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埃德蒙·金是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其比较教育思想在比较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章探讨了他的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做了深入剖析,进而提炼出其思想对当前比较教育实践的一些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学科重建:方法论、话语体系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建设重心的转移、重视教育传统因素对建立本国独特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注重本国的教“育输出”这三方面,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埃德蒙·金是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其比较教育思想在比较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章探讨了他的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做了深入剖析,进而提炼出其思想对当前比较教育实践的一些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5.
德国比较教育学家施瑞尔创建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施瑞尔的比较教育主张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比较教育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同时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施瑞尔强调比较教育研究应澄清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观察视角,主张基于关系复杂性基础上重构比较教育研究对象,将构建比较教育学科话语体系作为比较教育的价值诉求,重视在系统视野中整合比较教育方法论。施瑞尔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丰富了比较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了比较教育整合与重构的愿望,为比较教育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学生,这里我要谈的主要是在陈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干事业的。我受陈先生的教育、听他讲课三年之久,对他的教育观点、道德情操印象深刻,在多年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教育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最近,对照国内外一些名家的教育学说,更感到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地道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幼儿教育学。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三论”“三论”是指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  相似文献   

7.
讨论一种方法论首先应具备两大前提:一要明白这个方法论的本体论是什么;二要明晰这种方法论的价值偏向是什么.当前教育研究方法论存在的三大问题集中体现了这两方面的前提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用方法论论证教育学学科的合法性;缺乏对教育本体清晰认识的前提支撑;缺乏归一的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外哲学是比较教育方法论建设的理论资源。在进行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时候 ,应该展开跨文化的哲学对话。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主体意识的重视、对知行关系的论述 ,特别是对“行”的重视 ,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作为现代解释学支派的接受理论可以给包括比较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论带来充满活力和前途的思考空间。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知行合一”应成为 2 1世纪比较教育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坎德尔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第二阶段的突出的代表人物,作为"因素分析法"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同时,他还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框架,提出了用民族性、民族主义与因素和力量等概念来研究各国的教育制度的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书架     
《教育》2009,(5)
比较教育学:历史与现代问题作者:鲍·里·伍尔夫松(俄)翻译:肖甦姜晓燕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本书是俄罗斯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一部颇具影响的专著。作者以丰富史料和独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的相关论文和向京都大学杉本均教授、广岛大学大冢丰教授所做的访谈,可以确认"区域教育研究"是有日本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理性在于:"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遵从的是基于研究实践并对实践成果加以理论化的机理;"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具备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所要求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法性在于:它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主导下,通过其会员的积极探索而形成的,并且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范围内被公认和分享的。"区域教育研究"创生的最大的方法论意义就是实现了对"外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超越。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及其会员期望,通过按照"区域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开展比较教育学研究,实现创造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钟鲁斋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和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及国别比较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他编著并出版了《比较教育》,对我国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该书中,他具体阐释了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教育具有教育借鉴的价值取向;具有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和促进其他教育科目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方法论构建的价值取向;具有实现教育“本土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比较性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目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其现实感性形态上说,还是从其实质规定性上看,都明显地存在着歧义性和含糊性。为此,比较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形成关于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概念和共识。作者认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界定为“比较性教育”,即指多态性、多样性和多元性教育。把“比较性教育”作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比较教育学学科独立化的需要,也是在本体论层次辩证把握教育形态类型差异性和共同性的需要,更是现代人承认和尊重教育多样性观念的实质内容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建设重心的转移、重视教育传统因素对建立本国独特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注重本国的教育"输出"这三方面,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本质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教育本质论争的理论价值在于:本体论上的价值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认识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认识教育的本质,价值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进行价值判断,方法论上的价值有助于改进研究的范式,矛盾论上的价值有助于认识教育的特殊矛盾;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价值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本质的要求发展,行动价值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现实价值有助于革除教育的时弊。  相似文献   

16.
张载是北宋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注重教育的“教养”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立人之性”;他重视道德教育,反对“生而知之”;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力行”、“立志”、‘‘能勉”:倡导良好师德风范。对于他的教师道德思想,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后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解构、强调微观多元去中心化及差异、及回归历史等。它对建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有一定价值,包括强调对教育话语和文本的解构;宏观到微观中心到边缘总体到差异;强调“根状茎”思维和“游牧”思想;引入历史之维——考古学和谱系学;一种游戏性的姿态;注重对自身研究实践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成为其他学科借鉴和运用的方法论思想。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安德森等人首先将功能主义引入比较教育研究,经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以及施瑞尔等比较教育学家的不断借鉴、运用和发展,功能主义在比较教育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上始终成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成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比较教育学所融合和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在谈及教育研究时,意指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与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科学的首要标准就是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本文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范式。从而厘清方法论、方法、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收集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方法(论)”章节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的方法论与方法的自觉意识在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中还没有形成制度性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初,目的是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及建立科学的教育。而“科学性”正是通过学科研究方法的成熟与否、方法论体系的完整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这也是一个学科成熟与发展的重要表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分为借鉴与移植、反思与创新两个阶段。同时,聚焦当前中国学界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关注的问题,将其归纳为两大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