中介”的童书编辑对童书的理性规划与类似“养成系”的情感投入贯穿了童书的物质性创造与生产“影响”的过程,他们与市场的博弈也逐渐印证了理论中文化产品“市场逻辑”与“审美逻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出版学视域下,翻译是出版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不仅需要关注翻译质量,还要考虑传播效果,翻译功能不限于传统译学中的翻译范畴,译者角色有待重新界定。文章通过总结湘军出版“走出去”成功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五种角色:选题阶段翻译出版主体的参与者、翻译阶段译作质量的把关者、编辑阶段出版团队的协调者、发行阶段译作传播的推介者、接收阶段译语受众的沟通者。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译者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翻译出版团队的运作效率,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走出去”、高效率“走进去”。  相似文献   

20.
和娱乐明星相比,文化名人并不是大众追捧的对象,但文化名人却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题材。原因就在于,一是文化名人的文化含金量能够提高大众媒体的层次。二是文化名人的自身魅力与大众的“距离感”反而增强了阅读吸引力。三是文化名人有可能引导受众在接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