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思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情境性和系统性.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在化学生产中应用化学知识,必须应用工程思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工程思维的内涵及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工程思维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工程思维.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思维,人的认识活动的重心在于思维活动,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也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学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教师一般在课堂上都是满堂灌,从而忽略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现在,教育部提出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教师有责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致力于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什么是数学思维性教学所谓思维性教学是相对知识性、记忆性教学而言,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力培养学生自学、思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想象、创新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究、拓展和应用.它是以培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统率知识和技能的智慧,有效的教学,一要激发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兴趣,二要养成学生逻辑思维的习惯,三要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联想、想象、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亮点上能够多视角和多维思维,探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手法,培养学生的设疑、猜想和观察、实验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仪器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仪器原理的讲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不够.重演仪器的发明过程,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主进行仪器建构,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体验科学家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赵彬 《天津教育》2001,(10):40-42
素质教育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将素质融入到学科教育中,进行科学实验和具体研究,才能增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除依赖于扎实、丰富的知识和多种思维能力的支持外,更得益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创新思维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强化知识发生过程教学,强化学生思维,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学思想上重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数学教学离不开基础知识教学,它和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两大内容,基础知识以教材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数学思维方法蕴含于基础知识之中,数学思维能力和方法的提高,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和适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在传…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联想、迁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联想是一种发散式思维,是发明创造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联想是由一个对象想到另一个对象,由  相似文献   

11.
通过恰当地设计和运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实验教学是培养和开发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检测能力和研究创造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综合性实验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研发“齿轮设计、制造、检测综合实验“,将先进的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与经典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将设计、制造、检测的知识运用和贯穿起来,强化了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实践证明,本综合性实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运用了多种设计软件,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工艺分析能力和实际加工与检测的动手能力,切实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殷志平 《科学教育》2004,10(2):12-13
反向教学是遵循逆向思维形式,采用“否定”、“排除”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授课方法。反向教学与正向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打破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是正向教学与反向教学交叉、互补、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建构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的组成部分以及相关联系,通过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对化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因此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对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发散性思维理论的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科学的方法论从来是多元的,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辩证认识,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平衡思维是中医学专业的内在要求。平衡思维是中医类专业学生应逐步培养的思维方式,中医院校开设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平衡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平衡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本文通过若干具体案例,介绍如何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平衡思维。在传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形成并逐步运用平衡思维,以便为其他学科的平衡思维培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不仅是物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从直沉思维和逻辑思维,模糊思维和精确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三个方面阐述物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物理教学在培养科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学生学习要创新。教师教学也要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中学英语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体操”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思维、发挥潜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8.
谈数学教学总离不开思维的培养 ,因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既是学生进行知识反馈和巩固加深的主渠道 ,又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检测的好场所 .充分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习题 ,并加以演变引申 ,推广拓展 ,这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 .本文试就习题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例说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1 从多角度、多方位探求习题的解决途径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解答习题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常规的方法 ,而且要鼓励学生运用非常规的、别出心裁的 ,从边缘入手…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整理知识体系,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产生联想,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一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诱导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和升华,明确其共性和个性,探究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认识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20.
思维稚化,是指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的心态,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 稚化,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稚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