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而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崇高的信仰。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三观是否正确树立,也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甚至是关系到社会的长足进步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兼论大学生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状况看大学生精神发展,分析大学生整体的精神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指出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缺陷,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认识、改进和解决大学生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信仰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具有坚定而又正确的信仰,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给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固有信仰造成了一定冲击,从而给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提出挑战。本文以信仰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实表现,并以新媒体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信仰教育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高校信仰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以上这些问题反映在我们的一些高等院校则表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的教材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即使进入课堂其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他们对国家主流意识价值观的认同和认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信仰不成熟的一面。导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高校教育的原因。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必须大力倡导社会的主流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个体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范式、微时代覆盖不无关系,为提高广大青年信仰教育质量、从信仰始端的感恩教育切入,从时间、空间、载体等多维度中探索感恩教育贯穿于信仰教育的实践途径,使信仰教育接地气、有内涵、有温度,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取得成效,坚守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神圣使命不动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给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选择困惑,虽说当代大学生的物质世界是很丰富,但是在精神世界中面对一些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使血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或信仰缺陷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心眼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信仰教育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部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产生曲解,一味追求现代社会"人的自由"而陷入信仰缺失的困境。片面追求"尊重人性"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缺少科学审视,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中丧失方向和信心。笔者主要探讨如何超越现代性的困境重塑高校大学生信仰。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应对外来消极价值观影响的需要。纵观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承认还存在着高校主阵地、主课堂地位未充分显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全社会积极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的自我超越性和终极关怀性使信仰成为德育之根基,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的信仰也需要塑造,这些都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的信仰教育,要恰当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要以信仰科学化为基本准则,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呈现出新特点,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遵循规律,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注重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拓展阵地,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和平台,特别突出文化育人;促成合力,构筑整体化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事实表明,智能出类拔萃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正确应对成长中遇到挫折,就不能成为生活强者,就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本文探析了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及其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苏区精神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今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惑,导致大学生的信仰与我们期望中的轨道发生了偏差。如何解决要解决大学生信仰偏差问题,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苏区精神的内涵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指出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5.
深入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水平是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对廉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针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文化观的转变对文化素质产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应对策略,要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信仰问题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客观认识大学生对国家主导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深刻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探索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这也是高校政治理论工作的重心,是每一个高校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人时其自然生存有限性、自我能力有限性和社会存在有限性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她是个体对待、善待生命的根本态度,既是以承认生命的有限性为前提,又是以认同永恒价值或终极意义的"存在"为理论基础,简言之,信仰是对生命的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据.没有信仰的寄托,人只能沉溺在世俗的物欲横流之中,沦为无根的精神漂泊者.在教育生活和实践中,也缺少不了信仰.教育哲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一信仰-确切的说是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显的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学生工作实际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入党动机不纯,党性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大学生党员遇到问题有时候缺乏理性思考,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待增强等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强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自信;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有效的教育平台;严肃组织生活,与时俱进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注重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制度,构建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研究结果对提高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