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之际对岭南地区的开发 ,赵佗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和辑百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弥合了汉越之间的民族伤痕 ;他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岭南 ,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和汉越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赵佗经略岭南的经验 ,后世帝王在处理民族矛盾和协调民族关系时 ,也多所采纳。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岭南农业的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大统一、汉越两个民族的大融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岭南的逐步确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岭南农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秦晋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交往频繁,仅联姻就出现了三次。后世遂把两姓联姻,视之为秦晋之好。本文拟从秦晋联姻这一侧面,对春秋时期的秦晋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宁氏家族与冯氏家族都是岭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两个家族辖地毗邻,都位于环北部湾地区。宁氏家族世袭钦州,冯氏家族世袭高州。从史籍记载看,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并有宁冯联姻的关系。宁冯家族的先祖都是因北方战乱而南下岭南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岭南土著俚僚民族团结和睦,促进了社会稳定,对北部湾地区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解读唐宰相许敬宗女儿的墓志铭,探究岭南豪酋冯氏与岭北经史笥世家许氏的联姻过程,指出联姻中,他们以端砚作礼物的赠送行为,得到文人的认可和模仿,使唐代的文化界形成了互赠端砚的风气,促进了端砚开采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更希望借助联姻将基督教传播到可萨汗国,以遏制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趋势,防止两国因为信仰差异变成敌国。不过,两国虽然在732年实现联姻,但却未能奏效,可萨汗国最终在740年选择犹太教作为国教,两国的传统邦交关系自此之后开始让位于新兴的信仰冲突。  相似文献   

7.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女子,二是史书记载这类和亲时,多用"嫁""妻""婚"等字样,表明一次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昭君出塞并不具备这些特征,那只是汉皇的一次赏赐,昭君只是汉皇赐予匈奴单于的礼物之一。有人将昭君出塞看作联姻式和亲,是认为她对汉匈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就两国关系的实际效用而言的。但真正说来,昭君在这方面的作用实被后人夸大。汉匈之间在她之后的长时期和平,主因并不在她,而在于匈奴实力衰落,无力与汉王朝对抗,另外也在于汉朝曾给予呼韩邪单于以极大援助,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感恩汉朝,不愿轻启战端。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昭君出塞都不是人们常说的联姻式和亲。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一种修辞方式,人们使用它来取代那些不便直说,使人困窘和尴尬的语言。汉越死亡语委婉语多数是由于中国和越南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心态而产生的。文中简要地对越南语和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汉越死亡委婉语的翻译进行了探析,旨在帮助汉越学习者加深对中越两国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学好汉越语言,同时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中越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界普遍将龙龛道场视作唐代岭南溪洞社会佛教兴盛的标志,但道场修建于岭表局势未定的武德四年,且道场核心显圣物是李渊画像,表明其修建蕴含不少政治因素。上元年间道场首次维护时添加一座皇帝石像;圣历年间道场再次维护时,泷州陈氏特意请陈集源作为武则天歌功颂德的《龙龛道场铭》。证明两次维护与修建一样,是政治事件而非宗教事件。龙龛道场并非单纯佛教教化道场,道场命运与泷州陈氏政治地位息息相关,其兴衰历程反映了唐代岭南溪洞地区政局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张籍的故乡,向有“和州”与“苏州”两说,“苏州”说当是。张籍迁居和州在贞元十二年春。张籍早年江南之游有两次,第一次始于贞元九年,历今鄂、湘、赣、岭南一带;第二次在贞元十二年夏秋间,历湖州、杭州、剡溪一带。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楚秦联姻在春秋时期诸侯间的联姻外交中很具有代表性.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婚姻外交的政治作用,而且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着重阐述了楚秦联姻的基础、联姻的具体情况、联姻后双方的政治、军事合作以及联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禁忌"作为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现象,反映了两国在文化、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同异。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认为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同多异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还从人类趋吉避凶的心理、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汉越语言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异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满蒙联姻是清廷对蒙一系列政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从后金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清皇室联姻对象遍及蒙古各部。从清统治者角度来讲,满蒙联姻对于笼络蒙古上层王公台吉,稳固满蒙联盟,治理和维护清朝北部边疆的稳定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也对此给予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但是,满蒙联姻在推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事件,土默特和硕额驸谋害格格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笔者就以该事件作为中心,通过分析乾隆帝谕旨内容,浅析该事件发生的情形、审理过程及处理方法和结果、政治婚姻与感情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探讨其对清朝满蒙联姻政策和北部边疆治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突厥从建国到灭亡,几乎与同时期中原的各个王朝都建立过联姻关系。通过对突厥在各个时期使用联姻政策的原因、方式及结果的探讨分析,可以对中国古代存在于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联姻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于突厥历史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越南语都有丰富的称谓系统,二者同属汉藏语系,有异有同,相异之处对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称谓语造成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对汉越称谓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越两国相似却又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经济因素及传统思想等角度探究其原因,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所以在对越汉语教学中应以汉越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为基础,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为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汉语称谓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最终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莎 《华章》2011,(19)
岭南园林多为殷实的商贾所建,用色、风格、规划等方面都没有前两派那么的讲究,特别是近现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甚大,园林景观特有明显的世俗性和随意性.基于这点,岭南现存的园林大多都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思路和手法,因此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记载其体系的发展,这就增加了延续岭南园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汉越语言文字研究文献及其成果日益猛增,但综述性的文章数量微少。因此,研究现状相当模糊难以全景式纵览。本文大量搜集了汉越语言文字研究文献,之后进行穷尽性地分类与归类。以提供给同仁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可信性的研究综述。希望本文有助于研究者在汉越语言文字研究展开研究时可以跳过最初考察研究现状的步骤,有利于填补汉越语言文字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与吐蕃的两次和亲联姻,分别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入藏地。她们不仅是汉藏人民心中的和平使者,还为双方民族带来亲密友好的交往,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全唐诗》中存有少量记载两位公主的诗作,本文以唐代涉蕃诗为入角点,在分析唐蕃和亲诗的基础上,探讨两次和亲联姻对唐蕃关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岭南舞蹈这一概念的提出,广东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岭南舞蹈的研究与创作。本文通过岭南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的介绍,引入推动舞蹈创作的两大机制:岭南舞蹈论坛和岭南舞蹈大赛,并对三所高校岭南舞蹈的创作进行论述,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岭南舞蹈的精神内核,促进高校岭南舞蹈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