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日汉语言比较和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平面对日汉给取义句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两语表达的异同点和语病生成的原因,提出日汉给取义句皆可凝结为"N1N2V"和"VN1N2"这样利于对应转换的结构式。文章指出,当结构式被置于特定语境中或某些名词词义发生改变时,其对应表达式也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日语动词体的角度入手,以"テイル"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为切入点,通过"テイル"表达"结果的状态"、"经验记录"时与汉语体助词"了"的对应关系,分析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テイル"形和"タ"形误用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テイル"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汉语"来"与日语"来る"为中心,从用法和含义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比较研究。现代汉语"来"与其日语中的对应表达"来る/~て来る",虽然在语法、语义上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两者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作动词使用时,两者都可以表示方向移动的趋向意义,都可以引申为事件、现象的出现或发生,但"来"与"来る"也有各自独特的含义。作补语使用时,从所表达的趋向意义与状态意义来看,二者很相近,但是现代汉语"来"的结果意义,是日语"~て来る"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4.
将来时"是观察时制范畴与情态范畴语义互动的窗口。类型学研究中对将来时核心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从"表达纯粹时间指示概念"到"表达情态意义"的理论转向。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证明将来时是一个时制意义与情态意义交叉的语义混合体;第三阶段的研究则对这一语义混合体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基于以上理论梳理,总结了汉语将来时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从汉语语料的语义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以及区分不同语体对将来时语义影响的角度,提出进一步研究将来时核心功能的思路,为细致探讨时制与情态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时态是英语中重要的语法范畴,然而,传统时态理论无法解释实际语言使用中英语的时与自然时间不对应的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框架下,现在时表达将来意义时,带有明显的隐喻性情态意义,具有或然性、确定性、高值责任和强倾向性等情态隐喻功能,为传统时态意义的扩展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6.
概念与同义词、反义词及多义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对应关系:(1)同义词与同一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表达了同一概念,而一切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同一概念;(2)同义词与全同概念的对应关系。一切等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而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均相同.仅仅是词的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表达了全同概念,但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的这类近义词及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及色彩意义均不相同的这类近义词都不能表达全同概念;(3)反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绝对反义词表达了一对矛盾概念,而相对反义词则表达了一组反对概念,但极少一部分反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灵活地充当一组矛盾概念或反对概念;(4)多义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多义词在表达概念时,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在非语境中,多义词有多少个义项,就能表达多少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具体语境中,多义词的义项是单一的,因此,它只能表达一个确定的概念,必须注意多义词与同形的同音词及同形词的区别,同形的同音词与同形词都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而不是用同一语词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哪里"分"哪里1"、"哪里2"和"哪里3"三种:"哪里1"是"哪里"为原型语义时的情况;"哪里2"是"哪里"前的V1/Prep.可有可无,V1/Prep.的宾语重新分析为V2状语时的情况;"哪里3"是"哪里"前不能添加任何介词,只表达主观意义不再表达客观意义时的情况。"哪里1→哪里2→哪里3"反映了疑问代词经历了主观性因素越来越多且主观化程度越来越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方位词"上"和"ON"之间有许多相同用法,但其区别也是显然的。它们表空间感念时既可表示在一维的线上,也可表示在二维的面上,不同的是"ON"含有"附着"的必要要素,而"上"表达的事物与参照物并不一定是接触的。表示空间隐喻时间概念时,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既可表示时间段也可表示时间点。表示时间以外的隐喻意义时,"上"负载着源远流长的汉文化,能表达丰富的与社会地位有关或状态的词语。"ON"一般不具备此类用法。"ON"的时间以外隐喻意义往往由"上面"引申为"方面"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物理规律常用数学公式和图像来表示,要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应用图像表示及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指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每年都有对物理图像的考查题,而且图像题在高考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杨洋 《华章》2009,(13)
汉语词汇"除了……"与其英文对应项目相比较分别表示加合、排除(减去)和强调关系,因此根据其表达的意思的不同,该词和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项目对比就有了不同的困难层次等级.本文尝试利用困难层次模式理论来预测当"除了……"表示加合关系时,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所遇到的不同的困难等级,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相应项目的教学时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等明天"和"赶明儿"是汉语中两个表达将来时间的短语,二者可以指示相同的时间.本文根据Clark的时间认知模式,在对"等明天"和"赶明儿"进行认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等明天"属于"时间移动"的认知模式,"赶明儿"属于"自我移动"的认知模式.这两种认知模式是理解"等明天"和"赶明儿"关于时间意义表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哈萨克语里没有与"是"对应的特定词,"是"字本身在哈萨克语的对应形式因不同的情况而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是"字句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做一分析,以期对汉哈互译及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验者使役句是日语使役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语的使役句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系统梳理日语这一特殊使役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日汉两种语言中的使役表达。本文从与汉语的对比研究角度对日语中的经验者使役句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这一特殊表达方式的意义及此类句式在翻译成汉语时所对应的表达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对于疑问代词,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对汉语疑问代词的研究,对英语疑问代词的研究,以及对英汉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汉语的"哪个"用在句中表示疑问时,它在英语里的对应形式是"which"。两词都具有指示和称代的功能,在句中可用来指代未知而欲知的信息、表达疑问。两词都属于疑问代词,同时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笔者将以此作为对比的共同基础,先对比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表达疑问时在语法上的异同。鉴于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使用中又都具有不表达疑问的用法,笔者还将对比两词用于非疑问用法时在任指、虚指和实指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揭示了汉语的"哪个"与英语的"which"在疑问和非疑问用法上的对应规律,并做出一些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夸张作为一种主观性表达的标记形式是主观化的结果。读者在面对夸张时不仅不会拘泥于字面的意义而信以为真,而且还会通过字面意义去推导夸张建构者要表现的"自我"。夸张表达主观性的机制就是通过建构主观大量或主观小量,或者建构时间顺序的颠倒表达说话人特定状态下的强烈情感或有效传递说话人的意图。决定夸张"度"的关键因素是其必须出自表达说话人"自我"之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标记关联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框架内探讨汉语早期儿童“了”的习得内涵,认为事态变化标记Le2和体标记Lel都与时间意义存在标记关联:当Le2和Lel表示“过去”意义时是时间意义与事态变化意义和体意义的无标记关联,并且Le2和Lel表示“过去”意义是它们的原型意义;否则为时间意义与事态变化意义和体意义的有标记关联,并且非“过去”意义是k2和Lel的非原型意义。本文对三名汉语早期儿童使用的“了”做了穷尽性统计研究,发现:1.早期儿童习得的“了”,无论是Le2还是Lel意义都比较单纯,是各自的原型意义;2.Le2和Lel都基本表达过去时意义,这意味着早期儿童已经具备了时间知识,“了”是汉语早期儿童最早使用的时间意义标记;3.早期儿童先习得Le2,后习得Lel,说明早期儿童对时间范畴的习得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其方向由外向内,即先习得外在时间结构,后习得内在时间结构。我们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情况一方面可以验证一些普遍的语法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某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上下"、"前后"、"左右"三者在构词方式上有着共同点,即由一对表空间方位意义的反义词组合而成。因而,它们均具有表达一定空间意义范围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知的发展,"上下、前后、左右"不仅仅表达空间范围意义,而是逐步向时间领域及数量领域发展。由于三者自身构词方式的特殊性及词义表达的特点,它们又都赋有约量义表达的功能。针对"X+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结构,探究其约量表达的特点及人们对该种约量表达方式的认知机制,同时就相互组合情况及使用频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