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开始不久,在3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我教学生认识"画图"软件的"工具栏",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刚开始接触电脑,许多学生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太会使用鼠标。一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但正是这位“差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就属于这类学生。他曾被判定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直到他的生物老师发现了他具有植物学方面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反应:“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尖上’。”后来巴甫里克进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就是班级中的那些"差生"了,有的差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不好,跟不上上课进程,而且还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本文就以李小虎同学为例具体分析我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李小虎同学由差生变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转化差生的工作技巧是学校教育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技巧性的一些转差措施或行为.有可能成为差生进步的转折点。我认为转差应做到“六到位”。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10,(1):16-18
父母和孩子的心灵是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静静的河水,两岸却是永远平行地延伸,不接触、不相交。他们之间需要理解和沟通,只有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架起亲子心灵的桥梁,父母与孩子之间才有理解,才有默契,才有快乐。  相似文献   

6.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学校的教学,从笔者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打量着他们:局促不安。躲闪着我的注视。怎么看.心底都难以涌上“喜爱”的感觉。窗外、走廊上.站着四排孩子,许多孩子朝我眼前这些孩子扮鬼脸,昆得兴高采烈。现出格外的得意。是呀,他们可以去上体育课.可以去发足狂奔……留下的这些.只有眼巴巴地羡慕。露出渴望之情。我心里忽地“不忍”:我放飞了一群白天鹅.留下了一群丑小鸭!从来没人这样做过。我这样做了!是不是合适?会不会太“残忍”?  相似文献   

8.
9.
李昌勤 《课外阅读》2011,(9):129-129
自从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就有了“差生”的概念,差生就其表现可为三种类型:即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道德品质差。然而对于一个差生来说,并非处处差、永远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常言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有成功的潜能,同样也有成功的愿望。差生与其他学生相比,确实有些突出的缺点或错误。比如,接受能力差、怕吃苦、缺乏毅力、甚至纪律观念淡薄,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等等。  相似文献   

10.
开学初,我照例准备选些小助手,协助自己开展班级工作,选谁呢?孩子们才升入五年级,对他们还不是太了解,所以谁当班委一直还是待定状态。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考验,我心中有了几个合适的人选,但我深知班委成员的选择必须慎重,选好了是我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1.
学校没有“差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老师眼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可塑造、可培养的苗子,应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人;二是承认孩子的差异性,起点有先后,发展有侧重,各有千秋。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做好转化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分析了“差生”的成因,并指出了教育者对待差生应做到:发现其闪光点;调整其心理,树立自信;规范自我,言传身教,爱心相待。  相似文献   

13.
"差生"不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  相似文献   

14.
Q编辑老师:您好! 我的儿子9岁了,正上小学三年级。在班上,他学习比较差,表现也不好,一直是班里的"差生",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对于孩子,我天天批评教育,方法都用尽了,可就是不见效。这学期期末考试后,学校开了家长会,  相似文献   

15.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不久,在3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我教学生认识画图软件的工具栏,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刚开始接触电脑,许多学生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太会使用鼠标。一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但班上有一位学生用画  相似文献   

17.
翻开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许多在哲学、科学、文学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享有盛名的大师们 ,在求学时期竟都是差生 ,被认为是“笨蛋”、“低能”和“白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6岁入学 ,常因学习不好被留在学校 ,不准回家。老师常常责骂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后来以至被学校开除。●科学家牛顿 ,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 ,校长一讲起劣等生时总少不了点他的名。由于学习成绩不好 ,同学们看不起 ,有时竟遭到一些高傲学生的欺侮和殴打。●一生中平均每 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8岁才入小学 ,由于听不…  相似文献   

18.
代晶 《辽宁教育》2006,(11):11-12
曾经,我所拥有的是一群很普通的孩子:49人中只有两人在小学时当过班干部,其中的一人曾获得过荣誉称号,其他人几乎不知道被老师表扬的滋味是怎样的。初一上学期结束时,全班的各主科均在平行班的十几之后,在各项活动中他们也沉默着,凭我这个班主任喊破了嗓子、挖空了心思,他们仍然在证明着他们的普通至极。  相似文献   

19.
“差生”一词何时出现,无从考究,但似乎时间并不遥远。虽然现在类似“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逐渐成为人们口头的共识,使得“差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但在部分从教者的观念里、嘴巴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消失。  相似文献   

20.
王冬青 《考试周刊》2011,(12):223-224
"差生"问题是一个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差生"的存在,我们的整体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弄清"差生"形成的原因,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