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取得战役胜利的一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胜利无论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5年,抗日战争空中战场已经实现了敌我优势转换,而驻芷江中美空军对日军的威胁尤为重大,这是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重要原因。中美空军积极应战,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任务明确,战略战术安排得当,通信和陆空联络技术与方法得以改善。会战中,以芷江机场为主阵地,配合国民党地面部队,消灭前线日军,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后方交通要道和据点,扼制日军对芷江机场的偷袭,并承担将新六军从云南空运至芷江的任务。中美空军在掌握制空权和有利作战气象条件等因素下,对陆军的守-攻都形成了有力支持,加剧了日军后勤补给的困难,成为湘西会战的重要致胜因素。但空中优势能成为会战致胜因素,在中国对日抗战中却仅在湘西会战所见。  相似文献   

3.
长沙会战是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典型例证之一,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一大亮点,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实行诱敌深入、主力保持外线作战,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战术原则,在中日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这种战术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实现的,同时也是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产物,体现了苏俄与共产国际推动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虑的矛盾与交织。苏俄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使得其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合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各自意识形态与民族利益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与矛盾,这种分歧与矛盾又加剧了民主革命阵线内部的斗争,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基于国共两党都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旧三民主义文化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迫使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人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点燃了文化希望之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的崛起,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方有些地方称聪明伶俐,一刻不能停的调皮小孩叫“反斗星”,其实成长就是这样的吧,蹦蹦跳跳,翻翻筋斗,今天就如昨天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陈潭秋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宣传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了我党对于国共合作大政方针的制定。从主张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到积极支持建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以及为了巩固统一战线而坚决地反对国民党右派,在这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这期间他亲自参与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原则。这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进而推动革命进程的发展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罗斯远征君士坦丁堡"是罗斯有史以来发动的第一场针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周边的军事行动.这场远征给拜占庭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拜占庭居民也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帝国损失惨重.由于这场远征的攻势震惊了帝国,使帝国开始了解、认识并重视这支崛起于南俄大草原的新兴力量.这场远征还让拜占庭改变了以往的...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 ,美苏两强由于意识形态、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由战争盟友变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集团的旗手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遏制”与反“遏制”的“冷战”。东南亚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成为“冷战”的重要战场。“第一次印支战争”也变成了这场“冷战”中的一场“热战”。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国人民发扬的抗法援越的国际主义精神 ,使以法为首的西方在第一次印支战争中遭到失败 ,也给美国推行的遏制新中国的亚洲战略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理论发展的逻辑规律,将马克思实践现的形成分为两次根本转变和四个历史时期,并主要探讨了第一次转变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历程,指出,马克思自身具有的实践精神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接受,是他能够跳出唯心主义的巢臼,井在后来追随费尔巴哈而又扬弃、超越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根源,也是其最终走向科学的、成熟的唯物主义的内在动因;本文同时分析了马克思从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理论批判活动到看作革命实践活动的过程,指出他在第一次转变结束时所谓的革命实践的单一性、不成熟性,认为这正预示了马克思实践现的下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1.
5月开始,南方就已经很热了。走出高照的艳阳,—个人上路,没有计划,没有时间,只有这个季节里的方向。向西,向西,去寻找最纯净的天空、最动人的故事和最虔诚的膜拜……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及成立的文联确立了新中国的文学方向和文学体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商建国过程中对文艺界的团结和组织。中国共产党对于这次会议发挥了组织和思想的领导作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指导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在会议上作出了重要的政治报告,通过周扬等人与周恩来的密切联系,周恩来指导了文代会党组的工作,同时通过重要人员任命和代表资格审查制度,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文代会的组织领导;大会报告和专题发言指出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加上会议读物、会议活动等,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第一次文代会的思想领导。  相似文献   

13.
从前,艺术品多被有钱或有势之家收藏,除非与他们有某种关系或者作为其食客幕僚以外,一般民众是看不到的.1929年民国时期教育部主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从组筹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艺术品秘不示人的陋习,强烈地显示出美术大众化、社会化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关键时期,科学判断时代形势,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开始的标志主要体现在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这次飞跃所蕴含的“活的灵魂”两个方面。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5.
汉诗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日本汉诗吟咏发展史,可以印证汉诗吟咏在日本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交流媒介对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左倾倾向,大陆学界多引用毛泽东的说法:"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事实上十月革命1920年以后才广泛产生影响,在此之前,《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新青年》7卷6号以将近三十页的篇幅刊载《宣言》原文及各团体、各报刊的答复与热列响应,以《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形成当时知识界亲俄的热潮,从而对于之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接受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照考证《新青年》《宣言》译文与外交部原始电文版本,揭示官方版与民间流通版译文之显著区别,而此区别显然有助于民间知识界对劳农俄国的心理接受。进而论证《新青年》宣言译文与民间舆论(含团体及报刊)的来源,是主编陈独秀有意识的剪贴数报所建构形成的左派倾向民间知识界的整体舆论导向。在当时宣言被禁的情况下,《新青年》仍以大幅版面报导,不但形成一种知识界反抗政府的抵抗姿态,也形成左倾刊物的连带性,此种连盟关系,更表现为之后《新青年》的作者人脉。《新青年》大幅刊载"对于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也是该刊之后逐渐定调为马列主义代表刊物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代际教育支持和代内教育帮扶均是家庭形塑个体教育轨迹的有效途径,但后者常被忽视。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超越父代教育支持的局限性,激活上大学兄姐的独特优势,使同代家庭成员获益。本研究将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的影响置于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与个体本位的现代文化相碰撞的中国情境下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在发挥拓宽弟妹向上流动渠道、减轻父母教育负担、促进自我提升的教育代理补偿的积极效应之时,也衍生出非预期后果,致使弟妹形成路径依赖心理,父母转嫁责任成为甩手掌柜,其自身负荷过重而发展受阻。这折射出家庭内部缺乏有效协作,教育帮扶合力尚弱,第一代大学生因过度教育帮扶陷入爱的烦恼。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是促进教育公平在微观层面实现的必要行动,其中夹杂着父母无法给予子女增益的文化资本之无奈,也暗含着仅有的“先改写者”补偿文化资本之可能。然而,在发挥其积极功能时,也要减少其衍生的非预期后果,规避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