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近学说的发展,法解释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是不确定法律概念也日益被重视。陆煜章案作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代表性案件,在判决作出十三年后的今天,被最高法院作为经典案例,其意义非同凡响。但是,本案判决书说理部分存在着瑕疵。法官在分析了企业名称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之后,本可以运用不确定法律概念去支持判决论据,得出予以驳回的判断,然而由于缺少理论上的自觉,法官直接利用自由裁量权对工商局的驳回决定予以肯定,其间的不合理是毋庸置疑的。从不确定法律概念和判断余地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具体分析案件,从而得出与判决书相同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在定罪量刑活动中似乎是在充分考虑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严格按照"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机械地运用三段式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得出公正无误的判决的。然而,实证考察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法官的定罪量刑过程是心与脑对话的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冲突协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案件事实认定中,传统形式逻辑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一思维工具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我们应该对其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楚地刻画,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这种刻画在我们的案件事实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我们的法官正确顺利地完成案件事实认定工作,为正确判决的生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判决威权主义到判决理由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司法判决性质和裁判风格的转变,现代法治语境中的司法裁判表现了一个从判决威权主义到判决理由展示的转换.据此,司法裁判体现为一种对话和论证过程,法官需要对其判决理由给予充分展示.从司法的这种现代面相看,"正当性-可接受性"、"合法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决疑性"是法官的判决理由展示所应当具有的目标性准则.为促进司法公正,我们应当建立正式的判决理由展示裁判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娜 《林区教学》2010,(3):93-94
在以判例法为法律渊源的英美法系国家里,在法庭判决阶段,法官通常会采取遵循先例的方法对案件进行裁决,即相同案件应相同处理,这时候运用的推理方式主要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是似真推理的一种,在法庭的判决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7,(5):31-34
司法能动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规定较为模糊的情形下,根据具体案件发挥主观能动,合理地对法律进行解释和适用。具体到环境案件中,基于环境案件的隐蔽性、持续性等特点,如果一味适用司法克制主义可能难以解决环境问题。所以在环境案件中适用司法能动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环境案件判决的合理性和解决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冲突。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在推行司法能动的同时必须将其限定在特有的范围之内,不得僭越司法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法官们对于"告密者"案的判决,一度成为二战之后德国审判类似案件的参照和标准。然而,在案件的审理中,法官们仅从一种"法律和道德"的高度来判定那名妇女的行为,却带来了极大的争议。那么,穿越"胜败论"的政治迷雾,从效果论和动机论的维度出发,借助于实践原则的帮助,就可以寻找到那名妇女服从法律却依然要承担责任的一种合理解释,即对于"善"的违反。  相似文献   

8.
从一起抚养案件判决的执行可以看出,民事执行中司法解释的演变可能会导致对判决主文不同的解读,执行法官要理性地比较判决的不同解读并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在民事案件判决的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现行的法律及司法解释来解读一份判决。  相似文献   

9.
李保甫 《红领巾》2004,(2):22-24
司法裁判是法官运用法律性思维而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法律的概念性、规则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着法官的思维方法.我们不能将成文法国家法官的逻辑推理仅描述为“三段论“,应该通过判例来细化法律概念,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概念之间建立起可参照的联系,以获取“同样事项同样对待“的司法效果,提高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0.
证明责任的本质和价值在于在重要的事实主张的真实性不能被认定的情况下,它告诉法官应当作出判决的内容。本文拟通过对法律要件分类说的理解及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旨在加强证据规则第5条在审判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在法庭中当事人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使判决对自己有利,律师、法官应该分析违反Grice的合作原则的现象,考虑案件的背景,通过这些表面现象分析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做出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案件中司法审判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指法官为追求期望的司法结果而恣意裁判,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和忽略个案正义的行为,包括机械地遵循指导性案例、同一法官对同类案件可能不同判决以及裁判过程中的模板化。除知识产权存在无形性、法律状态和保护范围不确定性等独特性之外,交易专用性资产和理论解释的分歧也会推动机会主义司法行为的发生。机会主义司法纵容了机会主义诉讼,损害法律权威性,必须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抑制。可以通过采取建立同类案件判决评价机制、判决公开化、培养法官司法人格、确保司法独立等措施,规制机会主义知识产权司法行为,实现法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3.
法官释明权最早出现于德国,与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紧密相连。在我国,释明权初步确立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即"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但从总体而言,我国仍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官释明体系。本文从释明权的概念、性质、特征出发,分析我国之所以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释明制度的必要性,并讨论释明权行使应受之限制,以便为实践当中法官释明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叉法学的不断发展,以"超越法律"为核心的结果主义裁判方法层出不穷,此类理论不仅具有不可克服的方法论缺陷,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现实可行性的障碍。但是,结果主义裁判方法的产生也有积极的影响,即有利于拓宽法官的法律思维,为判决的论证说理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三段论作为司法裁判的主要模式,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以法律规则、原则等为大前提,以案件法律事实命题为小前提,通过假言命题推理得出判决结论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模式、评价标准与逻辑三段论存在着差异,准确把握这一点对于法律理论研究和司法裁决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确立了情况判决制度,在运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现有的情况判决中,补救措施缺乏具体的内容和期限,法官主观上不愿给予明确补救措施内容,无法充分救济相对人权益,弱化了审判效果。通过分析现有判例,发现实务中存在法官对专业领域缺乏了解,担心司法权侵害行政权等顾虑。现实的客观需要,立法本意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案例都要求法官在情况判决中应明确补救措施内容,对于行政专业性领域的内容,法官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等方式来进一步充实判决内容,确保相对人权益得到应有保护。  相似文献   

17.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是1905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在进步主义的历史叙事中,该案逐渐成为司法激进主义和法官立法的代名词,遭到进步主义历史学家的批判。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洛克纳案不断被美国政界和学界发掘与重新阐释,不仅出现了自由派的修正主义者,还出现了新修正主义者。洛克纳案从声名狼藉到逐渐恢复其声誉,鲜明地展现了不同时期美国社会和法律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电影《真水无香》以法官宋鱼水的故事为贯穿线索,用平实朴素的风格,通过几件普普通通却发人深省的案件,展现了好法官宋鱼水"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形象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讴歌了她在案件审理中积极实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律就是法官的判决 ,取决于法官的预感和个性等诸因素 ,即强调行动中的法 ,认为法律是一种活的制度 ,而不仅仅是一套规范 ,法官、律师、警察、狱吏等对于法律案件的所作所为就是法律本身 ,其特点是把法律的规范性或者规定性成分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更强调司法活动、执法过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民事司法审判过程中,当案件事实不明时,如果法官进行推定,总会存在推定事实对一方当事人不利的情况。由于案件事实是被推定而非以证据直接证明,所以不排除与客观真实不符的可能性。对于不利益一方当事人,应当在实体上和程序上保障他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官正确地适用推定制度,并给予当事人相应的救济,从而做出正确的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