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刻意曲解不同于语用误解,它是听话人在充分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故意歪曲对方话语意义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交际策略,以此来达到交际目的。在刻意曲解过程中,心理因素是刻意曲解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听话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他会如何理解并回应对方的话语。  相似文献   

3.
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刻意曲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用策略,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提出的言语调节理论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交际当中的听话人在充分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利用语境以及对方话语模糊等因素对会话进行调节,刻意对话语其进行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5.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Sperber&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了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意曲解产生的语用原因和语用功能。"有意曲解"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和普遍,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它进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并最终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毛峻凌 《闽江学院学报》2015,36(1):63-67,7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的语用解读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信息处理过程。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只有对隐喻的编码意义进行语用处理,才能获得与语境信息相匹配的交际意义。分析隐喻的语用充实过程,需以隐喻的词汇编码意义为线索,在优化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对隐喻话语信息进行语用加工,实现语境推理以满足关联期待,获得最佳的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虽然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与交际双方直接相关 ,然而事实上我们往往把交际的成败问题归咎于听话人的理解力 ,忽略了说话人应承担的责任。说话人对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量的动态变化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言语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刻意曲解是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本文从言语调节理论、面子理论、顺应论等角度对其语用理据进行论述。刻意曲解有其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虽然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与交际双方直接相关,然而事实上我们往往把交际的成败问题归咎于听话人的理解力,忽略了说话人应承担的责任。说话人对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量的动态变化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言语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华 《海外英语》2011,(3):223-224
该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 Grice 的合作原则及相关理论为框架,着重探讨了在交际双方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说话人表面上故意明显违反合作原则中某些准则所要实现的语用功能,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Grice 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 "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并结合很多实例从语言的幽默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用移情是言语交际中的有效交际策略。交际双方要成功地移情于对方需要做出两方面的认知努力,即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语用移情也可以在关联理论中得到解释。交际双方在移情过程中做出的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是指导说话人生成最佳关联的明示话语和引导听话人获得最关联的语境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实现方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郑荣 《海外英语》2022,(7):82-83
语用学着力研究在某一特定的交际场景中人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达特定含义或者产生某种交际效果。要想语言交际顺利进行,必须基于说话人能够顺利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听话人能准确领会说话人所表达的意图这两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交际双方才能不断循环往复地进行会话。但如果交际一方词不达意,或者综合各种原因听话人未能明白说话者的表达意图,那么交际就会失败。综合语用研究对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本研究着力选取国内外30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对各类语境中话语的语用研究文献进行详读,意图浅析当前国内外不同语境下的话语语用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上的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与现存的研究空白,着力号召语用学界的学者对该领域加强关注并希望为今后的语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笔者针对国内外言语行为话语语用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针对其研究空缺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语用及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婷婷 《海外英语》2012,(20):235-236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因此,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由说话人示意、听话人推理的动态过程。论文着重分析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