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的墓志铭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为达官贵人所写,为才学兼备所写,为至爱亲朋所写三个方面,这些墓志铭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形式活泼多样,并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而形成了其墓志铭散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韩愈赠序类散文艺术特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的赠序类散文艺术特征丰富多样,既气盛言宜、浩乎沛然,也怪怪奇奇、炜晔谲诳,形成了“雄直”、“怪丽”、“委婉”的艺术风格。了解韩愈赠序类散文的这一艺术特征,对研究韩愈赠序类散文的创作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从的散擅长于通过人物的对比、事件的对比、景物的对比、场面的对比、古今的对比等手法,增强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感染力。这一重要艺术特色,对于当代散创作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作家许大立在从事小说、报告学和影视学创作之余,也努力进行散创作。在当今散挣破昔日的歌颂性抒情散创作模式之后,呈现出了丰富多样而又怪异芜杂的大散创作形态。许大立散在这大散格局中,占有自己的艺术空间。许大立散应定位于知青散和记散。这种散体现了对生活的强烈干预性。许大立散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美。  相似文献   

5.
洛阳是欧阳修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洛期间,他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处于学习模拟期,故在洛散文首先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对韩愈颇多承袭。后在与尹洙的交往中,接受了其“简而有法”的写作主张。在洛散文又具有简洁明快的特色。在洛散文的句式虽以散句为主,但仍有较多骈偶,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文赋。  相似文献   

6.
在闽西作家中,吴浣的创作势态极佳,特别是他的书话散非常独特。章试图通过对其创作个体做详细的分析,从生活艺术多方面来窥视其散的真谛,同时为其他散创作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愈散文的传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奇色彩是韩文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韩愈散文创作中一项重要的艺术追求,前人却很少触及。传奇色彩有韩文中的出现跟中唐经济、文化和韩愈的思想性格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苏轼游记散的分析,探讨了其游记散借游记而说理,巧譬妙喻以及灵动豪放,意态横生的艺术特色,对继承和发展古代游记散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散以历史散和诸子散的庞大气势和精妙笔法立于中国散的源头,该着重对历史散和诸子散的高超写作艺术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是当代坛最具艺术才华与特点的散家。他的散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散表现出题材外拓,手法创新,风格独异的创变过程。他的散可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世相类、风情类、思类和化类散,显示了他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他的散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为人讲真,塑造出了一个大写的智形象,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成功地运用了感应式思维,使散作品更富有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以认为黄科安新《现代散的建构与阐释》,是在艺术和学理结合的层面上,对于散作家和他们的本的深层介入。这些批评字,显示作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对于散的艺术感悟能力;同时也反映作能以平实的学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发出了充满对艺术与历史的理解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本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概念与理论,分析、阐释解放区散家何其芳散创作的艺术命运,发现他的角色意识是从美的创造、抒写自我,经过展示苦难与评判现实,最后转变成讴歌光明、赞颂将领、嘲讽敌人、自我贬损的艺工作,角色意识的转变造成他以创作杂、报告学为主,自我抒情散逐渐萎缩,注重抒发对客观事物的实感,放弃了先前的审美精致与意境营造。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教材中散篇目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优美篇章。可以说,四种学体裁中,散所蕴含的美感韵味是比较浓厚的。作为语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来帮助学生挖掘出每一篇散的美感来,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略到散的美,并能从更高的意义上驾驭这种美并进而创造出更美的意境。其实,散教学可以借助于诗歌、音乐和绘画艺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品味每一篇章,这样才能增强散教学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感是散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散创作中作家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通感这颗看不见的种子,经过加工、培养,使之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意觉等相碰撞,蹦射出美丽的通感之“花”,进而铸成一个和谐的、自成一体的“世界”,以此来渲染并深化散的意境,勾起人们美好的联想,表现着散深邃幽远的通感美,展示着散创作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这篇散的题材与茅盾的《白杨礼赞》基本相同,但两篇散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艺术特色,抑或是总体构思方面,都各不相同,并且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在一篇不到千字的散之中,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敏锐地洞见出了人性的弱点,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并给人留下深深的回味与思考,这正是这篇《高尚的白杨树》最为出色、最为成功的地方所在,也正是这篇散能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不同凡响,把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力作,是中学生难得的好范本。下面我仅《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试图走进张爱玲的早期散世界,从审美取向、情感基调、理性内蕴、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去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马明奎散文作品是个丰富多元的艺术世界,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宏观地对其内容和形式作一些粗略的抽绎和勾勒,建构马明奎散文艺世界范式,确立三个心理层次-家园情结,红楼情怀,学人视角,形成一个情理网络-全息立体艺术网络,产生二个艺术张力-意象艺术张力,情理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0.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名散家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七年的一篇抒情散。一直以来,人们阅读它,赞扬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优美的字所折服。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六七十年代,以余荩、吴周、马焯荣、张白山等论为代表,以为它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优美的抒情散,论们从艺术构思的精美、景物描写的情致以及巧妙的抒情艺术等方面来论说朱自清散艺术的精湛。八九十年代,论们多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眼入手,寻求作“不宁静”的根源,以为是对人生的感伤或是对国事的忧虑。“人生感伤”说如刘勇民、孙绍振等分析说朱自清当时正处在家庭困苦、父子矛盾的时期,从而肯定“《荷塘月色》的苦闷不是政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