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陈榕 《成才之路》2010,(9):47-48
提起习作.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对于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假大空”是大多数学生习作的通病:写好人好事无非“五子登科”,赞颂母爱无非自己生病妈妈如何照顾我,“生搬硬套、夸大其词、无病呻吟”成了一种通病。  相似文献   

2.
天津中学在教学楼入口处有一面校训墙,上面题有“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要求。教育的要求只有与学生的需求相契合才能被他们所接受。社会是教育学生的大课堂,下岗职工在艰难地谋生,事业的成功者踌躇满志,这些都会促使学生去自觉地思考人生。明天的成功,起步于今天的准备。“准备”积累于每堂课的成功学习,积累于每次活动的积极参与,“准备”是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接受外来信息时,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建构的。学生在接受“人生”“成功”“准备”这些信息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作为校训的话语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1.改变德育过于注重典范教育的现状,强调日常点滴教育。 通常情况下,我们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分吃东西时常以“孔融让梨”的事迹加以引导,做好人好事常以“雷锋”事迹加以引导,在孩子心中,这些榜样实在是太遥远了,并且又与他们生活不相适应。记得曾组织学生观看公益电视广告节目“妈妈,洗脚”,“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学生看过以后,觉得这些“小事“自己也能做到,也愿意付诸行动。这让我感触颇深,生活中的榜样无处不在,简单易学、易行,让孩子从身边的简单的人和事做起,充分发挥日常点滴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作者丽莲·凯兹在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中指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去照顾和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思茅市一中以贯彻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德育大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系列化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团委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团委”。怎样开展住育不列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精心设计植有色育系列方实当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参与设强.如果仍用“一切服从老师”那一套性育学生,势必抑制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容易造成过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寻求一条容…  相似文献   

6.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美”。批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出优点和缺点”;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手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溧阳县实验小学针对儿童特点,从正面诱导入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全校有10%的学生获得“三好学生”光荣称号。学校先后被镇、县、市评为“五讲四美”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絮语:“不像话”的事可以写进作文吗?一贯以来,写作文,好像总是要写“好人好事”才行。譬如,《记一个……人》,就仿佛一定要写认真学习的、助人为乐的或者意志坚强的人;《记一件……事》,就一定要写快乐的生日,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什么的。当然,通过写这样的文章,让大家都来学习“好人好事”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说实话,我们在写作文时,不知道是因为“好人好事”的“库存量”不够呢,还是没有真正懂得做“好人好事”的意义,反正这方面的“储蓄”不多。于是,不得不胡编乱造一些“好人好事”来写,结果写作时好像在说…  相似文献   

9.
徐洁 《今日教育》2010,(2):59-59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走红:“被XX”.学生从小到大都“被关心”着.在学校“被教育”“被培养”“被希望”“被期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都有人管理。放学后“被护送”“被接送”。在家里“被疼爱”“被检查”“被签字”.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节假日“被培优”“被爱好”“被特长”.方方面面都有人辅导。  相似文献   

10.
两种假设     
一个学生告诉我,教室里有学生在打架。我急忙赶到教室,两名打架的学生已被学生干部拉开,可他俩仍然怒目而视,随时准备再冲上去。我让他们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打架,他们都竭力把责任推向对方。不过,从他们激烈的争辩中得知,原因很简单:下课后其中一位匆忙外出,把另一...  相似文献   

11.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临近期末,数学复习课又开始了。第一堂课,我讲授了复习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对学生做了动员,希望他们以认真、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复习中去。大概是受到我的感染,绝大部分学生上课很专注,惟有两位男生“与众不同”,在课桌下悄悄地说话。我心里有一丝不快: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今天却不守纪律。我说:“少数学生在干与学习无关的事,请你们投入到我们大家的学习活动中来。”不点名的批评对他俩奏效了,但好景不长,没过一会儿,他俩又恢复了原样。我停止讲课走到他俩面前,生气地问:“怎么啦?为什么今天上课不专心?”两人谁也不…  相似文献   

13.
<正>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是教师的“培养基”。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变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和办学特色,学校提出“责任课堂”办学主张,目前,相应理念已经深入师生心灵,并日益转化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生产力。“责任课堂”在民族教育和“民族学校”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不管提出怎样的教学主张,打造怎样的课堂品牌,都要与“责任”二字有紧密而深刻的关联:做责任教育,亮“责任课堂”。  相似文献   

14.
责任教育是底线教育,是初中学校德育的原点和基点。在实践中通过“我的责任我明白”、“我的责任我承担”系列教育活动和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及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方联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无声胜有声     
古诗所说的“功夫在诗外”,或者是曲中的“弦外之音”,都是形容比较优秀的诗、曲。而我今天想要说的是在教育中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无言的教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可通过眼神来表达对学生行为的认可与否定。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投以赞许的眼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表扬了他。而当学生行为有错时,我投予躲躲闪闪不好意思的目光,让学生明白他做得不对,连老师也不好意思了。这样做,既不打断讲课的思路,又照顾学生的自尊,一举两得。有一次,我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丝毫吸引不了班长,他一反常态,和背后…  相似文献   

16.
猴子和长颈鹿都认为自己是森林里本领最大的动物,他俩谁都不能让对方服气,便请来松鼠做裁判,决定好好比试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法指导的实际是“授学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表扬和批评     
在班集体中通过表扬好人好事和批评不良现象来教育学生,是一项重要的方法。如果班主任发现了班上的好人好事,不去或者不立即去进行宣扬和鼓励,而以一种“等闲视之”的态度去对待,那么这种好人好事再好,由于受不到应有的支持,便不会在班上发生什么积极影响。同样,如果班主任发现了班  相似文献   

19.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道德的高层境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实施“责任教育”应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实施“责任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责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研究确定了“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我认为,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方面,其中:对自己负责,包括: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对他人负责,包括:学会关心与爱护、学会理解与尊重、学…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以来,我校确立了《以写字教育为基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责任研究》的科研课题。把“写字教育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