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剑平  尹杭 《传媒》2016,(14):89-92
本研究以广东珠江电影集团为例,从属性、结构、市场等维度分析国有电影制片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的优势、困境与挑战;并以此为依据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把脉。基于这些方面的分析,为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在内容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与展望;为实现“电影强国”的目标提供脚踏实地的、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好莱坞的制片厂采用“外购”业务模式,即公司从外部寻找人才完成电影制作。因此,那些在奥斯卡之夜为全球瞩目的制片人、导演、剧作家、电影摄影师,与电影公司并非终生雇佣的关系,而只是就某一部电影达成的临时合作关系。出版商是否也会采取类似于制片厂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尚属首例的、剧作家状告评论者及刊载评论的报纸的侵害名誉官司,最近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一审判决剧作家、安徽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方义华败诉:电影评论者许建海及《中国电影周报》胜诉。法庭调查后认为,被告许建海(笔名“非也”)所写的,发表于1992年10月15日《中国电影周报》上的《不只是说方义华》一文,旨在批评当前电影创作中质量不高的现象,鼓励优秀创  相似文献   

4.
薛蓓  杨致远 《青年记者》2016,(33):73-74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1958年8月正式成立。随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在其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其较丰富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人生》《野山》《老井》《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推出并在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上述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均为农村题材,因此可以说农村题材影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成就做出巨大贡献。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农村题材影片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创作谱系,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革"结束后,电影管理部门逐步恢复了"文革"前的电影审查制度。其特征主要是电影剧本、完成样片和完成片一般都要经过制片厂、制片厂所属省、市委(八一厂属总政领导)、文化部电影局等机构层层审查。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电影经济形势严峻这一直接原因,市场因素逐渐对电影生产与电影审查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武术指导”(或称“武打设计”、“动作导演”、“武指”)这一职业,正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中国电影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1957年5月上旬,文汇报和其他各报相继发表了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辱骂新闻记者的消息,从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所谓“左叶事件”。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农展会上的风波1957年4月1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在我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等陪同下,参观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业展览会,那天去的有组织的观众达数千人,获准进场的文字、摄影记者和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下称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假货”愚弄媒体之事愈演愈奇,愈演愈令人发笑。曾有甘肃张某冒充某部队新闻中心的一员,使其“边塞系列纪实作品”频频问世;继之,陕西孙某冒充贾平凹等4位名作家,使其“大作”屡屡得手……近期,北京某电影制片厂宣传科的一位中年人杜撰一明星的假新闻,又在80多...  相似文献   

9.
正昨天:已远逝的萧瑟和辉煌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纪录片的理解曾经很狭窄,以为新闻电影就是纪录片。那个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到每个家庭,电视的制作手段跟电影一样只能依赖胶片,国家在每一个省都建立了电影制片厂,这些省级电影制片厂里面,真正有能力做电影的其实很少,大多数都是以拍摄新闻为主,连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也不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工作在基层的“小记者”,面对大名人往往不敢“轻举妄动”,总有一股自卑感。但我觉得,只要不畏难,这种“捏着一把汗”的冒昧采访,正是锻炼“小记者”的最佳机遇。不久前,我“壮壮胆量”,采访了前来太仓的电影老演员于蓝,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那是去年10月下旬,我得知原北京儿重电影制片厂厂长于蓝要来太仓。她是六十年代《列火中永生》中“江姐”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在中国(?)自己的名字时,曾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剧”这个字几乎与艺术新品种电视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电影用了“影片”是指它将艺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至少也应叫“电视胶带”、“电视带”,或借用电影的片子广意地称为电视故事片(北京已经有了一家电视制片厂)。目前,“电视剧”这个名称木巳成舟,这里暂时“入乡随俗”,但是,我们剧作者应广泛地理解这个“剧”字,把这个“剧”字赋以新的内涵。没有这个认识,往往影响作者手中素材的使用;硬要把自己手中的素材编成“剧”,十有八九糟踏了自己的素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电视剧按戏剧结构去搞很可能导致假。破除了电视剧是“剧”的观念后,我们的作者就会发现,手头可写成电视剧的素材一下子广阔了,写作的路子宽广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有可能写成电视剧。  相似文献   

12.
周星  张萌 《传媒》2023,(9):15-18
<正>作为地理概念上的东北亚包含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东部;但在国际比照的视野下,东北亚地域的影像构建与传播将比对焦点划定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相邻的日本及韩国,在相近的社会特征与民族文化下形成地域影像的比照关系更为精准和凸显。中国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策源地,从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长影”),从电影制作到动画制作,东北电影为新中国电影艺术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人文意象、技术支持和生活景观。然而近年来的东北影像传播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影像的风起云涌,略显星星点点而缺乏整体建树;  相似文献   

13.
“制片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电影制片厂老板为控制导演开支过大,降低成本的一项管理制度,即“制片人制”。现在所谓的制片人是指在影视制作中对节目的内容、人员组成和经费运作进行把关的人,是受本单位法人代表委托,在创作集体中的全权代表、总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张涛  权莉  王岙  祁少华 《现代传播》2003,(4):114-115
《见证·发现之旅》是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承制的一档有特色的纪录片栏目 ,自 2 0 0 1年 7月在央视开播以来 ,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的认可与好评。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纪录片事业的发展 ,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纪录片的生产、创作与传播规律 ,打造中国本土的“DISCOV ERY” ,由本刊、《电视研究》杂志和中央电视台科学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发现之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7月 31日———《发现之旅》开播两周年之际在京召开。首都电视研究界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中央电视台科影厂的有关领导和相关创作人员参加了此…  相似文献   

15.
口述者:司徒新蕾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7年6月9日 地点:北京央视科教电影制片厂宿舍 述者简介:司徒新蕾,1935年生,女,广东开平人。央视科教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导。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之长女。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6.
电影电视里有不少没有人物出现,用以介绍环境气氛、景物风貌的镜头,称空镜头,这好比我国诗话中所说的“景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道出“景语”(空镜头)的真谛。在电影电视里空镜头的运用如果不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联系,不成为塑造人物,抒发情怀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许琦 《青年记者》2017,(12):105-106
邵氏是一家历史延绵悠久并在华语影坛影响深远的家族式企业,学术界所谓的“邵氏”,特指1958年邵逸夫来港后所创建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它的历史延续到1985年邵氏影城停产.在二战结束后的特定机缘下,邵氏大力网罗南下影人,比照好莱坞片厂制度,建立起分工精细、组织严密的垂直整合制片厂体系,以香港为电影制作中心,以东南亚为市场腹地,积极拓展台湾市场,寻求与日、韩、英、美等国的电影交流合作,进行跨界发展.作为迄今为止香港电影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家公司,邵氏的电影作品和宣传文本都折射出时代的走向,是二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和电影文化变迁的最好见证物.  相似文献   

18.
3月24日,重庆市档案馆举行《重庆记忆——近代以来重庆的发展变迁》(下称《重庆记忆》)和《民族脊梁巴渝丰碑——中国共产党重庆革命史(1921-1949)》(下称《巴渝丰碑》)两个固定陈列展开展仪式.  相似文献   

19.
鲁艺 《山西档案》2006,(1):48-50
“满映”的全称是“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这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1937年成立,机械和技术人员多从日本输入。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日本人拍摄了不少所谓的“娱民映画”、“启民映画”和“时政映画”,宣传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奴化中国人民。这里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国外设置的最大化侵略机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电视纪录片纪实风格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以摄像或摄影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的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电影纪录片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当今正朝着透视时代主流与“热点”、贴近社会生活、注意“自然纪录”与选择“原生态材料”、注意跟踪追随拍摄与讲究情节展开等方面发展。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前身是电影纪录片。现今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会忘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放映故事片之前常常会先放5—10分钟《新闻简报》、《祖国新貌》,其中大部分出自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可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