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桓晋文之事》注释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该文的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保”字,一般的注本均采用传统的译法,解释为“安”,此说未妥,当训作“依靠”。另外,文中还有“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一句中的“欲”字,并非表意愿的动词“想要”,而应该训作表存在的动词“有”。  相似文献   

2.
[定位 ]鉴赏孟子思想中“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切入 ]1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孟子及其作品”资料搜集 ,课上交流切入。要求学生能说出已学过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篇孟子作品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 ,学生对《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特色已有一定的了解。2 关于孟子与《孟子》。 (从介绍作家切入 )课前布置搜集 ,课上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人们常把他和孔子并称。古人认为《孟子》是“拟圣人作” ,因而也常把它和《论语》相提并论。[探究 ]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吴伟 《学语文》2008,(3):48-48
《孟子》中“若”字共出现96次,而《齐桓晋文之事》中就出现了11次,其例如下: (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2)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3)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若是其甚与?  相似文献   

4.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中少数长篇对话体议论文之一,集中体现了孟子思想和孟子散文的特色。学习的重点不宜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思想和《孟子》的写作特色。将《孟子》单元的教学重心设置于此篇,将此篇的教学思路定位于探究,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侧重整体感知,提出一些有质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一章。这篇文章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辩才,是《孟子》中很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篇章。孟子要说服齐宣王放弃霸业,以王道统一天下,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本来就是诸侯之间争战不息、兼并不已的时期,而齐宣王即位的第二年,就大败魏军,杀庞涓,俘魏太子申,韩、赵、魏的国君都朝齐于博望。此时的齐国,已是东方的强国。齐宣王一心想要效法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称霸于诸侯。而孟子是这一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的是行仁政,以“德”服人,反对兼并战争,用王道…  相似文献   

6.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咄咄逼人之势。孟子沦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回答齐宣王的问话,说“是心足以王矣”,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即“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一直被选入高中的语文教科书,而且是必讲的篇目。过去对这篇文章内容的讲解,一般是着眼于孟子的“仁政”思想,这固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全文,结合当下的素质教育背景,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的角度去解读,就可以对它的主题有全新的当代性的讲解:生命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8.
莫雪花 《学语文》2005,(5):12-12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艺术特点在于孟子巧妙设局。掌握齐宣王的心理活动,并逐步启发、引导对方的认识,使齐宣王不知不觉地钻进孟子精心为他设下的“瓮”。最终使他接受了孟子保民行仁政的主张。孟子是怎样抓住齐宣王的心理.与他展开一场心理较量?下面就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比较阅读方法,基于对不一样文本的引入,对两篇文章的类似点、不同点开展深入对比,除了使学生注意文本可能不被重视的细节,也可以使其进一步认知及体悟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从教学层面来分析,对于这两篇文章,可先对比相同的地方,使学生了解文本内涵以及思想,接着,再对比文本的不同点,进而深入把握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有效。有效备课,包括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要让教师有效地教,让学生有效地学。备课,要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希望突破单篇的精讲细读,突出文本之间的比较,把语文教育的重心重新放到学生自习上。李卫东[1]认为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习方案的设计,更为强调不同课文的比较、统整,同时在课文之间进行深度链接和组织,让原本碎片化的知识,可以深度迁移和运用。《烛之武退秦师》与《齐桓晋文之事》作为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的课文。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以善辩著称于世的。他在论辩时,能够不断揣摸对方心理变化,审时度势,把握契机,因势利导,使对方低首心折,接受自己的观点。《齐桓晋文之事章》就体现了这个特点。文章的中心是,说服宣王,保民而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重在说服宣王施行王道,后一部分阐明具体措施。说服宣王施行王  相似文献   

13.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到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的,因此后代没有传闻,我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就谈谈王道吧!”齐宣王问:“要有怎样的道德才可以实行王道呢?”  相似文献   

14.
"问题链"的有效设计,可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思维,在深入追问中使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问题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强调学习过程应 当发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真实的问题解决来学习 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并发展自 主学习的能力。PBL 理念是 STEAM 课堂落地的重要窗口,本 实践研究借助实际教学案例,尝试在《变阻器》教学中运用基于 PBL 理念的“问题链”式教学设计,以期促成学生从机械被动学 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讲求逻辑性,采用问题链式教学可以显化物理课堂教学逻辑,本文介绍了教学逻辑以及问题链式教学的内涵,并以高中物理概念中学生认知难度较大的向心力教学为例,设计了基于教学逻辑的问题链式向心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同其他虚词一样,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中,“而”字的使用,是一重要的语法手段.它主要用作连词,其次用作语气词、代词,特殊情况下用作副词.“而”字的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相当灵活.它既能帮助作者精确地表达语义逻辑关系,又能帮助作者传神地表情达意.《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所表现的孟子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晓之以利害得失的语言艺术,也有“而”字的功劳.此文有二十几个句子使用了“而”字,其中用作连词的18个,用作语气词的2个,用作副词的2个.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并适当地进行扩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基于问题链的教学方式,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与思考,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恰当的抽样方法获取代表性样本.以此教学设计为例,对问题链教学中问题设计提出了些许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统计教学为例,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问题,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