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房炳安  王光海 《教师》2019,(3):21-22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文章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从人文性的角度看,就是体现情感教育的过程。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者,中学语文教师理应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行不同形式的情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习得,从而达到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这门学科,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赋予了语文教学更多内涵。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教学目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志平 《中学文科》2009,(16):29-30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人文性教育。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人文性教育。下面,笔者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浅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丰 《考试周刊》2011,(25):42-43
中学语文教学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一要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显现教师的人文风范;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感悟人文之美;四要开展多方面多渠道人文教育活动,丰富人文之神。  相似文献   

8.
田竞 《考试周刊》2011,(19):53-54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方法、尺度,力求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其次提出了一些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问题的方法,以及论述了中学语文阅读的目的和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长治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情况的调查,揭示了中学教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长治市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对教学主体的人文关照,并提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关照的六个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决策部门的责任。目前,中学数理化学科学得太难,大量的训练题挤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已由读书郎变成了做题工。因此,要使语文教改有实效,首先要改善语文教学的外部环境,进一步降低中学数理化科的难度,扩大高校文科生的招生面,交“重理轻文,人文滞后”为“文理并重,人文优先。”同时应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变“标准化测试”为“主观性测试”。在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变“语文训练”为“语文学习”的目的。“背诵”应成为中学语文训练的能力之一,当前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读、写、背三种能力的训练,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吸纳、进而创新知识的能力上来,让他们到书籍中去寻找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应试的环境下,使得中学语文教学过于教条化,导致了人文素养的缺失。目前,此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人文素质的缺失对中学语文教育带来的一系列的危害,并重点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要做到将二者兼顾,缺一不可。但是,面对现实升学压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忽视个体内隐的精神世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低效。本文笔者对"人文关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人文关怀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以便找到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李英 《教师》2014,(18):63-64
正著名教育家于漪曾强调指出:"中学语文是教文育人。中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教文,它的终极目的是育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重。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其思想性、人文性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是一名人文工作者,除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还应该把语  相似文献   

14.
<正>时至今日,人文教育作为一种广泛而开放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人文教育这一渠道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人文情怀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摒弃传统教育的落后观念,让人文教育回归到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确保中学语文教育的时代性与教育性,为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奠定良好基础。一、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包括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思维教育,又包括人文精神与方法教育,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刘勇 《泰安师专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文学》倡导改进中学语文教育后,如何处理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成分”和“人文成分”间的关系又成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素质教育的讨论与实践日益深化时,中学语文教育又与人文素质教育更直接地结合了起来,其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又尤为人们所重视。文学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熊叶娟 《文教资料》2011,(14):53-54
中学语文新大纲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语文教育学科人文性在语文教育界的讨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事业的狭窄、文化人格的缺陷。本文对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失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学语文课程评价要遵循全面性与核心性相统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积累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期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具体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被大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知识性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同时,即使在语文知识领域的传授上,也普遍出现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方面人文性教育没有被重视,另一方面,颇受重视的知识性传授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注重在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即通过美学理论的知识性建构,将知识性构建与人文性建构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但有效地解决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医治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知识缺乏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