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博士生的读博旅程在时间加速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时间体验和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分别为:阈限过渡阶段的时间积累与失序、陷入加速循环阶段的时间规训与赶工、主动走出竞速漩涡的时间自由与增能。摒弃量化、加速和竞速的时间观,探寻个体与制度环境、时间结构的共鸣关系,重构博士生的学术时间观。  相似文献   

2.
教育“内卷化”容易导向低效学习和创新停滞,博士生“学术内卷”现象主要表现为博士生在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存在一种低效、非理性的竞争,其本质是市场逻辑超越学术逻辑。论文借助场域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在学术场域与其他权力场域间的位置关系、客观关系结构以及为参与绩效竞争而生成的“内卷化”行为惯习,“学术内卷”源于学术场域内外的复杂影响,在学术舞台上参与竞争的博士生面临社会加速与时间规训、数字依附与群体裹挟等多重因素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学术内卷”具有历时性,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后“内卷化”时代博士生培养路径包括形成学术工作的“慢时间场域”,探索博士生的分层次培养,最终要超越市场逻辑回归于追求真善美的学术精神,构建和谐良性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加速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从加速社会视域下审视教学活动,进一步反思教学生活、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的加速现象,发现加速教学与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张力。解决这些矛盾重建教学的策略主要在于:落实“双减”政策,优化教学时间结构,给予师生一定的自由时间;教学速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加速与放慢教学节奏辩证统一;建构教师、学生、课程与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借助扎根理论的分析范式,详细揭示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深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个人学术投入”与“学术发表期望”是触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前置条件和转化动力;“学术组织规训”与“导师指导策略”是影响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硬要求”和“软约束”;“职业发展规则”与“论文发表市场”的现实博弈是作用于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刺激”因素与“反馈”机制;且个人“投入”与“获得”效益的“非对称性”体验、“导师策略”与“制度规训”的“二律背反”矛盾以及“刺激因素”与“结果反馈”的“不稳定性”结构,共同构成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在“主体—组织—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彼此影响下塑造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影响机理”。为激励博士生坚持“以学术为志业”,必须在主体、组织与环境层面合力共为,通过端正读博动机与学术发表意识、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认知态度,优化博士生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和谐导学关系的组织构建,纠偏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环境氛围和优化学术期刊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等,从而为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技术、社会变化、生活节奏的全面加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加速背景下,“现在的萎缩”“时间疾驰而去”的体验重塑着个体的时间观,时间焦虑与意义丧失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境况。加速社会被异化的时间观念与儿童绵延的时间体验相龃龉,以成人视角规划的教育时间消解了儿童的时间体验,导致了教育中的时间偏差,使教育时间既无法应对加速的挑战,也无法保障儿童的自由成长。在教育生活中遵循儿童生命的节律,与不确定性共处,实现闲暇精神的复归,使个体的凝思得以可能。审视教育中的时间安排,优化学校“时间管理”,转变时间观念,重塑时间体验,彰显教育时间的本真意蕴,使儿童的精神成长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6.
国家奖学金作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激励措施, 其评选标准影响着博士生的学术行为,关系到博士培养质量。当前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细分为国家、院校、系所三个层面,在承担直接评选的系所层面,呈现出“重科研成果”“依据科研成果的层次与等级差额赋分”“采用数量相乘累加计总”三大特点。现有国家奖学金评选标准让博士生学术投入时间增多、重视产出,但也使得博士生学术投机行为增多、潜心研究的耐心降低、学位论文有效投入减少。化解现有国奖评选标准带来的问题,需实现评价标准从学术成果的量化累加转向代表作评价,给予基础研究成果更高的加权系数,强化小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7.
非破产加速到期责任在立法上迄今尚未规定。学理上准确回答加速到期的正当性范围将成为制度构建的关键,其正当性的理由应遵循“为公司生存而合乎商道发展”的原则,实现股东期限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统一,将两者转化为“以公司为中心的正常经营发展权”的路径来证成。对加速到期出资范围标准的构成要素分析,既要基于债权区分的类型化,将体现社会责任和民生的非自愿债权作为人格性法益保护,自愿债权进入加速范围应以解除公司的信用危机为限;又要考虑公司的行业战略危机、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出资契约不完全性等要素。法律规则的表达思路为:公司法增设加速到期数额确定的程序性制度和催缴执行制度,加速到期出资范围需以公司为行为主体,债权人、公司三会围绕标准的构成要素进行程序性控制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本质:研究型大学中的学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属性使研究型大学成为一种典型的学术组织。伴随着科学研究功能日益强化,建立规范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学术属性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大学内部的学科规训、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评价、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水平评估等学术活动的管理,成为研究型大学组织中学术权力存在的基础。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则是学术权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受高速流动的全球化影响,“加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加速的运行逻辑推动成人教育发展,却也引发成人教育价值认知偏差、发展空间收缩、功利主义倾向蔓延等现代性问题。若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审视,则是成人教育的不确定性、去同步化和价值异化的现实症候。伴随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加速社会”的动力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相互抵牾,将成人教育拉入“无为”和“为人”,“供给单向度”和“需求多元化”,“无质的加速”和“高质的增长”的三重张力之中。基于此,可通过构筑成人教育要素形态互动的“共鸣空间”、探索“后增长社会”引领高质量增长的实践范式、确立成人教育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走向等方面努力,以期调解成人教育的现代性张力。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导学关系是实现博士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也是博士生开展学科规训的重要基础。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模型分析学术型博士生导学关系,结果显示:当前,博士生导学关系呈现疏远、平淡、亲密的“橄榄球结构”。导师作为博士生的第一负责人,被认为是制约导学关系的决定性力量。疏远的导学关系容易限制博士生的发展,反之亦然。性格、志趣使然下的学术交往是制衡导学关系的关键所在。学术型博士视角下,需要给予导学关系更多关注,在增强学术互动的基础上,弥合导生权力势差,优化导师遴选标准,形成导学关系合法化、导师组指导等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技术嵌入教育场景的过程中重塑了育人谱系的基本逻辑。本文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事件”“周期”“产出”为加速向度搭建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三重型构,认为多场域共生、感染性扩张、内涵式演变绘出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现实图景,在“竞速”与“提效”的双重规训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朝着高效率借力和高质量发展逐步转向。未来技术将会在深嵌和融嵌的过程中衍生出人际、形式和结构的变迁,应透过“镜像”窥见行动异化产生的根源是技术迭代催生的社会整体加速,从消弭技术区隔、破除表象迷思、强化内驱导向等方面综合发力,探索新时代技术赋能思政育人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学术,《辞海》注解为“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而学问,《辞源》注解为“学习和询问”,“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大略》)后通称各种知识为“学问”。所谓学术活动,指的是探究学术真谛、应用学术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取得学术成就、传播学术思想的各种活动。在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现代社会中,“学术”和“学术活动”的字眼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大学教授被社会誉为出类拔革的高层次人才,这不仅在于大学教授职务是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层次,也不仅在于大学教授的数量较少,而很大程度上在…  相似文献   

14.
李雨潜 《江苏高教》2023,(9):96-103
全球化竞争时代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普遍的时间焦虑问题,社会时间类型学提供了一个能够解释当前学术情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时间焦虑感生成机制的结构性参考框架。基于这一理论视角该研究发现,弥漫的竞速文化在现代社会加速话语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提供的加速支持下正不断解构传统高校学术职业的时间秩序,使高校青年教师产生永无止境的忙碌与加速的学术职业体验;有形的时间节点带来倒计时压力,无形的目标取向施加“反思性”时间规训力量;竞争逻辑造成信任危机,但在同步偏好驱使下的持续关注与暗中比较催生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性孤独;无法得到满足的时间期望与低效能感使高校青年教师看似时间富余实则自由时间极为匮乏。时间的结构化要求在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规训中实现同步,所带来的时间失控感、时间饥荒感充斥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由此催使了高校“青焦”群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自分教学是“自然分材教学”的简称,在自分教学模式中提出了“知者加速”的概念.本文解释了知者加速的内涵,并从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新课程改革要求等多个方面阐释了知者加速的合理性及意义所在.同时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明确了“加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并对如何实施“加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一所国家重点化学实验室内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积极塑造“内部人”的身份搜集田野资料并分析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个体时间体验。研究发现,毕业压力使博士生的时间感知方向发生逆向变化,随之而来的焦虑心态使他们处于加速前进的生活节奏中;关键事件的出现会影响博士生主观感受到的时间流逝速度;实验室内特定的时间制度冲击并形塑着博士生自身的时间结构,但他们也可以发挥主体性来调整时间体验。重构博士生就学期间的时间体验,需要通过外部学术环境的变革、博士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导师的帮助共同构建更加正向的时间体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综合审视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不同职业路径的准备情况,比较分析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各类职业准备的影响,以回答哪些培养因素更有助于博士生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做好准备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博士生群体对博士生教育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做好准备的评价均较低,而对博士生教育为学术职业准备的评价均较高;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博士生群体内部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影响产学贯通型职业准备的因素有导生关系、导师外他人指导、科研合作、职业指导、社交环境、读博动机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和中国博士生群体中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的“多才多艺博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职业的重要过程,疫情期间主要依托线上开展学术互动。访谈了15名疫情背景下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生,并对数据进行连续比较分析发现,在线上课程学习、导学互动和学术共同体交流等学术互动实践中,博士生分别面临走马观花与真诚交流的社会化互动形式,获得社会化是自己的事与超越时空界限的社会化互动体验,选择自我修炼与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化应对方式,进而面临“逆反学术社会化”与“学术社会化”的张力拉扯。通过开展注重交流的网络学术活动、关注博士生网络学术社交体验、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线上学术互动的环境营造、认知建立和支持服务,进而消解张力,实现博士生学术互动的混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列斐伏尔在晚年提出用节奏分析法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他将节奏区分为自然节奏和社会节奏,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之所以呈现出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等特征,究其原因在于,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破坏了日常生活的自然节奏、资本主义对人们进行节奏规训,以及媒体的传播。应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社会节奏化,应以“节奏分析学家”为主体,以诗意感知世界,以身体糅合节奏。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