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方面已采取积极的改革举措,如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设置教学型教授岗、将实践性教学成果纳入职务评聘指标体系等。但因重科研轻教学的整体倾向、"教学"的内涵认识不足、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教学科研仍难平衡。本文基于充分理解"教学学术"内涵,将大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应用研究性、基础研究性进行系统划分和构建,以期使教师教学得到全面合理的承认,实现教学科研等效评价,促进教学科研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符合学术本位的大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即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制度体系;从普遍所指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价值为本、以满足其外在的社会价值为辅的制度体系;从具体涵括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包含了普遍与本土元素、正式与非正式约束要素,而这俱以学术本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术制度变革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活动中出现了诸如价值错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大学学术制度的变革.文章认为,大学学术制度变革应当坚持经济理性与意识形态、目的性与规律性、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稳定与变革以及改革与开放相结合和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江 《高教探索》2005,(6):13-17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大体有三种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较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5.
教师评聘制度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重要支点。近代中国许多高校为此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诸多案例。清华大学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该校的教师评聘经历了长时期的复杂演变。早期清华教师队伍的升等制度极不完善,初级教师与高级教师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严重地制约了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1928年后,清华大学迅速建立了自由流动的竞争性评聘制,实现了师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延聘和培育了一批拔尖人才。梅贻琦任内,清华大学真正实现了人才引进和内部晋升并重。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的教师制度设计与主流制度实现了磨合。青年学者需要经受更长时间的考验才能晋升教授,学界行情也水涨船高。上述变迁折射了近代中国知识界的成长历程。教师评聘标准的实质乃是学术评价和学术独立的问题,教师评聘标准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开始具备更高的学术标准和更强的学术自觉。若干所一线名校的迅速发展,引领了中国的学术进步,促使中国生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共同体,这对中国学术文教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组织现象。以多重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从国家、市场、大学三个行为主体,探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多重逻辑。整体来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涉及多个因素、多种机制,国家、市场、大学等行为主体及相应的制度逻辑在基层学术组织扩张中分饰不同角色,并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从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存、多种制度逻辑和行为主体相互交织、组织扩张存在“路径依赖”或“锁定效应”。大学需要理性审视基层学术组织的扩张问题,适时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高度制度化的组织,大学的知识活动及其管理均有相应的制度。大学的学术制度主要涉及教学、科研及学术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包括学科制度、学位制度、教学制度(学分制、讲座制、导师制、研讨班和实验室制度)、学术评价和晋升制度等等。近年来,学术组织、学科分类、学科史以及学科文化也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存在着青年教师获得科研经费难、项目审批制度公正性问题凸显、项目经费数额确定缺乏成本意识等问题;我国的科研评价制度则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个体,轻团队"、"重甄别,轻帮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已造成阻碍。文章针对这些制度弊端,提出了转变大学学术发展观、建立"基础+提高"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构建过程性科研评价制度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术制度按学术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制度,它不仅对大学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作用;而且可以物化办学理念与组织文化,促进思想与行动的相互转化。当前我国大学的学术制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大学人事制度重事轻人,没能充分发挥竞争、激励、市场和保护机制的作用;二是学术评价制度过分量化、功利化和行政化,不利于学术生产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学学术制度应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灵活性特征,必须以学者为本,体现一定的精神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围绕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学术评价制度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学术评价制度运行所面临的三个矛盾,即学科之间的矛盾、竞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术自由与行政干预之间的矛盾。设计学术评价制度时要遵循专业化、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原则,树立教师本位、学术自由、教师发展的理念,完善学术信用的审查制度、质量的评判制度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英国在宏观大学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大学和政府之间围绕大学自治和国家控制展开了长期的利益博弈。最终政府一步步介入大学之中,而大学在保留适度的自治权的同时,也接受了政府宏观政策和市场法则的调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坚决捍卫大学自治权;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正确处理制度创新和继承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哲 《华章》2007,20(3):46-46
本文以西南联合大学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合大学职称评聘制度的特点,以从西南联合大学职称评聘的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促进当今高校职称评聘制度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背景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宏观背景的变化与要求大学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大学及其学术管理发挥核心作用的是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中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大学学术管理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大学核心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必须倡导和坚持的价值取向。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过于刚性且功利性倾向明显,虽然易于操作,但与大学组织特性、大学制度和大学精神渐行渐远。尊重学术自由,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特殊的脑力劳动是大学应该充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有效性与自主合法性脱耦的张力推动了挪威大学学术治理变革,寻求有效的自主成为其学术治理制度转型的主旋律.20年来,在效率导向的资源整合、质量驱动的产出保障、"条件性"财政资助的复合作用下,挪威奥斯陆大学与卑尔根大学学术治理改革显现出多元利益主体制衡、与政策规制同向共振、行政科层管理强化、整合的学术领导结构、注重学术产出绩...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我国当今时代呼唤的主题。社会各界都需要诚信,学术领域亦然。学术领域大量的学术越轨及大面积学术腐败的产生与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滞后不无关系。章以大学这一学术组织为例来探讨如何建设学术诚信制度问题,并认为,政府规制是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体现,尤其对于司法誓官高职院校而言,法律的严谨性要求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和高示范性,所以建立完备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探索了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从先进的指标认证体系出发,建立其多层次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起有着双向评价的认证标准,实现教师能力评定与认证的规范性标准建立的具体对策,为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契机、国家对学术价值的重视及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有利时代背景,我们应抓住机遇实现大学学术制度的创新。大学学术制度创新必须遵循内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策略包括优化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路径,完善学术创新主体之间的中介机制,建立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改革大学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四十年来,提升学术质量成为挪威大学学术评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相应学术质量评估制度建设历经探索期、建制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与学术质量评估制度改革历程同步,演化出了同僚管治的学术型评估,行政规制的政策型评估,多元共治的混合型评估三大质量评估模式。在国际宏观、中观政策、微观组织三重环境“过滤器”的共同作用下,挪威大学学术质量评估改革形成。有效平衡学术质量评估实践的趋同压力、公共问责、学术自主的多元冲突,应平衡共性竞争与本土需求的张力,调和行政规制与学术自主的矛盾,搭建组织管理与学术活动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