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阅读课上,同学们这样评价一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他读错了一个字。”“他多字了。”“他第二句重复了。”“他有点结结巴巴!”再看那位学生,面对居高临下,毫不留情的点评,一脸羞涩,只好灰头土脸地坐下了。也许他的心已经在狂跳不已。这节课再也安静不下来了。果然,这节课,他显得坐立不安,注意力很不集中,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引起了我的思索:怎样能利用评价有效激起此类学生的信心呢?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有差异,就可能出现学生的回答完全超乎教者想象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随机应变设计新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教学的轨道,而不是让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随意奔驰。比如有一次讲到两类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出示了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年轻的夫妇不愿意生孩子?”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生不出。”全班一阵哗然。面对这超乎常规的答案和那个学生得意的神情,我知道他是在故意刁难。假如我顺势问他为什么生不出的话,只会令他难堪,并达不到我的教学目的。面对讲台下的众生相,我灵机一…  相似文献   

3.
微笑的魅力     
常听人说:“给人一缕阳光,他就会拥有一轮太阳。”根据这一哲理,我要说:“微笑着面对学生,他们就拥有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所以,每天快乐地面对工作和学习是我对自己和我的学生的要求,实践中我也比较成功地实施了我的这点理念。许多同事开玩笑问我:“每天和学生‘斗智斗勇’,你不累吗?”我总是笑着说:“学生陕乐,我就快乐;学生幸福,我就幸福;学生喜欢我,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6.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7.
邓旭 《中学生博览》2023,(36):64-65
<正>班级里有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不时大喊大叫,甚至跑出班级,这是学生的态度问题、性格问题、心理问题,还是什么问题?我刚接手的班级里有“一只小老虎”——小张(化名)同学。他心情不好时,就冲着班里同学大吼大叫,吓得同学们不敢应声;不想写作业时,就冲着老师“虎视眈眈”,这时如果老师和他说话,他便冲出教室不见踪影。学生的投诉,任课老师的抱怨,让我有些抓狂,难道他真的是“老虎的屁股”碰不得?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9.
<正>一去年夏天,我收到一条曾经的学生发来的消息。一个刚参加完高考并且被心仪的大学录取的男生,第一时间向我报喜,对我曾经给予他帮助表示感激。时隔太久,我回忆了好一阵子才想起当初“帮”了他什么——不过是在他处理不好学业和家庭关系等问题时,我给他出谋划策并捎上鼓励和祝福罢了。没想到,这竟如男生所言“对整个高中生活起到了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样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学生,每次面对作时,总是挠首冥思,不知如何下笔。我曾问他为何写不出,他摇头说:“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作题是什么意思,但总找不到什么可写。”他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的通病。这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总是找不着方向,对于作素材的选择总是束手无策。我对此进行了分析,原因就在于写作时的理念不对头,抓不住写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张锐 《教师博览》2002,(3):27-27
前几天看电视时四岁的孩子问我:“爸爸,鬼子是什么?”面对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来描述。战争和侵略毕竟离他们太远了,理解不了这一点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但是一位学生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是吗?”还没有等到我回答,他又加上了一句:“我想肯定是的。”面对他那张单纯和天真的脸我不知道如何来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生性格越来越活泼,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完全对。”“老师,我有补充。”……面对这群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为人师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意外。是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呢,还是大大方方随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深入下去?这是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真实而严肃的单项选择题。  相似文献   

14.
甜蜜的微笑     
若给学生心灵上一个支点,他一定会做得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信奉着这一信念。在我新接手的这个班中,后进生实在是不少。我们中心校的“五虎上将”,加上村小的“三剑客”,不多不少,正好凑成了“八大金刚”。这群“龙之首”的学生名叫陈波,听前任老师及学生们的介绍,他是一个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顽童”,是班上惟一一个不是少先队员的学生。要教育好这“八大金刚”,就要首先从转化学生陈波人手。通过深入的了解,我发现陈波后进的原因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主要是家庭生活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在他三四…  相似文献   

15.
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6.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午的课间,一大帮学生围着我在说说笑笑。突然,罗斌同学笑嘻嘻地跑来报告:“老师,谭峰刚刚问我和姜笑天两个人长大后谁娶张玲做老婆。”面对同学们的哄笑,部分调皮的同学更来劲儿了,逼着我来回答这个看来想甩也甩不开的没准的问题了。我想,对付这帮精灵,只有他鬼我也鬼,他笑我也笑。大家笑够了,我说:“依我看,他俩谁都娶不到张玲同学,除非……”同学们急了:“除非什么?”我说:“除非,除非……他俩还是娶不到。”“唉。”同学们一片唏嘘。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跑向教室,身后却留下一串耐人寻味的笑声。又一天晚…  相似文献   

18.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9.
杨洋 《中国教师》2024,(2):127-128
<正>“接、化、发”原本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理念,即接招—化解—发功,我将其运用于班主任工作中,以更好地助力班级管理实践。我执教的高一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叫小闫,他在日常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同学关系紧张,常发生矛盾。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如果简单粗暴地用校规进行约束,无疑会让他更加逆反,因此,我以“接、化、发”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20.
面对“德育后进生”.我们往往追求如何管住学生.而不注重如何去疏导学生,这样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失去转化他们的良机。去年,我碰到了一个“德育后进生”.他让我发现“好孩子是赏识出来的”这句话的巨大魅力,赏识确实是转化“德育后进生”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