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建爱 《福建教育》2005,(10A):54-55
知识的生成是个性化的内化、建构的过程,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始终贯穿者观察、实验、想像、精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将错就错,寻根究底 在新课程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能预备好不同的教学预案,但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在碰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教学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一位化学老师在精心地做“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手忙脚乱一阵后,就是没见气体出来。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他,这位教师虽然有点紧张,但还冷静。  相似文献   

3.
课程它既包含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实施的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可称之为课前“预设”;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一、课堂的生命之源——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充分呢?1郾教师要吃透教材,有生成的…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预”——制订好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教学不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个环节,一成不变的由教师来“表演”,而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学语文课本涉及到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因此,我们应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并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学生做新时代的文明人。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讲道德、讲文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石。古代文化知识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汉民族的风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释:艺术是指:①用形象来反映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相似文献   

8.
9.
10.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分解开来看,听讲、说话、识字、写字、作文、朗读、阅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但概括起来,不外听、说、读、写四个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而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这两方面体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善于听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金亦挺 《教书育人》2005,(1):98-100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何翠莲 《考试周刊》2011,(27):151-151
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强调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详细的预设,而且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作出机智的应对,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充满动态生成。所以精心的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的课堂生成则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感动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的仓库。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词赋姹紫嫣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如何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让学生感动呢? 一、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一、生成与预设相得益彰生成对应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实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探究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也就是要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字、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段、段落、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在语段的读写教学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篇章等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要有的放矢,忌进退失据。课外知识的引入,是讲授课本知识的辅助。为什么要引入,针对什么引入,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果漫无目的,心血来潮,或者为炫人耳目,显示渊博,便会信口开河,让人听后找不着北。如某教师上《陈涉世家》,这位老师教学目的不是很明确。但凡关于《史记》、作者的材料故事一一收罗。为什么要讲,讲到何处停下来,有欠考虑,这种进退失据的课堂引入,盲目扩大知识讲授范围,会干扰课文教学方向,打乱课堂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同时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自然要传授和学习语文知识;作为活动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样,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课程因素。围绕这两个课程因素的认识,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一些探讨和争论,如近年来对以往语文教学过分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所谓“知识中心论”的批判;如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有意无意淡化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活动的倾向。对于这些批判和倾向,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根据以上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地认识,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必须考察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构成事物的动力因素,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定型。也许,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包含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一对最基本课程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找到了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惟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接受了较系统的音乐教育,也接触了大量的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在教学闲暇之时,我常想:如果能将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让乐感去激发学生的语感,那该有多好啊!于是,在备课时,我就想用一些乐曲或歌曲启引课题,激发学生的感情,并大胆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是可以引入语文课堂的,它对语文教学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