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情感意蕴,捕捉文本的秘妙,品味文字之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言语结构,引导学生从言语的结构形式上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谢燕月 《考试周刊》2013,(52):38-38
<正>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一、引导学生读懂文体新接触一篇文章,只有先读懂这篇文章,知道它主要在讲什么,才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揣摩推敲文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等。因此,读懂文本是理解文本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读懂文本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社会生活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承载母语文化和情义价值的媒介和载体。因此,语文教学决不能停留在内容、含义的层面上,而需要引领学生不断探寻言语形式的内在秘妙,在感知文本言语形式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与文本的内容、情感、主题相得益彰,促使语文教学达成"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只有沉入文本语境,才能探索其言语的内涵,完成语言的复原、感知、内省、转化。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关键词语追索、情感诵读体会、多媒体辅助、演绎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沉入文本语境,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燕 《广西教育》2014,(29):100-100
正"言意兼得"之"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内涵)、思想、情感等;所谓"言",主要是指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及内在言语素材,它是文本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及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言意兼得"就是要通过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有效言语因素,积累言语范式,形成运用组块,以利于迁移运用。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议论文特有的言语形式,形成自觉探索实践思想指导行为,进而使学生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下,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滴水穿石  相似文献   

7.
点符号之重要。它是一种情感载体,能参与情感表达,它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验可以通过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触摸文本言语的奥秘,变语言符号为言语经验;寻觅文本言语的踪迹,变言语形式为言语经验;超越文本言语的形式,变言语表达为言语智慧,引导学生习得言语表达的方法,教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学习她,首先要从情感上喜欢她。教师要捕捉和挖掘文本的言语智慧,以语文的眼光去看文本,努力教出语文味。《争论的故事》取自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文中以盛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将"兄弟争雁"的笑话故  相似文献   

10.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当前阅读教学中教师开始重视文章的言语形式,让学生得意而又得言。然而,课堂练笔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经常被排斥在言语形式之外。在教学中即便练笔也往往只重视文本内容上的情感共鸣,却忽视了表达上的提升。一、基于言语形式下的课堂有效练笔形式  相似文献   

12.
角色意识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作者情感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它让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让他们的语言训练和情感内容落到了实实在在的角色中,发展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海峰 《江西教育》2007,(10):37-38
"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领悟文本言语和言语形式的对话主题,也是课堂上通过阅读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所采用的不同的言语形式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师生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进行对话,师生对其所建构的观念的明晰程度也就不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从心里言语形式的对话着手,点燃超越文本的导火线,创设有效的言语情景,促进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习惯,建构一种多元化语言形式的阅读对话情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用训练的呼声日益高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聚焦言语形式、凸显文本表达的教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仅在形式上寻求突破,而无法促成课堂教学的本质化革命。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转变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一、读懂内容向领悟表达转变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所认为的"对文本内容信息的提取吸  相似文献   

16.
文本言语品析对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事件、事物(景物)、情感(情绪)、事理(观点)等四个方面展开;形式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文本言语品析对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事件、事物(景物)、情感(情绪)、事理(观点)等四个方面展开;形式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孔凡艳 《小学语文》2009,(12):14-16
“读懂文本”即是学生向“文本”靠拢,理解“文本”——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包括读出自己、读懂(相关的)生活。如何从读懂每一篇文本出发,向着学会语文的最终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细读",即仔细地读,以独特的视角探寻文本中那些关键词语,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细节,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仔细体会言语内在的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细节,抓住结构,感悟文中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细读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全面有效地细读文本,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深入浅出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语用训练的理念呼吁我们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而文本的言语形式绝不仅仅是单指语言,还应该包括文本中的标点符号。阅读教学应放大标点符号的语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提升。具体策略有:结合语境,揣摩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紧扣形式,体悟标点符号的内在情感;开辟窗口,想象标点符号的深刻留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