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祥辉 《江苏高教》2023,(6):109-116
博士生教育正被裹挟于“加速时代”的浪潮中,以“速度”为衡量刻度的“时间”成为一种规训博士生学术活动的工具。文章基于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经济引擎、复杂性时间化的结构引擎、唾弃时间浪费的文化引擎,驱动着博士生的学术活动呈现出加速样态。由加速带来的时间规训力量,藉由各种培养制度塑造秩序、加强规范的同时,亦用各种量化、细碎的指标支配和影响着博士生的学术行为,使其呈现出与学术场域、学术成果、学术行为、学术时间和自我关系的五重异化特征。博士生复归学术本真,关键不在于强调外在强制和功利诱导,而在于他们作为主体如何寻求学术支持、重塑学术精神、确证知识价值,以建构与人际世界、永恒世界、物质世界的共鸣关系,成为掌握学术主动权的“时间主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急速变迁,焦虑情绪已成为中国青年群体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症候。尤其是现代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们,他们由于受到“竞速文化”的“超速”影响,制度时间带来的倒计时压力,互动时间异化形成的群体孤独感以及自我期望膨胀的影响而普遍感到时间焦虑。具体表现出过劳焦虑、加速焦虑与时间失控焦虑等现实表征。对此,高校与教师自身应协同力量进行改善,一方面,学校需健全与完善制度,弱化“加速”效应的宣传;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教师工作效率;改善互动条件,避免教师群体孤独。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需做到正确认知自我,培养自身时间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全球学术职业变革浪潮的影响下,国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出发,通过排他性资源配置与竞争性岗位结构,掀起了学术职业的管理革命。在激活存量和管控增量的理念下,将量化管理嵌入到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给青年教师群体的学术与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造成了青年教师在职业角色、资源禀赋、职业话语权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当前"放管服"的高校改革背景下,应从学术职业制度、高校职场秩序和青年教师自我重塑等方面着手,打通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彷徨与无奈: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上的焦虑,使他们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经济上的困扰,使他们游离在“走”与“留”的边缘;政治上的淡漠,使他们徘徊在“权”与“钱”的边缘。高校青年教师独特的群体特征,为高校领导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工作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待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有待于高校进一步寻求协调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院校持续改进息息相关。基于产出的教育问责之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自主性受到约束,为满足表现指标而奔波,被规训为“技术工人”。亦有部分教师积极顺应规则,在夹缝中寻找自主空间,实现再专业化。为了突破当前的学术困境,高校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激发其能动性,促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学术发展为核心的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命线,其学术发展既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外部支持。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其学术发展面临社会空间掣肘学术理想、学术评价制约学术能力发展、“激进”发展学术观带来“学术失落”等困局。基于此,有必要围绕社会软环境、政策评价体系、个人价值观等制约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要素体系,提出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学术综合评价机制、健全学术指导服务机制、完善学术激励保障机制等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7.
教育“内卷化”容易导向低效学习和创新停滞,博士生“学术内卷”现象主要表现为博士生在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存在一种低效、非理性的竞争,其本质是市场逻辑超越学术逻辑。论文借助场域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在学术场域与其他权力场域间的位置关系、客观关系结构以及为参与绩效竞争而生成的“内卷化”行为惯习,“学术内卷”源于学术场域内外的复杂影响,在学术舞台上参与竞争的博士生面临社会加速与时间规训、数字依附与群体裹挟等多重因素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学术内卷”具有历时性,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后“内卷化”时代博士生培养路径包括形成学术工作的“慢时间场域”,探索博士生的分层次培养,最终要超越市场逻辑回归于追求真善美的学术精神,构建和谐良性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博士生的读博旅程在时间加速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时间体验和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分别为:阈限过渡阶段的时间积累与失序、陷入加速循环阶段的时间规训与赶工、主动走出竞速漩涡的时间自由与增能。摒弃量化、加速和竞速的时间观,探寻个体与制度环境、时间结构的共鸣关系,重构博士生的学术时间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整合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入手,通过实证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整合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管理的水平及关系。研究发现,整合带来的震荡是影响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因素。文章同时探讨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与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有效提高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其职业成长和学术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当前,更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发展愿景被“击碎”、发展能力被“消解”、发展路径被“量化”、发展动机被“扭曲”。为了给青年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薪资待遇,回归学术本真,重构绩效考评体系,明晰行政权力的合法界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来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分析,认为社会资本的人际性是高校青年教师社会网络形成的基础,社会资本的生产性提供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支持,而社会资本的转换性促进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s省本科院校的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管理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新任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更大的学术职业挑战;低职称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瓶颈难以突破;女性青年教师相对缺乏长远的学术发展规划;学术发展的组织支持有限。高校应來取制度变革和文化创新等方式,服务于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多渠道提供支持与保障。一是借助学术发展规划指导提升学术发展的掌控力;二是借助学术进修与学习点燃学术发展的生命力;三是借助组织学术支持激活学术发展的战斗力;四是借助岗位分类管理聚焦学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术职业的接班人,是高校学术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研究者不得不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问题。本研究围绕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这一问题展开,主要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现状,并对影响学术产出绩效的因素如个性特征(性别、年龄、工作年限、院校声望、学科、最高学历、职称等)、机构因素(机构特征如组织支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是:个性特征和环境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绩效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成果的影响最大,且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工作年限、已有工作成就(职称)等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影响也比较大,年龄和所在工作机构的声望等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影响作用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4.
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我国传统教育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不仅给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新知识经济的解读,梳理出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学术观念、学术资源、学术创作三方面的挑战与转变,从社会、高校、个人不同角度出发,探析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诚信的因素,结合实际,通过探索全面管理与评价制度,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诚信宣导教育,完善投诉监督部门的建设,增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内在动机等防治途径,以期实现其科研行为的规范化、诚信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对乡村青年教师相对剥夺感的关注是让其“留得下、教得好”的关键。为探究相对剥夺感情境中乡村青年教师的体验与行为,对12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乡村青年教师在与县城教师的对比中诱发群体相对剥夺感,包括身份异化、情感耗竭、发展受限、教养缺位;因组织资源的不公正分配,乡村青年教师在与同事的对比中产生个体相对剥夺感,包括区别对待、不透明的考核和收入差距。弱势下的青年教师面临“留与流”的职业抉择以及“躺平或坚守初心”的教学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6.
谢非 《高教论坛》2021,(7):21-25
我国高等教育从“扩规模”进入到“提质量”转变的内涵式发展阶段,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观察和分析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福柯的规训理论为分析视角,从空间秩序、时间特征、活动规范、多重监督几方面,分析了大学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规训系统,他们的成长历程具有与新时代吻合的规范化、多元化、常规化、技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二级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包括坚持党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领社会好风尚;完善青年教师阶段支持培养制度;以本为本,使青年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改进青年教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校工会2009年重点项目之一:“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期望与职业素质研究”项目组,组织开展了学校青年教师的问卷调研与结构访谈活动,此研究较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群体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期望,为高校工会与教代会深入开展青年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提供了有较强针对性的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评价制度的行政化与量化严重束缚了青年教师的自由发展并使科研与教学相分裂。量化的考评体系和物化的科研激励机制引发了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物化使他们丧失了学术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高校领导层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对科研与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并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一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推进学术批判精神和学术道德的重建;另一方面重塑学术科研与教书育人的尊严,使青年教师处理好科研、教学、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大学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学术职业均受到更强的管理控制.为了提高人才竞争力,芬兰许多高校陆续引入了美式终身教轨制度,通过强化绩效和竞争导向,详细规定教师在聘期内须完成的学术任务,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国际发表和竞争外部经费,终身教轨制度成为大学管理层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学术产出的有效工具.终身教轨制度的引入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方面,它为学术人员提供了更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可预测性的职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学术职业分化、大学多元使命单一化、学术工作指标化等一系列风险.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组织专业主义与职业专业主义、绩效竞争与职业安全,是各国学术职业变革过程中均面临的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