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叙事绝句     
在即将翻过的将近一百年里,认为绝句是抒情诗体的独家领地,“绝句难于叙事”几成定论。而跳出了叙事的“事”等于“故事”、“长篇故事”、“完整故事”的框子,那么便可以发现,叙事绝句也是多姿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更存在着大量的“叙事——抒情绝句”的中间结构,即半抒情绝句或半叙事绝句。这种精萃的叙事绝句在世界文学里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叙事写作是指围绕某问题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故事,并基于对故事的分析而获得研究结论的过程及其成果,它内在地蕴含着呈现“主题故事”、提炼“核心概念”和建构“扎根理论”三重逐层递升、相辅相成的价值旨趣。指出有些研究生的叙事写作存在着误把“议论”当“叙事”、错将“本土概念”当作“核心概念”以及误把“自言自语”视为“扎根理论”的误区。认为研究生叙事写作的正途应是澄清研究问题,围绕主题深描故事;增强理论自觉,基于故事阐释概念;对话相关成果,自下而上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3.
同样一个故事,有的孩子能够把它讲述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而有的学生却讲得平淡无奇、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叙事技巧的运用。在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的今天,与学生一起翻阅“动态课本”,借助动态影像来讲述故事,能够让他们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境中学习习作技巧,枯燥的技能点拨就会变成津津有味的“习作大餐”,在提高“食欲”的同时降低了“消化”难度。  相似文献   

4.
叙事即“叙述”“故事”,但“叙述”“故事”就可以称得上“研究”了吗?叙事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是因其所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功效,而不是其“研究”价值与意义,那么,叙事研究之于“研究”的价值到底如何?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研究?本文立足于回到“研究”本身,从“研究”、“叙述”、“故事”三个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气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教育叙事研究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学。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灵活地运用书信、对话体等叙事技巧创作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中西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重视语言表达与文学修辞的“叙事”技巧是史家们诠释历史的,几乎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叙事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治史传统。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从故事的形成过程看,历史叙事不是对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的照搬和机械的模仿,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第三十七回叙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明代变性故事。本通过对这一叙事本的细读,分析了该“故事”的人物组构方式及叙事主体的双重编码特征,进而指出,由于叙事的双重编码而导致了叙事本不可回避的叙事矛盾,揭示了中国古代民间叙事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王月玲 《中学教育》2006,(11):22-2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倡导教师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用叙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教育故事。成功的教育故事,有的记录着教师勇于探索取得成功的历程;有的叙说着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惊人机智;有的展示着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等等。撰写教育故事是教师反省自己的教育信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有些学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故事却让人大倒胃口,因为他们的故事大多是“下载来的”、“借来的”。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梁祝》类民间传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语法”是不变的。本文引用普洛普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梁祝》类故事,以找出故事中不变的“语法”,并用“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去分析整个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故事的母题,以便达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文 《教育情报参考》2004,(7):15-15,23
教师叙事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话叙说和记叙亲历的教育故事。引用教育叙事研究者的话来说,叙事引入教育研究是为了“使教师的声音能被人们清楚大声地听到。”教师讲教育故事不是旁观者的解说,而要把“自己放进去”,描述自己教育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境,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将焦点放在特定教育情境的经历、体验,不断叩问、探询其对个体成长、发展的意义。教师叙事研究要特别注意个人专业生活中“关键事件”的叙述与反思。这类关键事件包括日常专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机情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部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相比肩的大悲剧。全剧展示了一个善良孝顺的弱女子因蒙受奇冤.指斥天地.怨怼鬼神.以其毅勇刚烈的第二重人格感天动地,刺贪刺虐.惊世骇俗,最终惨遭刑戮的过程。把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最高价值毁灭给人看,使作品的悲剧意味浑厚凝重。而在渲染悲剧气氛、表现作品主题时最关键、最精彩、最有力的一笔要属窦娥的“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不仅是《窦娥冤》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作体现创作意图的关键所在。可是对这三桩誓愿的理解历来说法纷纭,莫衷一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不屈抗争。但有人探幽发微,见人未见.认为窦娥的后两桩誓愿太“歹毒”和她善良的性格有悖,会损害她美好的形象。持此论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都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每一种结构之下,都蕴含着相似的故事叙述。中国的民间爱情故事即是如此。虽然是不同叙述人物的不同“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的对立性结构“语法”却是不变的,并由此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单称判断逻辑形式公式其解说,在现行的逻辑教材中存有分歧。多数教材给出的逻辑形式公式为:“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并认定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少数教材给出的公式为:“(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认为单称判断的主项有两种情况,即有的是单独概念,有的是普遍概念。本文对它们分别作了评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要正确理解单称判断的逻辑形式和准确刻划,关键在于确定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普遍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一、叙事的治疗原理 叙事,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概念:人类行为和体验充满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逻辑论和法律规定的格式。在叙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不是“叙事疗法”名称本身,而是叙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晓 《小学语文》2007,(12):58-58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的张学凯在《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发表《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一文,文章指出语文教育叙事研究存在几个误区。第一,叙而无“事”。一些语文教师把故事当成了教学过程,把叙述故事当成了叙述教学过程的流水账。第二,叙而无“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叙述者自己都不清楚,“事”讲不完整,不是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体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而是直接规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第三,叙而无“理”。  相似文献   

16.
“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特色。叙述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  相似文献   

17.
看了龚郑勇先生的《窦娥:一个善良的野蛮人》一文(刊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4期),觉得不敢苟同。龚先生称窦娥为“一个善良的野蛮人”,其理由是窦娥临刑前所发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不是于大同世界的渴望和于理想社会的呼告,它只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复仇”,认为窦娥“混淆了其复仇的对象与其他公众的利益界限,将一己之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依龚先生的意思,窦娥应当既使自己的冤仇得以昭雪而又不伤及无辜,依当时情形,窦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后来清官洗冤或草菅人命的昏官遭天谴。那么,窦…  相似文献   

18.
孔宪锋 《学语文》2003,(2):11-11
三桩誓愿是《窦娥冤》高潮部分的峰顶。解读好三桩誓愿,可以更好地把握窦娥这一形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首先,这三桩誓愿由古渐今,共同突显一个“冤”字。血溅白练,关涉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所涉及的主人公为周朝贤臣和神话中的帝王。六月飞雪,涉及的邹衍为战国时人。三年亢旱涉及到的则是东汉时期的孝妇。时代由古推后于此可见。典故涉及的四个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冤”:苌弘系无辜被杀,杜宇注释内容未见其冤。据《蜀王本纪》:“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蜀人为什么要因为子规的鸣叫而兴悲,而怀思望帝呢?对此后人多有不同解释。有一种说法是人们  相似文献   

19.
你说我听     
田莹朋友: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故事作文》的关心和帮助。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小老师,一下就看到了问题。“支”和“枝”的用法的确是有毛病的,不过,这毛病不是在编辑部,而是在这两个字的使用标准上。据我们了解,因为各省的小学课本不是全国统一的,在用“一枝铅笔”的“枝”字时,有的用的是“支”,有的则用的是“枝”,而《现代汉语词典》用的是“枝”字,所以,最后编辑部决定还是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即采用“枝”字作为标准用法。现在,你明白了吗?希望你以后继续这样关心《故事作文》,帮助它成长!《故事作文》编辑部编…  相似文献   

20.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