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深阅读。在元宇宙时代探讨阅读入深对阅读发展有价值引领作用。人机融合是元宇宙的显著特征,本文首先在该视域下叩问元宇宙阅读是否能入深和该如何入深。其次,在剖析技术身体成为元宇宙和阅读入深的耦合点的基础上,阐释科技对深阅读内涵的革新作用。再次,揭示技术身体激活的人机融合智能是元宇宙阅读入深的作用机理。最后,聚焦该机理,敦促读者要善用技术身体以调动人机融合智能;呼吁出版行业、图书馆及创作者分别从科技、人文和制度方面有所作为,以充分发挥人机融合智能,由此厘清实现元宇宙阅读入深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发展经历虚实孪生、虚实相生和虚实融生三个阶段,元宇宙阅读在三个阶段分别展现出可视化、场景化和泛在化图景。根据不同阅读图景,从重建情感共鸣、重构认知地图和重塑行为“在场”三个维度剖析元宇宙体验阅读盛行的路径。元宇宙的阅读内容生产要沿着价值共创、出版融合和技术向善三种路径发展,优化阅读内容供给侧,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阅读史中的听觉浮现,从口语时代的公共朗读到数字时代的有声阅读,挖掘有声阅读的传统基因.阅读关乎意义,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有声阅读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有声阅读的具身体验影响着读者的意义建构,基于身体的阅读行为形成对意义的把握、感知和阐释;另一方面,从身体意向性到具身化记忆,阅读行为发生了转义,读者在公共的听觉空间中实现阅读意义的共享.有声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唤醒受众的阅读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对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剖析,探讨多模态具身阅读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公共图书馆可以构建多模态阅读服务模式,让儿童摆脱传统阅读方式的禁锢,用身体的自然觉知引领阅读,加强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连续八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字阅读虽然具有移动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但也导致浅阅读等现象.浅阅读对培养读者的文字理解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构建知识的系统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指出数字化时代应积极推进深阅读,并从引导读者、增强交互、智能推荐机制和优质内容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灵、身体、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的认知源于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在实践中,潜在的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听书是时兴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看书相比,即使阅读的文本相同,阅读效果也有差别.由于读者在与两种媒介进行交互时所处时空环境不同,身体姿态体验也不尽相同,最终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多元交互智慧阅读空间构建,需以实现知识交互、资源交互与信息交互等为根本,体现出人本性、动态性、建构性等主要特征。图书馆为读者打造智慧阅读环境,其目的在于实现实践智慧、理性智慧与价值智慧的全面整合。分析图书馆多元交互智慧阅读空间的基本内涵,探寻图书馆多元交互智慧阅读空间构建路径与方法,通过梳理图书馆多元交互智慧阅读空间的构建意义与现实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场景与体验,同时助推数字化社交阅读现象的出现。与传统个体化阅读模式不同,数字化社交阅读是以社群为纽带的观点分享和情感体验过程。当阅读由认知收获转向情感彰显,且以社群作为其关系延伸的具象化呈现,极易导致阅读重点由内容转向形式。这种转向解构了阅读原本的公共属性,进而引发数字阅读的诸多问题。面对数字化社交阅读背后的社群兴起,如何从形式维度重新探寻阅读公共性的重构路径,促成数字时代阅读的公共参与及读者内在情感的满足,实现数字阅读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民阅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由传统转向网络化数字化阅读,阅读由深至浅,图书馆不仅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时代背景,而且要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浅阅读。在浅阅读时代里,将服务工作不断推深,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5G、脑机接口、裸眼3D和R系列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共同建构下,一个能够全面激发空间资源活力,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延伸时空的元宇宙,为数字阅读搭建了“三度空间”“三重勾连”的超级场景。每个读者都可以具身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进行内容体验、符号编辑和仪式互动。在“技术—空间—身体”的框架下,元宇宙推动着数字阅读从读者导向转入空间导向,“身体在场”的全感官阅读体验拉近了读者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的距离。读者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以多重身份参与仪式互动,仪式象征的空间边界不断被拓展,共情共感的互动仪式链将读者以共同体形式聚集到一起,实现仪式效力和文化增值。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媒介技术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阅读行为也在这一时代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在媒介技术与情感的双重促进下,个体的阅读行为在延续了身体媒介时期的具身性之外,又进一步统合了更多的感官元素,使得感官更深入地参与到阅读行为之中,因此将其称之为具身阅读。而在社交媒体多样化的内容和多模态的信息呈现方式的助推下,媒介不断吸引个体阅读,而个体也在技术所提供的便利下主动参与阅读,这就呈现了当下人与媒介相互征用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2.
深阅读是多学科讨论的热点概念,当前社会面临“深阅读危机”,促进深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核心任务,但至今未见对深阅读的明确界定和具体阐释。现有研究对深阅读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维度:与信息获取相关,与感受相关,与交流相关;而“参与性”是深阅读的基本属性。鉴于深阅读既是主体的参与行为,又是外部环境的作用结果,本文根据“生成认知”理论将深阅读定义为: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文章剖析了深阅读对读者和社会的当代意义,认为数字时代深阅读的意义在于其具有“复合”价值,而新文本、新读者、新环境召唤着新型深阅读,应以创造相遇、丰富体验、回归对话为导向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图1。参考文献 53。  相似文献   

13.
杨逐原 《新闻知识》2023,(2):3-7+93
技术能够引发人关于附加肢体甚至整个虚拟身体的幻觉,VR等技术能够让人的整个身体都被虚拟化、被延伸到包罗万象的虚拟空间之中,当有外部刺激发生时,人们对虚拟身体的感觉会尤为强烈,进而产生虚拟身体所有权感应。在虚拟身体所有权的作用下,人的肉身和虚拟身体会融为一体,呈现出虚拟即自我的情况。由于虚拟身体所有权能够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运营商能够巧借读者的虚拟身体所有权,构建起极具体验感的阅读场景,并在此场景以全息具身的手段聚集读者的多重感官,让读者在相应的平台上开展沉浸式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讨论了阅读具身认知理论对阅读疗愈中指导的需求,选择有指导的阅读疗愈中比较典型的环节和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阅读疗愈的机理,认为阅读指导对激发读者阅读期待具有积极作用,阅读期待的激发有助于增强治疗对象目的导向的动机行为;阅读指导在团体交互式阅读疗愈中,交互环节的团体形式、议题内容及成员表现所释放的积极倾向和信息量是影响阅读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类阅读史是一部不断发生变化的传播媒介变迁史,每一次阅读载体的变迁都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而数字化阅读更是带给读者无法抵挡的阅读体验,本文笔者将尝试讨论阅读的变迁、数字化阅读的优势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深度选择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蔡红  唐秀瑜 《图书馆》2007,(3):41-43,46
本文通过对时下流行的浅阅读现象的解读,及对其出现原因与危害的剖析,指出深阅读有待图书馆积极主动地履行读者教育职能。探讨了图书馆可以借助于推荐书目、书评等阅读指导方式,以及组织读书会和公益讲座等形式,来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打造阅读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的深度场景化加速了媒介形态的变革,也推动了数字阅读不断发展。笔者基于可供性理论总结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该概念包含数据可供性、技术可供性、感知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四个维度。文章结合元宇宙虚拟经济、数字化身、虚拟情境以及虚拟社交网络等要素探索元宇宙阅读场景,并展望数字阅读在元宇宙中的场景建构路径:阅读画像驱动元宇宙阅读场景迭代,人机融合实现用户自主创新与创造;智能技术实现元宇宙阅读的人景融合,数字分身感受阅读场景的“全真信息”;虚拟情境助推数字化身的场景连接,沉浸体验实现抽象阅读的内容场景化;阅读社交化丰富内容创作与传播,参与式阅读实现用户想象思维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能助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文化教育功能、体现阅读推广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把握经典阅读“文化育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价值取向,剖析经典阅读推广与ARCS动机理论的契合点,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以“注意(A)——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起点,“相关(R)——关联读者切身需求”为导向,“自信(C)——培育读者阅读信心”为支撑,“满意(S)——符合读者阅读期望”为目标,提出经典阅读推广的ARCS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雪 《出版广角》2018,(12):21-24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表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明显,数字阅读在推动阅读人群增加、增强阅读深度、吸引年轻读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阅读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因素.新媒体阅读平台依托网络优势,以便捷的阅读方式、海量的阅读资源、较低的阅读门槛和快速分享等特点,吸引读者阅读,推动全民阅读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具有新特点,新媒体还应从提升阅读体验、加强内容管理等方面发力,扩大阅读人群,满足阅读"精、深"需要,加快推进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浅阅读”和“深阅读”的辩证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以引导读者进行由浅入深地有效阅读,为更多的没空到馆的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