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相关文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构建转型升级与智能化建设模型,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模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要使智能化产品产值增长率持续增长,应将新技术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外部投入要素、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支撑投入要素维持在一定平衡状态下,增加技术投入比率和高技术人才内部投入要素,最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制造转型,本文集成运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不同污染等级下29个子行业的静态和动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与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处于不断增强的趋势,效率偏低的主因是企业规模配置不当;中国制造业在2013—2019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上提升了7.7%,驱动因素主要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中国制造业子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率随着污染程度的下降逐渐提升,重度污染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充分做到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向进一步落实兼顾创新与绿色双重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禀赋效应、赋能效应、治理效应和社会效应4个方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同时从城市区域、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角度分析其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28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其主要通过制造业要素密集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污染密集转型升级间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制度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并且“因城施策”,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翟绪军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11-12,15
建立低碳经济的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体系,可以使黑龙江省摆脱资源型产业制约,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助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以低碳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为前提,分析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与产品的低碳、绿色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规模化程度低,低碳、绿色创新的制度保障水平差;低碳、绿色创新系统建设仍未成体系和不完善,产业后续发展潜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内部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并从4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体系,为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资源效率提供重要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服务要素获取、服务要素嵌入与吸收、服务创新构成了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持续演进的基本循环,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整合过程模型,围绕整合过程中价值增值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理论假设,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整合过程中产业连接密度、服务要素嵌入方式、知识吸收能力对装备制造业价值增值能力存在显著影响。产业连接密度增加对价值增值能力提升存在促进作用,且在初期时显著,随后减弱;投入端和产出端服务要素嵌入均能影响价值增值能力,但二者作用效果不同;知识吸收能力提高能够促进服务创新的发生,进而提高装备制造业价值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碳排放则是其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基于泛长三角4个省(市)26个研究区域(“25地级市+上海”)面板数据,通过SBM模型和系数法,测算2009—2018年该研究区域的碳排放量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ARDL模型分析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但效果不显著,且长短期视角下科学技术发展呈现不同效果;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短期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当期量会对未来3年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农资产品投入减量增效、政策制定加大倾斜和绿色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来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减少农业碳排放,顺利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本文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新疆2000—2014年7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起点不高,但总体稳步上升,各细分行业之间差距不大,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规模、产业开放度、资本-劳动比率、技术装备水平对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其中,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较大,而产业开放度的影响较小,这与新疆本地产品贸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效应领域定量化探究产业环境、要素流动、技术创新等维度的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从产业环境、要素流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三大维度对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的传导机制开展定量研究。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将技术创新因子纳入要素流动范畴,并根据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密集度与产业要素优化效率关系,将制造业转型升级分解为创新性转型和要素性转型两种类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4—2016年、201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业环境优化能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效应最大,该指数每增加1%则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6.80~6.94,产业吸引力、碳值控制、政府创新激励次之,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规制呈现抑制效应;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在两种分解效应中均为正向驱动作用,但政府政策调控对制造业创新性转型有激励作用而对要素性转型有阻碍作用。(2)要素流动能显著直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发挥部分中介效能,驱动效果表现为“技术>资本>劳动力”,中介能力依次为“资本>技术>劳动力”。(3)技术、资本、劳动力3种主要要素的跨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形态和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也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辽宁省要实现工业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改革创新技术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分析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制约因素,探讨“服务化”转型的动因和必要性,同时根据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提出转型模式,以期促进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将高端服务业(S)、先进制造业(M)、生态环境(E)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河北省SME系统匹配发展水平及作用类型,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把SME系统看作共生系统,引入匹配理论,基于产业匹配内涵构建SME系统匹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Lotka-Volterra模型测度河北省SME系统匹配发展水平、分析3个子系统互动匹配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9年河北省SME系统的综合效用函数性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从拮抗匹配阶段向高度匹配阶段转变,动态匹配度由弱转强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两两系统之间互利共生,相互支撑、协同促进。提出河北省SM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找准促进系统整体匹配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适合本省产业匹配模式,实现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cGIS平台探究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根据山东省各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四个年份各市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得出山东省碳排放总量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碳排放)系统动力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平台对山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模拟,研究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设置四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省低碳经济综合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景Ⅳ模式下,山东省2020年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都要优于其他三种场景下模拟出的结果,得出山东省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是工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脱钩理论与Butterworth滤波方法对制造业绿色增长与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之间2004—2016年的脱钩弹性演变规律进行解析,同时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及脉冲函数等对各关键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及其内在关联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制造业绿色增长与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之间整体上表现为"非良性—良性—非良性"的时序脱钩波动趋势,而通过Butterworth滤波后,制造业绿色增长与环境规制之间形成"相对平稳—波动频发—持续脱钩"脱钩弹性波动阶段,其与资源禀赋之间则形成"波动频发—持续脱钩"的宏观脱钩阶段;均衡关系检验中,上述要素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得以验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增长总体上表现为显著正向推动作用,但其后期可发挥的正向效应可能会趋于平缓,而资源禀赋短期内对制造业绿色增长的支撑力度相对匮乏,好在长期视角下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其对制造业绿色增长的资源约束状态可以得到进一步缓解。  相似文献   

18.
产业增长在带来工业文明与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见,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绿色增长,首先需要进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绿色改革与转型。因此,选取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其2011—2013年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了测度评价。研究表明:2011—2013年间,辽宁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绿色增长效率整体逐渐提升;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保持0.9以上,波动较小,食品制造业等3个行业绿色增长效率上升势头突出;根据绿色增长效率的平均值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了高低层级划分,并对处于低层级的产业趋势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结果,提出政策激励、整合行业资源、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以提高绿色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