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奕 《早期教育》2012,(7):45-48
当前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生物医学模式。精神运动学游戏观倡导通过身体运动游戏对特殊儿童心理产生作用,进而促进其全面人格的发展。幼儿园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借鉴精神运动学思想进行游戏统整。游戏是整合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目标体系的重要桥梁;游戏是构建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情境的重要载体;游戏是联通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之早期教育策...  相似文献   

2.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也正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纳入小学语文教学,增加了乐趣,也体现了对儿童人格、天性的尊重。现在,很多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游戏,可当孩子们说:"好了,现在老师的游戏玩完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或者说“在玩中长大的”,在游戏中,儿童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道德人格也是伴随着游戏逐渐养戍和完善的。因此,游戏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和资源,它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契机。本文将从分析游戏的特征入手,来阐述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鹏鹏  冷泽兵 《文教资料》2011,(31):164-166
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问题上,双性化人格理论可以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要,它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不同于现在出现的中性化人格。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教育者可以结合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所处阶段对儿童进行双性化人格的教育,在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同时,要警惕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嗣  程首宪 《中学理科》2009,(12):29-31
运动学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渗透到各个部分.按运动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下面结合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两个象征性的人物。一个是精神导师,一个是革命领袖,他们的被接受,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具体个人对他们的态度。以鲁迅与毛泽东作为精神镜像来研究萧军,从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和情感的认知中,可以映照出萧军本人的精神资源和人格气质。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对儿童道德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具有育德特征,它通过两代人的精神对话向儿童揭示更高阶段的道德思维模式,通过“以善为美”的价值观帮助儿童学会角色承担。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是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他们的道德思维频率在和上一代人的精神对话中得以增加。作品中那些受到他们欣赏接纳的形象,还将以道德的智慧和积极人生的美丽,带动他们的德育欣赏活动,健全他们的道德人格。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塑造一个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来和谐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在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也许并不是他们最早或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么,在这些儿童心中家是怎样的概念?父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如何?  相似文献   

9.
梅贻琦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人格精神不仅令人高山仰止,也是他成为一个教育大家的重要基础。梅贻琦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呈现,即由中国文化建立其基本框架,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家庭教育与中国文化经典的启蒙教育种下了梅贻琦人格养成的根苗,成年后的体认、践履使其人格不断提升;寡言与清廉是梅贻琦人格精神的外在醒目特征;和谐、稳定、涵容是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也是他全人格的呈现;民主、自由是梅贻琦吸收西方文化后的人格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校艺术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儿童艺术“自由率真”的内涵。通过“化情境”这个特定艺术教育时空的创设和涵养,以价值弘扬作为儿童人格完善的基础,以诗意追求作为人格完善的彰显,以生态作用作为人格完善的关键,全力塑造儿童的艺术人格,才能使儿童的精神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在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也许并不是他们最早或最亲密的人际关系。那么,在这些儿童心中“家”是怎样的概念?父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如何?儿童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与父母的关系?2007年,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静摩擦力;B 手握住瓶颈使瓶子竖直悬空静止,握得越紧时,手与瓶颈间的摩擦力越大;C 石块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速度越来越小,说明它所受的摩擦力越来越大;D 摩擦力可以是动力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对同一物体而言,力越大它的速度也越大;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将减小,直到停止运动;C 物体受的合力增大了,其加速度和速度都将随之增大;D 如果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它一…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9月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重新审视走过的历程,总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选择竞技体育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不参加运动?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为什么有些儿童和青少年能坚持运动?对这些问题可以用遗传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解释,其中个人运动动机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提出 ,通过加强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听力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基本训练 ;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 ;适时进行句子训练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等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此来促进他们言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军 《衡水师专学报》1999,1(4):114-116
个体人格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本质,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化相联系,特定人格往往是特定化的必然结果。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化。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小说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小说,与成人小说一样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其二,它是特殊小说,在读者对象和构成要素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故其涵义可描述为:儿童小说是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性作品。其中,人物形象刻画是中心,人物、主题和情节是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8.
刘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92-193
本文探讨健美操对中学生人格的影响,健美操运动以它独具的特色和魅力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改善不良的性格,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旨在为各院校更好地推广此项运动提供理论依据,重视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也旨在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和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促进健美操逐渐纳入中学生生活方式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从影响中学生人格的角度来说,健身健美操运动的"人为性"本能性"节奏性"创新性"艺术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健美操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个体人格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本质,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特定人格往往是特定文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儿童个人信息对其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事关儿童健康成长,因此,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我国现行立法虽然秉承对儿童个人信息特别保护的立法思路,但是将十四周岁以下儿童信息全部纳入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规范有待商榷。从我国儿童信息保护的实践需求及现行立法框架来看,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在“敏感性”划分方面可以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成年人保持一致。由此,在儿童敏感个人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的区分框架下,基于场景理论,从风险管理和控制角度,以高中低的风险路径来构建分级规制策略,进而实现儿童信息权益的动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