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太极是满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有作为的皇帝,在其执政的17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本文仅对皇太极在文化习俗上的改革略作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长。满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继承和保留了女真族的许多传统,随着他们向关内的扩展,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这也是满族得以入主中原并稳定其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太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希望自己的民族进步,吸收学习汉族文化,摒弃本民族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代的习俗。但是,他又担心,吸收汉文化会使本族特有的品格、文化习俗全部丧失,这形成了他在改革满族文化上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2.
明日边缘     
正导演:道格·里曼主演:汤姆·克鲁斯/艾米莉·布朗特类型:动作/科幻剧情:未来世界陷入外星人入侵的恐慌中,军事演说家凯奇中校畏惧上战场,将军却让他去指挥即将开始的"诺曼底战役",他拒绝接受命令,将军把他当做逃兵扔进了军营。凯奇被归入J小队进行战斗,战役的第一天就惨死在战场,没想到这一死亡让他拥有了时空循环的能力,而唯一相信他的人就是被称为  相似文献   

3.
管仲是彪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就像诸葛亮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都卓有建树,最终却以智慧的化身名垂千古一样,因辅助齐桓公一举而成霸业、留芳百世的管夷吾管仲也在他的辉煌人生中就政治、思想、军事等诸多方面展示了他杰出的才华,然而,他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却是他的帝王术———执政人才思想。生于孔子之前的管仲,协助齐桓公首霸诸侯,当然有其一整套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包括军事)体系,然而,他的思想在各个版本中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中几乎没什么重要地位,而他那“谋霸之术”中通篇熠熠闪耀着的执政人才思想却备受重…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2000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满洲。”2003版却改为:“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那么皇太极改族名在改国号之前还是之后呢? 《清太宗实录》卷25及《满文旧档》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说: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  相似文献   

5.
迁都洛阳,是武则天夺取和巩固权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关陇势力在长安根深蒂固,迁都洛阳是从政治上摆脱关陇集团控制、壮大山东势力的关键;其次,长安已失去了唐初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而洛阳在军事上的地位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再次,自东汉以后,关中经济屡遭破坏,长安供给又不能保障,而洛阳却拥有经济之利。  相似文献   

6.
皇太极是后金(清)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即位期间,东讨朝鲜、西击蒙古林丹汗、南抗明军,为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一了其他因素外,他的用人艺术也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农民叫帕霍姆,为了养家糊口,他辛勤劳动,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他一直和四邻一样贫困."尽管我们从小就在土地上耕耘,但我们农民到头来仍一无所有.只要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经常想.  相似文献   

8.
汪道昆是明朝名的学家,但他在军事上颇有建树。经过实地考察、广征博引,他提出了自己的治军防边理论:提高边将权力,赏罚分明,关心兵士疾苦,筑台守险。他的这些建议多是从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由于皇帝无心朝政,这些建议多未采用。但他的军事思想却成为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霍金,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及他的<时间简史>早已家喻户晓.21岁患上肌萎缩性脊侧索硬化症,从此坐在轮椅上,他却依然拥有极活跃、极富想象力的大脑.这里展现的是--  相似文献   

10.
皇太极统治时期,汉官得到充分的任用,他们在清初的政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清政权建立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他们帮助皇太极加强君权,限制诸王的权力,健全统治机构,完善国家机器,树立皇太极的帝王心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满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够迅速地封建化,并且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开国之初,努尔哈赤在与明朝进行军事较量的主战场之外,在思想舆论上也公开质疑明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努尔哈赤宣扬天命正统观,以证明其反明行动合乎天意,所建政权具有合法性。这一观念对统一女真各部和与明争夺辽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由于其思想观念的僵化也对后金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继努尔哈赤而登基的皇太极,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宣传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皆受天命保佑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得道者天命佑之、失德者天命弃之的正统观,积极奉行德政。皇太极最终完成了后金政权意识形态与儒家思想文化的链接,为其最终获得以"道统"为标志的文化象征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历来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尚有分歧之处.有论者认为:诸葛亮在拓土开疆上远逊于曹操,此种观点实以北宋苏轼所论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今之论者也往往单纯从军事才能及其成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诸葛亮不如曹操.必须看到,诸葛亮与曹操的身份不同,他们发挥作用时所处的年代、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同时,评价诸葛亮,更应从其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以及德望人品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即从军事方面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就是他的军事智慧和军事才华相结合的典范.他谋划了联吴抗曹,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既闪耀着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出师未捷,因有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事实上殆无成功的可能.北伐未成,却反映出诸葛亮置艰危于不顾,矢志不渝、北定中原的意志.诸葛亮深具文韬武略,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3.
皇太极为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世称四贝勒,1626年嗣汗位。践位十七年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政权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系列改革中,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起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任何社会改革,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皇太极于天命末年(1626年)继承汗位时,后金社会经济凋蔽,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对明之战受挫;特别是努尔哈赤晚年推行屠戮汉人的错误政策,使后金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尤以民族矛盾最为突出,蕴育着严重的危机。这不仅使入主中原的目标愈见渺茫,而且使后金在辽东的统治亦显得困难重重。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皇太极改变了屠戮汉人的政策。天聪四年二月谕曰:“天  相似文献   

14.
满蒙联姻作为清朝长期奉行的对蒙古政策的主要部分,始于努尔哈赤时代,经过皇太极和福临两朝的发展,到康乾时期趋于完善,乾隆后至清末成为既定国策沿袭。通过满蒙两族联姻形成了政治联盟,安定了北部边疆,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清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蒙之间的民族融合,使两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谢军  高文 《科技文萃》2004,(7):10-13
有这样一名工人,他不仅精通金属切削加工的全套技能,而且掌握数控机床的所有要素;他成功开发了五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实现各种技术攻关项目162项,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4年44岁的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一个产业工人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誉,拥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双职称,却仍坚守在一线生产岗位上--他就是全国劳模、上海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  相似文献   

16.
三、皇太极临阵决战 当洪承畴正在宁远集结大军即将来援锦州时,清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很怕皇太极在明大量援军面前动摇,放弃夺取锦州的计划,于七月二十三日(丁酉)向皇太极上疏建议说:一、锦州为辽左首镇,遭此围困之急,彼必大发援兵,值八九月间天气凉爽与我并力一战,我军必须停止轮番更换,挑选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在政治上、军事上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业,在文学方面,他也是北宋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文、赋、碑、铭、书、表,范仲淹都颇为擅长.然而长期以来,除范氏后人等少数学者外,多数人侧重于其政治和军事上的研究,相对忽视了他的文学成就,没能给予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以范仲淹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分析范仲淹文学的独特之处和对当时及后世至深至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对强敌,为了维护封建的清王朝,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一些有关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即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矿业,重视近代教育事业.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使当时的清王朝摆脱因境,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体现了他本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陈韬  陈超 《吉林教育》2008,(15):85-86
他身兼数职,却忙而不乱;他超工作量运转,却任劳任怨;他辅导的学生曾技压群雄,获全市学科竞赛第一名;他执教的课堂教学曾多次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得大奖;他撰写的文章,曾频频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他就是拥有15年教学经验,集教务副主任、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科任教师于一身的抚松县第二中学学科带头人解绪昌。  相似文献   

20.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的奠基人,在政权建设的问题上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但他对汉文化的认识尚属肤浅,所推行文化政策重在保存满族习俗,对汉文化的吸收极其有限,而且他对汉民族猜忌重重,以致在晚年对其辖区的汉民采取"逐杀"政策.尽管如此,其吸收汉文化的积极一面深刻地影响了皇太极执政,并为清朝入关后实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